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墓不設墳不植樹,千年之後才知曉他的目的是這個意思

京劇臉譜中曹操的形象為奸詐的白臉,這應該是大多數人對他的印象,因為他一生都在謀算,難免落得老奸巨猾的名聲,以至於最後因為頭疼病去世。曹操就連死後離世都在絞盡腦汁做着謀劃,為了不讓後世掘他的墳,他命人前前後後挖了共72座墳墓,而且都分布在各個地區七零八落,如此迷惑人的行為相比也只有曹操才能夠做得出來。

但是當我們仔細研究三國歷史不難發現,司馬懿才是那個老奸巨猾的人,也正因為如此,他才笑到了最後,其中他和曹操也有同樣的擔心,但是他的做法要比曹操高明許多

司馬懿生前立下遺囑,不許子孫為其掃墓,經過了一千多年時間以後,人們才發現他的老謀深算之處。司馬懿離世的時候在河南首陽山中為自己準備了一個陵墓——高原陵,但是和正常的陵墓不同的是,他建造的陵墓不封墓冢,也沒有陵墓建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不許在墳前種樹,不許設立墳冢,也就是所謂的“不墳不樹”,他去世之後,也是身着素衣,身邊沒有陪葬品,也不許有人與其合葬,這些跡象都表明,司馬懿再刻意隱瞞自己陵墓的位置。

如果在歷史評價來說司馬懿並非大奸大惡之人,以他生前的身份地位不至於如此低調,根據《禮記》記載司馬懿的子孫後代想要為其掃墓祭拜都不可以,他的子孫也都做到了這一點,一直為沒有為他掃過墓。人們對此疑惑不已,如果說身着素衣,不帶陪葬品,可以勉強理解為一種低調的表現,但是不讓後代為其掃墓祭拜,這非常不合理法,正所謂“皇情悼往,禮儀增設”,祭拜祖先是更古不變的真理,司馬懿為何如此忌憚,難道他有什麼難言之隱嗎?

《三國志》的一段話幫助我們找到了答案,“姑姐妹女子之適人皆殺之”,這句話是是他在高平陵之變之後犯下的滔天之罪,因為司馬懿誅殺曹爽以及其支黨的三族還不罷手,還把本應該在三族之外不應該牽連進來的姑姑、姐妹以及女兒斬盡殺絕,所以司馬懿的“不墳不樹”是因為做事太絕,害怕仇人挖墳鞭屍,另外,他也害怕有人效仿他發動政變的手法。所以這才是他“不墳不樹”如此低調下葬的原因。

此後,他的陵墓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在了首陽山中,晉朝滅亡之後後世更加無人知曉他墳墓的確切位置,可以說從251年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一千多年,人們最終將他的陵墓遺忘在了歷史長河中,更別提那些想要掘墳鞭屍報復他的人了。如今就連曹操的真正陵墓都已經挖掘被找到,司馬懿卻孤獨且安靜地躺在高原陵中千年不被打擾,至今都沒有被找到,不得不說,司馬懿真是一個老奸巨猾的滑頭,讓人不得不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