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印度尼西亞國會通過了一項具有歷史意義的決議:取消雅加達作為首都的地位,將新首都遷至加里曼丹島上的努山塔拉。這個距離雅加達約1200公里的地方,從此承載了印尼邁向未來的重要使命。
然而,這一舉措引發了全球的關注和討論——為何要捨棄擁有3000萬人口的繁華大都市雅加達?又為何選擇一個幾乎沒有人氣的雨林地區作為新的國家中心?這背後藏着印尼的無奈與野心,也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和風險。

雅加達的“繁華”背後,是一座“生病”的城市
雅加達,這座被譽為東南亞最大都市的城市,表面上擁有令人艷羨的繁榮:1000萬人口的常住人口,加上周邊都市圈,整個地區的總人口超過3000萬,佔印尼國內生產總值的16.6%。作為印尼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雅加達曾一度象徵著印尼現代化的夢想。
但雅加達的歷史遺留問題卻像一座無形的炸彈,隨着時間推移,不斷威脅着這座城市的未來。
雅加達每年地面下沉10厘米,這並不是危言聳聽。自1977年以來,這座城市的部分地區已經下沉了超過4米。
有專家預測,到2050年,雅加達三分之一的土地可能會被淹沒。這主要是因為地下水的無節制開採,以及氣候變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
雅加達的交通問題讓每一個生活在這裡的人都苦不堪言。
據統計,交通擁堵每年給印尼經濟造成近百萬億印尼盾的損失。尤其是高峰時期,一段原本20分鐘的路程可能需要兩個小時以上,這種情況已經嚴重影響了城市效率。
2024年,雅加達曾一度被評為全球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擁堵的交通和工業排放讓這個城市的空氣質量長期處於危險水平,嚴重威脅居民的健康。此外,每逢雨季,雅加達還要面臨大面積的內澇問題。

遷都背後的戰略意義
雅加達“生病”了,印尼政府的解決方案不是修修補補,而是選擇了遷都。這並不是突發奇想,而是醞釀了多年的戰略決策。
爪哇島佔了印尼總人口的50%以上,但國土面積只佔13%。這導致資源分配極度不平衡,大量人口和資源集中在雅加達周邊,而加里曼丹等地廣人稀的地區長期被忽視。努山塔拉位於加里曼丹島的東部,地處印尼的幾何中心,能更好地連接全國各地,促進人口和資源的再分配。
努山塔拉的規劃中,“綠色”和“可持續”是兩個關鍵詞。這座城市計劃採用100%可再生能源供電,並通過智能化廢物管理系統實現零污染。城市建築將採用綠色屋頂和環保材料,周圍則被森林和濕地包圍。這不僅是對環境的保護,也是對未來城市模式的一次大膽嘗試。
努山塔拉的名字在印尼語中意為“群島”,它象徵著印尼作為一個多元化國家的團結。選擇這個名字也表達了政府希望通過遷都,進一步增強國家認同感和族群融合的意圖。

新首都的建設,機遇與挑戰並存
努山塔拉的建設不僅僅是一座城市的誕生,更是一場關乎國家未來的“試驗”。
根據規劃,努山塔拉的建設將耗資466萬億印尼盾(約合326.8億美元),其中19%的資金來自政府,其餘則由私營企業和國際投資提供。我國企業也積极參与其中,提供了智慧水務、智慧快軌等先進技術,助力新首都的綠色建設。
努山塔拉雖然地勢更高,不會面臨被淹沒的風險,但加里曼丹島雨林密布,自然環境複雜,這給城市建設帶來了不小的挑戰。此外,該地區還面臨洪水、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威脅。
從雅加達遷往努山塔拉並不僅僅是地理上的轉移,還涉及數百萬居民的生活方式改變。如何讓新移民適應新的環境,同時吸引更多人才和投資,是印尼政府需要解決的問題。

遷都背後的國際啟示
其實,印尼並不是第一個因為“城市病”選擇遷都的國家。今年泰國政府也宣布在研究遷都的可能性,以應對曼谷可能在本世紀末被淹沒的問題(參考資料1)。此外,巴西和哈薩克斯坦也有類似的遷都案例。相比之下,印尼努山塔拉的規劃目標更為宏大,如果成功,將為其他國家提供寶貴的經驗。

努山塔拉的未來
努山塔拉的建設無疑是一項高風險、高投入的國家工程。但這座新城承載了印尼騰飛的夢想和未來發展的希望。一座綠色、可持續的智慧城市能否在加里曼丹島拔地而起,成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城市病的典範?這不僅取決於印尼政府的執行力,也需要國際社會的關注和支持。
印尼真的能成功走出雅加達的陰霾嗎?努山塔拉又能否撐起這個多民族國家的未來?讓我們拭目以待。
信息來源:
北京商報《雅加達不再是印尼首都 》
西海都市報《從雅加達到努山塔拉 印尼為何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