吳、蜀兩國為何消滅不了曹魏

一、吳國為何消滅不了曹魏

自古以來,南方政權想要北伐中原,有兩條重要的戰略要道,一條是:由合肥進入壽春,這一條要道,水網縱橫,河道堵塞少,行船壓力小,江河兩岸人口多,軍隊的後勤供應能夠保障。因為吳軍善於水戰,所以利用這條要道,成本低,收益更大。


孫權第一次攻打合肥

守江必守淮,孫權五次攻打合肥,曹操也知道合肥位置的重要,因此派了張遼樂進李典守合肥,孫權五次爭奪合肥,都無功而返,直接把東吳政權打回養老院。

關羽圍攻襄樊、呂蒙偷襲荊州

另一條要道是從江陵經過襄陽、樊城進攻中原,關羽發動襄樊戰爭,意在奪取這個要道,諸葛亮的的隆中對說的很清楚,荊州和益州兩路出兵,一定程度上是按照隆中對的戰略規劃執行的,但是有一個前提是天下有變,當時的曹魏政權有變嗎?沒有。因此,從另一個方面,關羽是在破壞諸葛亮為劉備做的戰略部署。當時關羽只有數萬人,開到前線,曹魏在襄樊兩城守將是曹仁,以防守見長。可見,曹操是想在襄樊按死劉備集團。

晉滅吳進攻路線

晉滅吳之戰,重點戰場為西陵、江陵、樂鄉、武昌、江夏及巢湖東南的吳國重要據點濡須。西陵就是今天的宜昌,是吳國西線的重要門戶,晉軍要想水軍從長江上游東下,必先突破此處。

江陵,必爭之地(荊)中的必爭之地。江夏、武昌是吳揚州西方屏障,晉軍突破江陵後,若是想順江東進必須先佔領兩地。

濡須塢,建康北方屏障。但是荊州和合肥兩線,仍然是進攻重點。

曹魏的綜合國力最強,吳蜀兩國在體量上遠不及曹魏,在軍事上,荊州和合肥兩處戰略要地均被魏國佔領,進可攻,退可守,在戰略上牢牢抓住主動權,吳蜀兩國只能被動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