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最大航運公司之一的丹麥馬士基集團向外媒表示,美國已開始扣留進口自中國的鋁製品,尤其是來自中國新疆地區的產品。所有進口公司都需要對其供應鏈進行調查,並實施合規計劃。
報道援引美國律師事務所Miller Chevalier稱,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在去年12月底或1月初就開始發布針對中國鋁產品的扣留通知。這些鋁製品大多用於汽車零部件。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被扣留的鋁產品是繼棉花、西紅柿和多晶硅之後的第四項從中國新疆出口的物品。這幾項物品的共通點便是被美國扣上了所謂“生產中可能存在強迫勞動行為”的帽子。從法律角度來說,這是基於美國總統拜登於2021年底簽署的所謂“防止維吾爾強迫勞動法”。根據這項法律,企業必須證明來自新疆或在新疆生產的商品沒有使用所謂的“強制勞動”。
美國國內對該法律存在不滿和質疑
此次拿鋁產品作政治操弄,引起了美國國內長期以來對於該法律的不滿和質疑。
分析人士表示,若有一家企業要從中國新疆地區進口產品,公司必須證明這些產品不存在所謂的“強迫勞動”。但大多數公司沒有足夠的資源、技術水平或對供應鏈的影響力來收集可靠的數據。尤其是牽涉到新疆出口較多的織物、食品或礦物等商品,其複雜供應鏈有好幾層。即使對非常大的公司來說,這也是一個挑戰。

拿本次被扣留的鋁產品來說,事實上,根據美國貿易數據,美國每月從中國進口的增值產品不到2.4萬噸,佔比非常小,因此對於美國鋁市場的影響並不是很大,但對於企業而言,繁瑣又漫長的調查過程成為了利益上的一道障礙。
針對此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今日(2日)的例行記者會上作出回應。她表示,美國以根本不存在的新疆“強迫勞動”為借口,將正常的經貿合作政治化,非法扣留有關產品,違反國際貿易規則,破壞國際產供鏈穩定,最終也將損害美國的利益。
她強調,我們敦促美方停止對中國企業的無理打壓,中方將採取必要措施,堅定維護中國企業的正當合法權益。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查閱發現,包括美國服裝和鞋類協會、消費者技術協會、以及蘋果、耐克等在內的科技、服裝和能源行業的公司都曾就這項法律遊說國會,但並沒有取得實質進展。
看來,美國似乎是鐵了心要將打“新疆牌”作為貿易威脅的武器。
美議員提出廢除中國永久性正常貿易關係地位
連日來,美國在經貿、高科技領域策動了包括要求廢除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地位在內的多種遏華行動,引起廣泛關注。
據了解,美國眾議院“中國委員會”主席史密斯,與另一名共和黨籍議員蒂凡尼共同提出2023版“中國貿易關係法案”,要求廢除美國給予中國的永久性正常貿易關係地位,指責中國“偷走了美國工人的就業機會以及知識產權”,並以此抵制中國所謂“在新疆進行種族滅絕的罪行”。
永久性正常貿易關係地位也被稱為貿易最惠國待遇,即締約國雙方在通商、航海、關稅等方面相互給予的待遇,將不低於現在或者將來給予任何第三國的優惠待遇。
一旦法案通過,也就意味着從中國賣到美國的所有商品將無法享受低關稅稅率,不僅會對雙方造成損失,也不利於全球市場。
資料顯示,這位史密斯眾議員本人主持過76次討論“中國嚴重侵犯人權行為”的國會聽證會,在去年就曾提過類似議題。
外交學院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李海東在接受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採訪時指出,史密斯作為所謂“中國委員會”主席,長期借人權議題為這樣的法案背書,也反映出美國政治精英根深蒂固的“制度優越論”。
需要指出的是,有多名共和党參議員向國會提交了一項同名法案,以附和史密斯。
美共和黨在對華問題上一向態度強硬,當前還要為美國下屆總統大選,以及眾議院改選提前做準備。分析人士表示,該法案也是共和黨向以拜登政府主導的民主黨出的一道題。若民主黨在涉華問題上退讓,就會被共和黨抓住“把柄”大肆攻擊。
按照流程,推出法案後還需要眾議院和參議院兩院通過,並由總統簽署,才能成為法律。
在李海東看來,並不能排除這項法案成為現實的可能。當前,美國的對華政策變本加厲,任何對華不利的議題相對都會通過得順暢一些。
“如果法案得以推進,美國就會背棄世界貿易相關規則,使美國政府處在違背國際規則的位置上。這項法案目的是打壓中國,但客觀帶來的影響是在損害美國自己的形象,讓國際社會更看清美國的政治意圖。”李海東說。
作者丨王貝妮,深圳衛視直新聞駐京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