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出來一下。”
1951年,被關押在北京功德林監獄的國民黨戰犯杜聿明忽然聽到一聲傳叫。
霎時,他的身體開始緊張了起來,心也從肚子里一下子蹦到了嗓子眼兒。
就在不久前,他剛剛向我黨組織提交了一份認罪材料。
在這份文件里,杜聿明詳細訴說了1948年-1949年初,身為徐州“剿總”副總司令的他在淮海戰役中是如何負隅頑抗,但最後仍然敗在了英勇的解放軍手中。
剛剛上交完材料,指導員就來找他,莫非是自己的罪行過於嚴重?
杜聿明心裡七上八下地,顫巍巍走出了房間……
杜聿明
01
杜聿明這個名字,相信熟悉民國歷史的朋友都不會陌生。
他是國民黨軍中最重要的將領之一。
同時也是我國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的岳父。(楊振寧的第一任夫人杜致禮就是杜聿明的千金)
他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一開始時在何應欽手下任軍官,後來抗日戰爭打響,他就任國民革命軍第五軍軍長。
這個國民革命軍第五軍可了不得,他是國民黨軍中第一個,也是中國近代史第一個機械化師。裝備的武器很多都是外國貨,比如蘇制T-26坦克、意大利制“菲亞特”CV35超輕型坦克、德制“毫須”裝甲車等。
在國民黨軍隊里,它是戰鬥力最強的主力之一。
這支軍隊從1937年3月份正式組建開始,就由杜聿明來統領,後來擴編後,杜聿明又歷任這支部隊的師長、軍長。
可以說,中國近代史第一支機械化部隊就是在杜聿明手中成長起來的。
蔣介石對杜聿明也是無比倚重,1948年6月份,杜聿明被正式任命為徐州“剿總”副總司令兼第二兵團司令官。
那個時候,國民黨的軍隊已近乎山窮水盡。
敗仗一個接着一個,每一次都讓他焦頭爛額。
軍事上的失敗,讓蔣委員長的政治生涯岌岌可危。
在這個時候,杜聿明幾乎成了他最後的“救命稻草”。
蔣介石先讓杜聿明增援濟南,又讓他去救錦州,之後又命令他去江蘇解圍。
可以說,杜聿明在蔣介石全線潰敗的最後一刻,扮演了救火隊員的角色。
然而面對大勢所趨,面對人民的選擇,任杜聿明你指揮藝術再高超,也徒勞無功。
1948年,在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部署下,解放戰爭的最後一場大決戰正式打響,這場戰役就是著名的——淮海戰役。
我解放軍在戰役中幾乎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大軍到處,民心所向。
人民群眾們用一輛輛小推車,把解放軍需要的糧食、補給統統運往前線。
所以後來,陳毅元帥才會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
但蔣介石這裡可就不樂觀了,他也知道大勢將去,淮海戰役失敗就意味着失去整個大陸。
1948年底,他急令杜聿明調頭向濉溪口前進,協同蚌埠北進李延年兵團解黃維、黃百韜之圍。杜聿明當時身患重病,也深知此行的危險,因為當部隊接近黃維、黃百韜軍團時,離解放軍的包圍圈也就越來越近。一旦被解放軍分割包圍,國民黨王牌的第五軍,也只有全軍覆沒的下場。
然而,秉着軍人服從命令的天職,和忠誠的品德要求,杜聿明毅然執行了蔣介石的命令。
結果就是,黃維、黃百韜兵團全軍覆沒,杜聿明的也在1949年1月10日被解放軍俘虜於安徽省蕭縣張庄寨鎮張老莊。
從此,他的軍人生涯正式終結,蔣介石也自此走向最後的失敗。
02
被俘虜的時候,杜聿明刮掉了鬍子,化名成“高文明”,謊稱自己是“軍需處長”。
然而,他手臂上的高檔手錶,口袋裡的美國牛肉和派克金筆卻出賣了他。
因為在當時,一個軍需處長是不可能有這樣的排場的,杜聿明的身份最終被揭穿。
很快,他就被帶着從一眾老部下面前經過,羞愧難當的他拿起一塊石頭猛砸自己的頭臉,試圖一了百了,最終被解放軍的同志阻止。
1950年,杜聿明和其他一批國軍高級軍官被轉移到北京功德林監獄。
當時的杜聿明心如死灰,他知道國軍已經失去了所有翻盤的可能。而自己作為一名奮鬥了20餘年的軍人,落得個成為戰犯的下場,這是非常難接受的。
那時,被關押的杜聿明經常神情落寞地摸着自己的褲腿。
很多人都見到過他這個動作,卻不知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直到有一天管理員在幫他整理衣物的時候才揭開了謎底。
原來,他在自己的長褲里藏了100多粒安眠藥,想要趁管理員不注意,自尋短見。
此時,他再也不是那個在戰場上神采奕奕的將領,他對生活失去了所有的信心和指望。
面對着我黨對他所要求的學習改造,他也非常抗拒、極不配合。
然而僅僅一年後,杜聿明的態度就發生了180度大轉彎,他開始接受改造學習並動筆寫認罪材料,反思自己在解放戰爭中的所為。
這是為什麼呢?
一切,都是因為共產黨給予他的暖意與誠意。
上頭我們已經說過,在參加淮海戰役時,杜聿明已經身患重病(當時他已經切掉了一個腎),身體非常虛弱,也正因為如此,在他被俘虜之後,他的夫人曹秀清才會“大鬧總統府”,指責蔣介石說“我丈夫身體有病,你還讓他去突圍!”
總的來說就是,在杜聿明身體抱病的時候,蔣介石讓他去救黃維和黃百韜,讓他去打一場幾乎不可能勝利的戰爭,最終把杜聿明逼入絕境;
那麼共產黨又是如何對待杜聿明將軍的呢?
杜聿明被收押入功德林監獄之後,在功德林工作的同志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他看病。
當時他的肺結核和脊柱結核已經非常嚴重,有時候走路腿都會不自覺地打顫。
我們的醫護人員一方面為他做了一個石膏模子放在床上,讓他可以躺在模子裡面,使得脊柱不會受到壓迫,減少病痛。
另一方面,我們花重金從香港、澳門購買回了一大批治療結核的特效藥,為杜聿明治療。
當時這個舉措可真是歷經了千辛萬苦,動用的成本也高得驚人。
一切,都是為了讓曾經的“對手”身體康復。
這是來自共產黨的“暖意”。
在醫護人員的悉心照料下,杜聿明的身體很快就恢復了健康。
除了治病之外,杜聿明和其他國軍戰犯們的日常伙食標準更是處處透着來自共產黨的“誠意”。
在功德林監獄中關押的國軍將領,每頓的伙食標準是三菜一湯,每天還有一斤牛奶、一個雞蛋、三兩肉,每周配5斤白麵粉。相比較而言,監獄的管理人員每個月只能吃到一次麵粉。
這樣的誠意,杜聿明看在眼裡,也實實在在地享受着實惠,內心深處已悄然發生了改變。
從1951年初起,他開始積極配合治療並寫起了認罪材料。
回到我們一開始說的那個情景,認罪材料剛交上去不久杜聿明就被管理員叫出去,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03
當天晚上,杜聿明跟着指導員來到了辦公室。
心裡充滿了忐忑,他想起在淮海戰役的最後時刻,毛主席把他列為了首要的43名戰犯之一。
等待他的,究竟會是什麼呢?
夜裡靜悄悄的,杜聿明跟着管理員進入了辦公室。
進入辦公室後,只見管理員拿出了杜聿明所寫的認罪材料,很認真地跟杜聿明說,這份材料不行!
這個態度令杜聿明大為疑惑,因為他已經非常誠懇地反思了自己在淮海戰役中的經歷,難道是這樣還不夠?
但是很快,管理員的一番話,讓杜聿明瞬間感動不已。
管理員說,你要如實地還原你的歷史,不要遺漏,我告訴你吧,什麼等於你,崑崙關血戰加淮海戰役等於杜聿明!
這句話的分量重若千斤。
崑崙關血戰是什麼?
那是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第一次打贏攻堅戰。
那是杜聿明率領着國民革命第五軍在廣西崑崙關苦苦鏖戰一年時間,犧牲了兩萬人才從敵人的獠牙下撕下的一場勝利。
杜聿明也正是在崑崙關一戰成名,那是他軍旅生涯絕對的高光時刻。
他沒想到,他真的沒想到,眼前這位名不見經傳的管理員,竟然對他的個人經歷如此熟悉;
他更沒想到,眼前的這位管理員竟然給了他一個如此之高的評價。
這是比“暖意”和“誠意”更寶貴的,這是來自共產黨的——“敬意”。
也就是說,此刻他雖為戰犯,但共產黨絕對沒有忘記他在抗日戰爭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絕對沒有忽視他曾為國家和民族所做的一切,完全肯定了他身為一個軍人的價值。(而且,這是一次“來自對手的肯定”)
那天走出管理員的辦公室後,杜聿明跟其他的國軍戰犯們說:“我是今天被共產黨俘虜的。”
這裡的“俘虜”二字,是打從心底的敬佩、感激和信任。
從此,在他的影響下,功德林里的國軍戰犯們積極接受改造,也漸漸明白了,為什麼是共產黨拿下了最後的勝利。
04
1959年12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對戰犯特赦大會”在功德林監獄隆重舉行。
在場的法官宣讀了首批特赦人員共30名,他們分別是:杜聿明、王耀武、曾擴情、鄭庭笈、宋希濂……
聽到自己的名字後,杜聿明立刻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朝着法官敬了一個軍禮,然後用雙手接過了特赦通知書。
當時,他的妻子與7個兒女都已經遷往了台灣。
與他只能隔海相望。
後來,杜聿明被任命為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委員,負責撰寫、整理文史材料,供史家與後人參考。杜聿明就任委員後,每次到五一和十一,他就會接到正式的國家請帖,邀請他到天安門上觀禮,邀請他去人民大會堂赴宴。
1963年6月3日,由中國外交部同志親自接機,杜聿明的妻子曹秀琴從美國不遠萬里來到了北京。
這對闊別了15年的夫妻終於重逢。
杜聿明和曹秀清
從淮海戰役戰場,到功德林,再到特赦。
試想一路走來,如果不是共產黨以廣博的胸懷予以包容和接納,杜聿明怎能有這與家人重新相逢的時刻。
晚年的杜聿明,全心致力於兩岸的和平統一。
1981年,杜聿明在北京協和醫院去世,享年77歲。
他留下的遺言是:“希望台灣之同學、親友和同胞們要以民族大義為重,早日促成和平統一”
狗Say:
無論什麼時候,有一句話永遠沒錯:“得民心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