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英國自然保護有着悠久的歷史和重要影響,自然保護運動的發展也是一個逐漸演變和壯大的過程。伴隨早期自然保護行動和保護思潮的影響;19 世紀英國的特定條件:浪漫主義生態觀的興盛:對工業革命黑暗面的抨擊;以及對自然史興趣的增長都促使人們進一步關注自然,關注自然保護,這才使得在 19 世紀後半期第一次激動人心的自然保護運動展現於世人眼前。
英國自然保護歷史
自19世紀以來英國自然環境遭受的巨大破壞主要體現在對自然環境和資源不加節制的掠奪,導致森林資源的急劇減少和野生動物的大量滅絕等,以及由此造成的生態環境的惡化。
自然環境危機的顯現:自 19 世紀以來英國自然環境遭受的巨大破壞主要體現在對自然環境和資源不加節制的掠奪,導致森林資源的急劇減少和野生動物的大量滅絕等,以及由此造成的生態環境的惡化。
自然保護觀念的產生:現代初期,神學家與哲學家往往採取以人類為中心的自然觀。隨着社會的發展和科學知識的興起,對人類中心主義的挑戰就在不斷增強,人們對待自然的態度也慢慢發生改變。生態學家、地質學家和經濟學家已經指出人類的弱點和格言的真諦:也許你可能暫時震住大自然,但歸根結底是大自然決定一切。一種非功利的對待自然的新態度開始產生。
早期自然保護行動:在牛津大學圖書館一本 17 世紀的博物學著作《自然界奇妙事物史》中,發現十八世紀一位匿名讀者做了這樣的注釋,他寫道:把“十七世紀令人震驚的無知與十八世紀的知識相比,”對自然界的認識以“難以置信的速度”在增長。
事實的確如此,18 世紀晚期,新教的虔誠、浪漫詩歌和理性主義的強大聯合漸漸使得公眾注意動物們的境況。不斷增長的自然知識讓人們認識到如何正確對待自然和保護自然。由於人與自然世界直接接觸最多的便是動植物,早期自然保護行動中最為普遍的便是對動物和森林的保護。
英國自然保護運動的開展
眾所周知,人們用植物和動物做食物、衣物和庇護所已有幾千年歷史,而將自然看做情感和美的結合卻始於 19 世紀。19 世紀是英國人引以自豪的“黃金時代”。在這個時代中期,英國實現了由農業一-鄉村社會向工業一一城市社會的轉變。1851 年的人口調查表明,英國的城市人口第一次超過了農村人口,達到總人口的 50%,實現了初步的城市化。
19 世紀的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基於 19 世紀的特定條件;浪漫主義生態觀的興盛;對工業革命黑暗面的押擊:以及對自然史興趣的增長都促使人們進一步關注自然,關注自然保護。伴隨着國民信託、皇家鳥類保護協會、自然保護促進協會的建立和早期保護團體"的共同努力19 世紀後半期一場吸引幾乎所有階級(包括兒童)的運動開始展開”。
而在即將結束的19世紀,隨着 1859 年《物種起源》和1871年《人的由來》的出版,達爾文將人類置身於動物種群中“,用自然選擇發展後的進化論思想,使人們進一步認識了自然萬物的新面貌,人們對動物的關心也逐漸增長。英國自然保護的歷史也進入了一個新時期。
自然保護運動的中堅力量:英國早期的自然保護行動,可以說是有閑階級的活動,參與者多為貴族和上層階級。”相比較而言 19 世紀後期的自然保護運動成功的吸引了英國所有階層的目光,包括兒童和婦女。
在整個自然保護運動中,民間環保組織如雨後春筍,紛紛組建,特別是在 19 世紀後期的這幾十年間,三個很成功且極有影響力的協會成立,他們在其成立的第一個百年間就成為自然保護界的“世界領導者”,這些自然保護組織積極的開展活動,很快成為自然保護運動中的重要力量,為自然保護做出了巨大貢獻,並且其中的大部分組織至今仍活躍於英國環保事業之中。這些成功的組織不但傳播了英國的成功經驗,而且促使自然保護更具效果,更有意義。
自然保護運動的發展情況:英國自然保護運動從開始到一戰前,其保護運動的中心主要圍繞野生動植物保護、歷史遺產和景觀保護與自然保護知識宣傳這三方面內容而展開。從這三方面內容來看,保護的對象不單是傳統保護意義上的動植物、歷史遺迹等自然資源,還包括宜人的生態環境。
自然保護運動的特點
保護的多元化與靈活性:這場自然保護運動不僅延續早期保護的傳統,同時還開啟了多種保護類型實現了保護的多元化。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皇家鳥類保護協會、蝴蝶保護協會等協會一如既往的致力於動物的保護。
國民信託、自然保護區促進協會等協會為保護景觀和自然遺產不懈的奮鬥。公眾對保護的興趣十分廣泛,從大的自然遺迹小到蘑菇、苔蘚和藏都有涉及。自然保護者面臨的是艱巨的任務,至少在目前來看是這樣的,而它們又是力量微弱的團體。在運動中如何用最少的精力做更大的事,這種靈活性很重要,合併這些團體和協會便是明顯的一步。
英國各地有許多小的團體,分別代表地方几個鬆散的統治團體,力量分散影響力微乎其微,將其合併可能更好。英國科學進步協會成為了這類團體合併的頂峰。它的年度會議對於相應的協會會員來說等於扮演了一場全國性的討論會。自然主義者俱樂部的成立處於郡或教區的水平。約克郡自然主義者俱樂部就是第一個和最成功的。
民間組織的影響的擴大:民間環保力量是自然保護運動的中堅力量。自然保護運動在推展過程中,受到眾多的愛好自然之士和非政府保護組織的鼎力支撐,其影響有目共睹。非政府保護組織開展本保護領域內的行動,提升組織能力,實力不斷增強,會員增多,其影響不僅擴展至全國,甚至有些組織已具有國際影響力。
例如皇家鳥類保護協會,到1898 年,它已經有 20000 名成員,和 12 個分支機構,包括一個美國(華盛頓)分部和另一個德國的分部。'國民信託,一些兒童保護組織,例如仁慈團體(DBS)註冊的會員不僅僅有來自英國本土的更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民間環保力量開展保護知識、和保護教育的諸多活動,不斷推動公眾參與保護活動。由於這些環保先驅與環保組織的大力宣傳,使得更多的民眾紛紛的參與到環保事業中,這才使得自然保護運動不斷得以發展壯大。
民眾參遍化:在理性和保護啟蒙思想未到來的時代,保護可以說只是有閑階級發揮憐憫的業餘活動,很難想象會有這麼一場獲得廣泛支持的保護行動。時代的進步催生了這場幾乎涉及英國所有階層的自然保護運動。參與這場運動的不僅有專業的自然保護者,還有普通的商人、工人、農民;老人、婦女和兒童也加入其中。民眾參與積極性很高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這場運動的成功。
結語
自然保護,這並不是一項把自然界封鎖起來放入博物館以永遠將其凍結的計劃。某些時候,保護是帶有功利性的行為:或者是某種道德衝動。樹木、動物是否應該“為了其自身利益”而被保護起來。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有趣問題。我們在破壞若自然,赫然呈現於我們面前的最嚴重的問題是,世界上大約有近乎半數的動物和植物物種瀕臨滅絕,這是一場在過去的6000 萬年中最大的生態災難。
在很多第三世界國家,各種資源的短缺則意味着不可能採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偷獵者對野生動物的殺害仍在繼續。在許多情況下,各個國家公園只不過是在地圖上划出了一條線而已,對那塊土地沒有什麼影響。 面對殺戳和滅絕,情感上要求我們必須有所作為,但某些時候情感和現實的卻不能完全對等。我們完全做不到拯救地球上一切面臨威脅的生命,但也不能僅靠同情、憐憫來以此作為,現在我們僅僅剩下的就是去保護我們力所能及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