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瞎眼老太的竇太后,為何漢武帝還會對她,如此的忌憚?
前言:公元前180年,劉徹,漢高祖劉邦之孫,即位成為了漢武帝,開啟了漢朝的黃金時代。他的上位標誌着漢朝早年因為權臣和外戚勾結而導致的政治動蕩終於平息。然而,即便是這位光輝照人的帝王,初登帝位時也飽嘗了被權力機構邊緣化的痛楚。身居高位的策劃者,非其他,正是他失明的老祖母,竇太后,這一切都是由她操盤的。
竇太后,名不詳,出生於清河郡觀津縣出是一名小官僚的女兒。14歲的時候,她以出眾的容貌入選為西漢宮廷的內侍,成為當時權傾朝野的西漢開國皇后呂后身邊的宮女。
竇漪房性格謹慎,舉止謙卑低調,從不在呂后面前展露出任何媚態,只埋頭勤勉工作,因此受到呂后賞識。
不久,她就成了呂后最信任的侍女之一,經常可以陪同呂后處理政事,見識到朝堂上的種種內幕,這為她日後仕途打下良好基礎。
三年後,按照漢朝後宮的規定,這些宮女需要被分配到各地去侍奉諸侯王。一個小差錯導致竇漪房被分配到了代國,成為了當時還是代王的劉恆的妃子。
來到代國後,竇漪房因貌美聰慧,深受劉恆寵愛。她先後為劉恒生下兩個兒子。前192年,長子劉啟出生,兩年後,次子劉武也降生。
劉恆對竇漪房寵愛有加,還特意從長安為她召來幾名姐妹作伴,提拔她的父親為列候,地位日漸提高。
前180年,漢惠帝駕崩,劉恆被迎為帝,是為漢文帝。作為文帝的妃子,竇氏也順利成為了皇后。
成為後宮之後,竇太后開始擴大自己的勢力。
她先後擢升四個兄弟進入朝堂,擔任重要職位:大哥竇廣國被封為章武侯,二哥竇嬰被提拔為大將軍,三哥竇通任郿塩官,四弟竇建為謁者。
四兄弟勾結皇后,在朝中勢力巨大,可以壓制異己。文帝對竇後的作為從未加以干涉,任由她發展自己的勢力。
前157年,漢文帝駕崩,長子劉啟繼位,是為漢景帝。此時,竇太后作為太皇太后,在朝中地位更加無可撼動。她控制着禁軍大權,四巨頭也穩坐要職。
太后表面上順應民心,讓景帝尊嫡長子劉徹為太子。但私底下,她更偏愛次子劉武,想讓他將來繼承大統。
為此,竇太后多次向景帝進言,要求廢黜太子劉徹,改立自己寵愛的梁王劉武。景帝對母后之請難以抉擇,不敢違逆太后的意思。
大臣們諫言勸諫,甚至直言這是竇太后謀奪皇位,太后大怒,與劉武設計陷害大臣,景帝不得不出面化解。此事過後,景帝更加敬畏母后,對她的要求從不違抗。
太后要求景帝暫緩立太子,景帝只能順從。劉徹成長在懸而未決的太子位下,也深刻明白太后的權勢,對她也充滿戒懼。
前141年,景帝駕崩,16歲的劉徹繼位,是為漢武帝。按理說,一個年輕有為的新君主應可掌控大權,減弱太皇太后的影響。然而劉徹登基之初,虎符仍牢牢被竇太后掌控。
劉徹發現自己居然是個有名無實的皇帝。在那段日子裡,看似尊貴無匹的帝位對他而言,更像是一枚註定無法自主行動的棋子。
竇太后雖然年歲已高,眼睛因病失明,但她指揮朝政的智慧與權謀卻未曾有絲毫減退。漢文帝駕崩之後,竇太后在其子漢景帝繼位期間繼續以太后的身份主持了朝政大權,威望絲毫不減當年。
劉徹還發現自己的親信經常無故失蹤,明白太后在背後搗鬼。為此劉徹暗中培養自己的死士,還製造假虎符以發號施令。
在與匈奴的征伐中,劉徹憑藉過人的軍事才能屢建戰功,使朝臣們也逐漸站到他一邊,太后的勢力這才有所削弱。
漢武帝建元六年竇太后崩。她的去世,不僅代表着一個歷史時期的終點,也象徵著漢武帝個人權力的完全獨立。隨着她的離去,朝內外紛繁交錯的勢力板塊也隨之迎來了重新洗牌。漢武帝劉徹這才真正可以揮斥方遒,開始了他偉大的中興之世。
竇太后,憑藉她的超凡政治見識和決策能力,在中國古代歷史中獨樹一幟。她將個人影響力提升到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高度。
如同歷史上的諸多傳奇人物,竇太后的人生經歷既猶如巨大的風帆,助推着漢朝政權向前航行,也像一本翻頁已盡的舊書,留給後人無窮的反思與頓悟。
歲月流轉,她與漢武帝間的微妙關係,成就了後者那段輝煌而光耀的統治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