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丘比丘初探印加文明

2024年04月21日00:31:26 歷史 4312

在馬丘比丘初探印加文明 - 天天要聞

俯瞰馬丘比丘(張維/圖)

坐在陽台上,對面山谷里奔騰的水聲蓋過了一切嘈雜,我感到如此安靜。突然,一串鈴聲越來越近,是火車來了,藍色的鐵皮火車從我的窗戶下經過,開向了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西班牙語名“machupicchu”,意為“古老的山”,是一個位於南美秘魯庫斯科高原的印加城市遺址。馬丘比丘建於15世紀,西班牙人發現新大陸來到南美,印加人紛紛逃離,馬丘比丘被世人遺忘。由於沒有文字記載,加之地處兩千多米高的山頂,直到20世紀初,馬丘比丘才被考古學家發現。1911年,美國歷史學者海勒姆·賓厄姆三世以“失落的印加城市”為名完成馬丘比丘考古報告。1913年,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又用了整個4月刊來介紹馬丘比丘。這使得馬丘比丘遺址越來越受人關注。2007,它被評為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現如今已是世界知名的旅遊景點。

在馬丘比丘初探印加文明 - 天天要聞

馬丘比丘一角(張維/圖)

來秘魯旅行的人似乎都衝著馬丘比丘而來。我在來秘魯前,並不知道馬丘比丘,朋友嘲笑我就像來中國旅行卻不知道長城的外國人。於是我補看了一些馬丘比丘的資料和紀錄片。印加文明是古代南美洲最著名的文明之一,馬丘比丘是印加文明重要的古城遺址。印加文明崇拜太陽,印加帝國的皇帝被稱為“太陽之子”。印加人有自己的語言,叫“quechua”。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南美,印加帝國滅亡,但印加文明仍然影響着南美各國,當地人仍沿襲着印加人的穿着方式,比如用羊駝毛製作衣物等。

到馬丘比丘最快的路線是從庫斯科坐火車,票價200美元,經濟的方式是徒步。對我來說,無論是經濟上還是體驗上,徒步都最吸引我。第一天早上6點,我從庫斯科坐六七個小時大巴抵達hidroelectrica(水電站),一路如同經過雲南大理和西藏的山路,後半程路況很差,一邊是懸崖,一邊是因泥石流坍塌的山體。抵達站點後,匆匆吃了一碗白米飯,就徒步走去馬丘比丘山下的小鎮agua calientes(熱水鎮)。一路彷彿穿梭在雨林,我走在鐵軌上,能聽到風經過的聲音。1月份是秘魯的夏天,正值馬丘比丘的雨季,走到半途下起大雨,一行人穿上雨衣繼續走,走了三個多小時才到。

在馬丘比丘初探印加文明 - 天天要聞

徒步去馬丘比丘時遇到的火車(張維/圖)

只有八十多年歷史的熱水鎮依山谷而建,非常小,走完不需半小時。沿着山體峭壁奔騰而下的河水和山谷里的房子令我想到西藏的拉普溫泉和亞東縣城。初到時,我以為這是個為馬丘比丘打造的小鎮,充滿了旅遊業的氣味。事實也差不多如此。和當地人聊天,了解到熱水鎮的發展起點同馬丘比丘被研究者發掘的時間差不多。被聯合國認證為世界遺產之前,熱水鎮上的人對印加文化無感,之後,因為旅遊帶來的經濟效應,人們紛紛擁抱它。

我在熱水鎮住下來——開頭的那一幕就發生在我的住處。第二天,我獨自爬山去馬丘比丘。從熱水鎮到馬丘比丘,可以坐汽車或爬山,大部分人都選擇坐汽車,只需半個小時。我決定爬上去。從山腳爬到馬丘比丘所在的山頂,我只用了一個小時。剛下過雨的路還是濕的,茂盛的植被經雨打濕。

俯瞰馬丘比丘,猶如童話中的微縮世界,整齊巨大的石頭好似無縫拼接,形成牆體、梯田等,五百年來依然齊齊整整。馬丘比丘遺迹由140多個建築物構成,按考古學家的劃分,主要有神聖區、通俗區和貴族區。在神聖區里,有獻給太陽神的“拴日石”、“太陽廟”和“三窗之屋”。不同區域的石塊和建築風格也大不相同,比如貴族區的建築比通俗區更加精美細緻。儘管考古學家已經研究了很多年,但馬丘比丘仍有很多未解之謎,諸如當時的印加人如何把重達20噸的巨石運上山頂,切割建房?

我本衝著太陽神廟和月亮神廟而來,但沒想到,太陽神廟對遊客關閉,而月亮神廟位於馬丘比丘對面的華納比丘,只在上午10點前對外開放,因此只能遠觀感受,令人遺憾。由於我是周日上山,這天景區對很多秘魯本地人免票,我碰巧遇到了一群本地人到馬丘比丘祭拜。

在馬丘比丘初探印加文明 - 天天要聞

馬丘比丘腳下的熱水鎮(張維/圖)

從馬丘比丘下山後,晚上我去一家本地餐廳吃飯,人很多,服務員把我帶去跟一個大叔拼桌,他穿着景區工作服,我們聊起天來。他是附近另一個鎮上的人,在熱水鎮上班。他說自己的父親是西班牙人,母親是印加後代,他有一半印加血統。他對旅行和印加文明充滿熱情,已經走完南美所有國家,對印加文化做了許多研究,在facebook上有30萬粉絲。他拿出自己的地圖,給我介紹印加文明在南美各國的分布——玻利維亞、秘魯、智利和阿根廷。雖然之前看了一些關於印加歷史的資料,又參觀了馬丘比丘,但是印加文化對我來說始終遙遠陌生,和這樣的當地人交談才讓我感到印加文化變得具體了。

離開馬丘比丘後,我決定一路往南,探索其他地區的印加文明遺址。

南方人物周刊特約撰稿 張維

責編 楊靜茹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不能只搞民族主義:俾斯麥忽悠人愛國的同時,還搞了分配製度改革 - 天天要聞

不能只搞民族主義:俾斯麥忽悠人愛國的同時,還搞了分配製度改革

歷史上,德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在其執政期間,對內推行狂熱的民族主義政策,將普魯士打造成一個非常團結的軍國主義堡壘。俾斯麥成功利用民族主義情緒,以統一德國、振興德國為旗號,將普魯士各階層人士團結在其麾下,最終實現了統一德國的目標,也使新生的德國成為了世界列強。
張掖大事記之二(1952年——1953年) - 天天要聞

張掖大事記之二(1952年——1953年)

6 月 各縣於 上年12月至是月開展反貪污、 反浪費、 反官僚主義的 “三反” 和工商界開展反行賄、 反偷稅漏稅、 反盜竊國家資財、 反偷工減料、 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的 “五反” 運動。
石雷、彈丸、獸首……箭扣長城考古有新發現 - 天天要聞

石雷、彈丸、獸首……箭扣長城考古有新發現

5月9日啟動當天,就發現了石雷、彈丸;5月12日,又發現了建築構件獸首、板瓦、筒瓦、勾頭……敵台南側,可見磚砌牆體整面倒塌。於麗爽攝馮偉旖 攝箭扣長城修繕五期項目正在進行前期考古發掘。其中第二座敵台、懷柔長城120號敵台的發掘剛剛開始,就驚喜不斷。工人從敵台南側開始清理。於麗爽攝120號敵台是一座空心敵台,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