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德七年的正月初一,按照以往的習俗,家家戶戶都應正在歡度春節,但是身為後周的宰相范質卻坐立不安。
范質如此,倒不是因為餃子不好吃,而是他接到了契丹和北漢聯合南下的緊急軍情。
此時周世宗柴榮剛剛去世沒多久,他年僅七歲的兒子柴宗訓在風雨飄搖中成為了後周的一把手。
一個七歲的娃娃,你讓他去拿彈弓打鳥或許很在行,但你讓他處理國家大事,想必他連奏摺中的字都認不全,這種情況之下,處理政務自然就落在了范質等人的頭上。
可是范質本事不大,能力不高,最為關鍵的是,他沒有軍權,所以當他聽聞邊關有戰事的時候,毫無戰爭經驗的他,便慌了神。
他想了想之後,立即做了一個決定,正是這個決定改變了歷史走向。
范質認為,自己沒有兵權,那就找有兵權的人去抵抗不就萬事大吉了,於是他找到了時任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的趙匡胤,絕對的軍中一把手。
正月初二,趙匡胤率領大軍出征,可是在離開都城20公里左右的陳橋驛便不走了,更令人震驚的是,這天晚上趙匡胤“被迫”當了皇帝。
按照史書上的記載,當時的趙匡胤根本不知道自己要當皇帝了,在睡眼朦朧中,將士就將黃袍披在了他的身上,在半推半就中,趙匡胤成為了皇帝。
趙匡胤深知自己能當上皇帝是因為手裡有兵權,所以他做了皇帝之後,疑心特別重,有那麼一次,趙匡胤外出狩獵,走到了密林深處,突然對周圍的侍衛說:這裡沒人,你們殺了我吧!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這些侍衛聽到趙匡胤的話之後又是什麼表現呢?
我們一起來看。
陳橋兵變,趙匡胤是否無辜?
由於在正史記載的陳橋兵變中,趙匡胤是無辜,更是不知情,導致後人不少人對趙匡胤充滿了“同情”,你看看,別人不想當皇帝,愣是被逼着當皇帝,連當不當皇帝都做不了主,實在是太慘了。
真的慘嗎,別鬧了,雖然古時候確實有人不想當皇帝,但大多數人都夢想着成為皇帝,即便是平民出身的百姓,他們也想過把癮,只是他們的想法很難成真罷了。
所以無論史書中再怎麼記載,趙匡胤是多麼不想當皇帝,無論您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當然,我是有理由的:
其一,契丹南下入侵的消息來源不可靠,范質沒有仔細辨別真假。
其二,倘若邊境真有戰事,趙匡胤應該急行軍,但他走出國都20公里左右,便停下休息不走了。
其三,趙匡胤黃袍加身之後,要做的首要事情,該是去抵抗契丹等勢力的進攻,但是他卻直接不管不顧返回京城,逼着7歲的柴宗訓退位去了。
這三點不合理,其實也為了我們指出了一個最大的可能性,即:
契丹和北漢根本沒有聯合南下,這消息就是趙匡胤派人放出來的,而他的最終目的就是將軍隊拉出去不受朝中節制,進而一舉完成兵變。
至於說,被迫着黃袍加身,實在是不可信,假使這真不是一場謀劃好給天下人看的陰謀,假使趙匡胤真的不想當皇帝,想必趙普和趙光義等人再有能耐,也不敢如此膽大妄為吧。
杯酒釋兵權,眾臣為何交權?
不管趙匡胤想不想當這個皇帝,他最終還是當上了這個皇帝,這就夠了,這就足以名留青史了。
不得不說,趙匡胤還真是一塊當皇帝的料,對於皇帝該做的事情,他上手嗷嗷嗷快,尤其是這句“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眠”說出來之後,更讓人驚嘆有帝王之相。
既然當了皇帝,自然要想着怎麼加強皇帝的權力和穩固得之不易的地位,趙匡胤以自己為鏡子,想了又想,覺得兵權的武將,是對他皇帝之位的最大威脅,畢竟他能當皇帝就是靠的這個。
而他仔細環顧了周圍一遍後發現,當年跟隨他打天下的好兄弟們,在他當了皇帝之後,各個都是位高權重,手握實權。
該怎麼辦呢,趙匡胤決定發揮他的專長,繼續演。
有那麼一天,趙匡胤召集石守信這幾個鐵哥們喝酒,喝着喝着就嘆息不止,石守信等人就問:老大哥,為何嘆息,這皇帝都坐上了,還想咋的?
趙匡胤卻說:我這皇帝當的不安穩,整天吃不好睡不好的,還不如當個節度使快樂。
石守信等人就說:別鬧了,老鐵,當皇帝多威風,走路都帶風。
趙匡胤卻說:人人都享富貴,假如有一天,你們的部下往你們身上披個黃袍,你們不一樣能當皇帝?
石守信等人當即嚇得臉色發白,將頭磕得嘭嘭響,表示這兵權實在是太燙手了,我們都不想要了。
於是趙匡胤順坡下驢,收回了他們的權力,賜給了他們金錢,讓他們安享晚年去了,當真是皆大歡喜。
外出狩獵,趙匡胤是何打算?
收了大將的兵權,趙匡胤心中的大石頭也放下了,但是他對身邊人,還是不由自主地會產生懷疑。
尤其是那些整日里為他看家護院的侍衛們,趙匡胤也總是放不下心來,生怕哪天自己睡覺之後,再也醒不來。
於是他總是隔三差五的訓斥和考察他們,有那麼一次,他就帶着一群侍衛外出狩獵去了。
本來吧,這只是一個娛樂活動,但讓這些侍衛沒有想到的是,這其實是個坑,一個隨時都能將他們埋了的坑。
趙匡胤走到一片密林後,突然停下了腳步,這些侍衛以為他們的主子看到了獵物,紛紛停下來四處張望,可是他們沒想到,趙匡胤卻說:
此處無人,爾輩要作官家者,可殺我而為之!
意思是說,這地方沒人,你們誰想當皇帝,趕緊將我殺了吧。
這些臣子冷不丁聽到趙匡胤這樣說,着實給嚇了一跳,醒悟回來之後,所有人都立即跪下,向趙匡胤表示絕對沒有背叛之心,然後也將頭磕得嘭嘭響。
趙匡胤一看,效果已經達到,然後又做起了好好人,對這些人說了一通好話之後,帶着他們便回去了。
由此可見,從黃袍加身到杯酒釋兵權,再到對身邊人的試探,趙匡胤都做得非常漂亮,既要了面子,又達到了目的,權謀之高,令人嘆服!
參考資料:《宋史》、《聞見近錄》等。
(圖網,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