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對自己母親和弟弟冷漠和刻薄

“因為愛過,所以慈悲;因為懂得,所以寬容”,是一句經常被引用的名句。

這充滿溫情暖意的語句,出自民國大才女張愛玲。

張愛玲這句話,是對胡蘭成說的,一個讓張愛玲,這位絕代才女,低到塵埃里的男人。

這句話,一時間成為名言,流傳至今,慰藉着無數顆心靈。如果通過張愛玲這句讓世界充滿愛和寬容,極富正能量的話,以為張愛玲是個包容的人,那就大錯特錯了。

事實上的張愛玲,恰恰相反。

張愛玲出身豪門,祖父是封疆大吏張佩綸,祖母是李鴻章女兒李鞠耦,母親是長江師提督黃翼升的孫女黃逸梵。

張愛玲在這個豪門大家族裡,有一她與之斷絕關係的父親,有一個她恨了一生的母親,有一個她視力若路人的弟弟。

1957年,一生漂泊在外,身染重病的張愛玲母親黃逸梵,已感時日無多,她從倫敦醫院寫信給身居美國的張愛玲說:“我現在唯一的願望就是想見你一面。”

張愛玲母親黃逸梵

在此之前的黃逸梵,已非豪門閨秀,早已淪落到潦倒的地步,曾一度到工廠去縫製皮包。接到母親來信後的張愛玲,第一反應居然是以為母親黃逸梵想跟她要錢。

張愛玲給她寄去一百美元,張愛玲給自己的朋友寫信說:“我沒法去,只能多多寫信,寄了點錢去,把你於《文學雜誌》上的關於我的文章都寄了去,希望她看了或者得到一星星安慰。後來她有個朋友來信說她看了很快樂”。意思用這一百美金斷絕和母女的關係,不再往來。

張愛玲和自己的至親好友,動輒斷絕關係,老死不相往來,這並非第一次。在她去美國時,連自己的親弟弟都沒有告訴。

從現在的資料看,張愛玲恨自己的母親黃逸梵,不過是因她在去母親那裡時,被逼着了跟

一個猶太教師補習數學,練習淑女名媛的優雅儀態,大抵是言不高聲,笑不露齒之類。

但自幼叛逆的張愛玲,如同一個冒冒失失,言行粗野的鄉下野孩子,與黃逸梵的期望值有些距離,黃逸梵失望之餘,罵了幾句。

這下好了,成為張愛玲終身記下的仇恨。作為母親,希望自己的女兒,成為上流社會一個名媛,也是愛女心切,無可厚非,和現在的父母望子成龍一樣,但對“高傲“的張愛玲,受不了了。

她開始恨,哪怕這個人是自己的母親。

張愛玲的心胸之窄,據說和母親的矛盾還出在一個八百元上。張愛玲在香港讀大學時,曾獲得老師獎勵的八百塊錢,張愛玲興奮地拿給黃素瓊看。黃素瓊露出過多的驚喜,也沒表揚她,只叫張愛玲把錢放在桌子上。

後來張愛玲聽母親說,這筆八百塊,已經被花掉了。

黃逸梵對自己的行為沒感覺不妥,對敏感“高傲“的張愛玲,卻變成徹底與之劃清界限的底火。從此張愛玲一直籌划著,如何還給她母親一點錢,然後就此劃清界限。

機會來了,黃素瓊於回到中國,張愛玲選了個時機,拿了二兩小金條,對黃逸梵說:“感謝母親為她花了那麼多錢,我一直心裡過意不去”。

張愛玲說這是還給她的。對自己名人女兒的決絕和冷酷,黃素瓊流出眼淚,她對張愛玲說:“就算我不過是個待你好過的人,你也不必對我這樣,虎毒不食子曖。"

母親的眼淚,非但沒有感化張大才女,反而使得她自小建立在內心深處,黃素瓊高貴的形象崩塌。她自此看母親如同一個乞討的老嫗,厭惡裡帶着鄙視。

事實上,即使黃逸梵不是一個完美的母親,但她始終對張愛玲很好,要求也高,對張愛玲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和驕傲,她用一個小時五美元的薪酬,聘請老師教授張愛玲,她走到哪裡都會給張愛玲寫信,張愛玲在美國走投無路時,也是她委託自己的老朋友胡適給女兒提供幫助。

但張愛玲對此,都視而不見。

她只看到她對自己不好的一面。張愛玲總結和母親之間的關係時,說:“沒有哪一種愛不是千瘡百孔的。”

張愛玲對自己的親弟弟張子靜,也表現出非同一般的自私和冷漠。

張愛玲和張子靜是由傭人帶大的。張子靜比張愛玲小一歲。正常情況作為被父母離異後,冷落的孩子,這姐弟兩個應該更相依為民,緊緊依靠才是。但事實卻是張愛玲對自己的弟弟,視若無物,淡如白水。

據說是因張子靜在她和繼母的爭鬥中,在日記里寫下的:“家門逆事”這四個字惹的禍。

張愛玲赴美時,都沒有告訴她弟弟張子靜。張子靜後來才發現她已經走了。

以後幾十年間張愛玲幾乎忘了自己還有個弟弟。晚年,張子靜和姐姐聯繫上,張愛玲也沒有特別的驚喜。因為一直貧困,張子靜終身未婚。

為了防止自己的遺產被自己的弟弟獲得,張愛玲特地立下遺囑,把所有遺產留給她類似經紀人的

朋友宋琪夫婦,包括張愛玲作品的版權。

張子靜曾找過幾次姐姐張愛玲幫忙,但每次,張愛玲毫不猶豫地都拒絕了,這位姐姐還會說一些難聽的話。張子靜貧困時,曾找過紅遍半邊天的姐姐張愛玲借錢,張愛玲很冷淡的一句“我也沒錢”,就把自己的親弟弟打發了。

張愛玲去世的兩年之後,他弟弟也結束了,自己姐姐不親,姑姑不愛孤單的一生。、

張愛玲對自己的舅舅,也是不客氣。張愛玲曾寫了篇“自曝家醜”的文章,從此和他舅舅

失和。張愛玲姑姑對她說:“你二嬸回來會生氣的。”張愛玲滿不在意地說:“二嬸怎麼想,我現在完全不管了。” 這次談話中,張愛玲咬牙切齒對她姑姑說,因為母親花掉了那八百塊錢,她一定會把母親在她身上花的錢全還給她的,還錢斷情的意思。

即使對這位疼着她的親姑姑,張愛玲也拎得清,各種算帳,如同陌路。在赴美前,甚至和她姑姑約定,終生不再聯繫。

炎櫻是張愛玲最好的閨蜜和朋友,一生幫助她無數,炎櫻是張愛玲和胡蘭成結婚時的證婚人。

張愛玲在美國貧困潦倒,越來越闊綽的炎櫻,從日本趕赴美國幫助張愛玲,一同尋求胡適幫助。

但炎櫻的闊綽,讓張愛玲心裡極不舒服。加上炎櫻喜歡開玩笑,這對高傲且陷入困境的張愛玲,不啻是種刺激。每次炎櫻玩笑,都是插向張愛玲高傲又脆弱內心的一把把鋼刀。因此一待張愛玲作品出版,生活無憂,壓抑的報復欲再次蓬勃生長,她和炎櫻的多年的閨蜜和朋友關係,即可終止了。

炎櫻給她寫信,她也不回。炎櫻在給一封信里說:“我不知道我做錯了什麼,使得你不再理我”。張愛玲看過炎櫻的來信,隨手扔在一邊,不再理睬。

張愛玲對錢非常在意,幾乎錙銖必較,和友人逛街的所有消費,都要分別負擔,這位民國才女,是最早的AA制踐行者。

作為民國的超級大才女,張愛玲刻薄的一面,還表現在對同時才女的其他人身上。

張愛玲曾挑釁般地說:“把我同冰心、白薇她們來比較,我實在不能引以為榮。” 這位被民國慣壞了的才女,言語中睥睨之情,不加修飾,溢於言表。

都說同學情,手足誼。張大才女,對同學也是毫不客氣。張愛玲在《燼餘錄》中,對自己香港大學的同學盡情嘲諷,極力挖苦。

張愛玲對至親好友,如此冷酷和決絕,但對她自己認為合適的友人,卻是大方異常。

她在和胡蘭成分手時,隨信附寄了30萬元。胡蘭成是她第一任丈夫,也是讓他低微到塵埃里的人。對第二任丈夫,窮困潦倒的賴雅,張愛玲與之還未結婚時,就以自己微薄的收入,替這位大自己二十九歲的男人,償還着欠債。

張愛玲對賴雅說:”此生最大的遺憾是兩人年歲相差29歲,無法一起白頭,所謂:“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張愛玲對胡蘭成說:”在你面前我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我的心裡是喜歡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在離開胡蘭成時,張愛玲說:“倘使我不得不離開你,不會去尋短見,也不會愛別人,我將只是自我萎謝了。”

一個才華橫溢的女人,一個小氣吝嗇的女人,一個大方無比的女人,一個絕情冷漠的女人,一個痴情多情的女人。

這就是張愛玲。一個傳奇般的才女!

右側,張愛玲的祖母,當年的花季少女

右一,張愛玲祖母李菊藕,李鴻章的愛女,當年十八歲花季少女。左一 趙太夫人,李鴻章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