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都吃些什麼?全面揭開清宮御膳的神秘面紗

說到清朝的宮廷美食,你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滿漢全席。其實滿漢全席只是招待滿族官員和漢族官員的一種宮廷宴席(有時候只是兩者的聚會),關於它的具體菜肴組成並不是固定的,而現在的很多所謂“滿漢全席”,大多只是噱頭而已。


今天,我們來正經聊聊清朝宮廷御膳那些事吧~

每個時代的飲食習慣不同,因此每個朝代的宮廷御膳都會有所區別。清朝的宮廷御膳和其他朝代一樣,對中國影視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御膳房專門負責皇帝、后妃和其他宮中皇室成員的膳食,而這些美食引得民間紛紛效仿。


御膳房的官職都是由皇帝任命的,最高級的是總理事務大臣,下面還有其他官員、廚師以及太監等,大約有幾百個人,這些人負責宮裡的食物供應和用膳服務。到了道光年間,皇帝精簡了自己和其他人的菜肴數量,然後把御膳房的人員裁撤了一半。


當皇帝離宮出行時,也會有庖長和廚役等隨行伺候膳食。皇帝的后妃也有同樣的權利,不過排場不如皇帝大。


到了慈禧太后掌權之時,她更加註重自己的“生活質量”,專門服務於她的膳房人員比之前以“奢靡”聞名的乾隆還要多。而且,因為慈禧的隨心所欲,御膳房的工作難度也大大增加。


養心殿御膳房(也叫大內御膳房)是專門為皇帝服務的,除了準備皇帝的日常膳食,也會準備宴會和節日席面。而在養心殿御膳房外,還有一個“外御膳房”,眾所周知的“滿漢全席”就是出自這裡,它還會為值班的大臣們準備膳食。


此外,還有茶房的設置,茶房分兩種,一種是準備奶茶,另一種是準備純茶。而這些茶房除了茶之外,也會製作搭配茶的小吃。


皇帝通常在養心殿、重華宮或者御書房用餐,按照禮儀,皇帝需要獨自用餐(當然也會有例外,不過肯定沒有影視劇里那麼頻繁地和后妃共餐就是了)。


清朝皇帝每天吃兩頓正餐。按照規定,皇帝每天早上四點起床,這個時候會吃一點東西墊肚子(比如冰糖燕窩)。然後早上6點-8點是早餐時間,通常包括七個菜,三種糕點,三種粥和米飯。


午膳是一天中的主要餐點,供應時間是中午和下午兩點之間,而具體的時間是皇帝決定的。


除了兩頓正餐以外,在下午四點到入寢前,皇帝還會吃些點心,通常是伴隨茶一起食用的。


皇帝的膳食每道菜都是經過記錄和檢查,銀筷試菜是其中一個環節,然後會由試菜的太監先品嘗,等確認沒問題以後才會讓皇帝食用。


這裡又要提一下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乾隆在宮內是嚴格按照規定進食的,因此他的御膳並不會太過奢靡。但是等到他出了宮就不同了,在乾隆出行的時候,因為不需要遵守宮內的規定,他可以享受更多美食(難怪乾隆那麼喜歡下江南了)。


而和之前的清廷統治者相比,慈禧太后的膳食費用相當龐大,每次會點一百道甚至更多的菜。


皇帝的膳食是依據“五穀”和“無味”的原則,一頓飯包括冷熱菜肴、肉類和蔬菜菜肴、甜咸糕點、湯、奶製品、腌菜、米飯、甜點和水果等。


在春季和夏季,膳食一般比較清淡,而在秋季和冬季,膳食就會更“厚重”。這些都符合人體的代謝規律。而且每餐都提供火鍋、傳統的滿族菜、烤鴨和烤雞等禽類。其他菜肴則是因季節而異。


據研究,在乾隆登基之前,清宮的膳食都是比較“重口味”的,大多數原材料都是來自東北,其中肉類包括鴨、魚、鹿、獐、狍、熊、野味、燕窩和火腿等,水果和蔬菜包括小根菜、、百合、山藥和山梨等。這個時候紅肉的比例比穀物、蔬菜和水果要高得多。


等到乾隆上台以後,糯米、大米、紫米、黑米、小麥等做成的食物越來越多,還有穀類和麵食食物等,再搭配一些肉類和魚類菜肴。


清朝皇帝還會吃一些葯補的食物。清宮膳食檔案里有許多記錄,比如:松齡太平春酒、龜齡酒、健脾滋腎狀元酒、雄黃酒、八珍糕等。這些食物都是用來滋補身體和延長壽命的。


而為了確保皇室成員們有充足的鮮果和乾果享用,所有地方政府都必須把其特產和新鮮水果送到宮中。


其中包括山東的花生、棗子、柿餅蓮子;東北的梨、榛子、山楂葡萄河南的柿餅、百合和桃脯;陝西和甘肅的桂花哈密瓜兩廣橙子、荔枝、橘子和豆蔻;浙江和福建的柑橘、橙子、冰糖、檳榔和龍眼;湖南、湖北、四川和貴州的新鮮水果等等。


新鮮的蔬菜都是市場上現買的,不過腌菜和鹹菜卻是作為貢品進獻的。


這裡有一個問題,皇帝的飯菜準備好了以後,等到入口還需要一段時間,中間還要經過種種傳遞以及試菜環節,因此為了保溫,乾隆皇帝要求所有熱的主菜放在雙層的容器里,容器的下面是熱水,這樣可以保持菜肴的溫度。


在皇帝的御膳房裡,廚師們幾乎都是終身服務於皇室的,因此常常會出現子承父業的情況。而為了保持新鮮感,皇帝也會任命新的廚師。比如,乾隆從江南回宮以後,不僅把喜歡的江南美食帶回宮裡,也把喜歡的廚師帶回來,名廚張東官就是因為這樣的機緣進入宮廷的。


穿插一個有趣的知識。皇帝吃飯的時候也會“翻牌子”,不過這個牌子不是后妃的牌子,而是來自臣子們。


當臣子們想要求見皇上,就會提前呈上寫有自己名字的膳牌,皇帝翻了誰的膳牌就代表可以面聖了。如果是皇子、公爵或皇室成員,膳牌是紅色的,如果是高品階的文官或武官,膳牌是綠色的。而那些品階較低的官員就是一些普通的膳牌了。


總而言之,清宮的膳食包括滿族菜、漢族菜以及南方和北方風格的菜肴。這些食物反應了清代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和多元的民族文化。今天我們吃的很多菜肴都是清代飲食文化的延續。


今天的清宮御膳特輯到此為止,如果你有任何想法,歡迎給我們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