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08年,康熙皇帝在木蘭圍場發了一道聖旨,聖旨中寫道“(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眾,暴戾淫亂”,而後皇太子胤礽被廢除,九子奪嫡拉開了序幕。
自古以來,皇權都是一個香餑餑,太子胤礽被廢諸多的阿哥開始了儲君爭奪戰。熟悉歷史的人都清楚,這一場政治戰爭以四阿哥雍正勝利而告終,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
對於自己的對手八阿哥一派,雍正皇帝的手段很強硬,諸多的皇子結局凄涼,甚至連親兄弟十四阿哥都沒逃過劫難。然而,有一個人雍正皇帝卻放過了他,亦或者說制裁的手段比較輕。
那麼這個人是誰呢?為何雍正單單會放過他?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其中的故事,揭開九子奪嫡中鮮為人知的一面。
九子奪嫡之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
太子胤礽被廢除後第一個跳出來的人便是大阿哥胤禔,雖然他是長子但卻不受康熙帝的喜歡,再加上惡意陷害胤礽更被康熙厭惡並在最後圈禁。
八阿哥胤禩與大阿哥雖然是對手,但兩人從小皆被大阿哥的母親撫養,無形中有了一層關係。當大阿哥自知奪嫡無望,便向康熙皇帝推舉八阿哥,九子奪嫡第二人登場。
當時,八阿哥在民間、朝中的名聲非常好,有着“八賢王”的美譽。可惜的是,八阿哥雖然很聰明、政治情商高,但他卻忽略了康熙皇帝討厭結黨營私。
朝堂之上鋒芒太露、朝堂之下結交百官,以至於康熙認為他威脅到了自己的地位,不僅剝奪了他爭奪儲君的資格,甚至還在無形中處處打壓。
八阿哥到了這裡若是停手,或許不會有後來悲慘的結局,但一個人的出現改變了他的命運,這個人就是康熙的第十四子胤禵,他的另一層身份就是雍正同父同母的弟弟。
上述提到大阿哥胤禔想要殺害兄弟胤礽,與之不同的是胤禵想的卻是維護手足情,當康熙皇帝想要懲罰八阿哥時,老十四挺身而出抗下了所有罪過,無形中結交了這位同父異母的哥哥。
看著兒子忤逆自己的意思康熙很生氣,但事後想起來對這個兒子還比較欣慰,不久後便將十四阿哥封為貝子,是當時諸多貝子中年齡最小的。
九子奪嫡第一個階段以“胤礽復立為太子”結束,但他的太子之位並沒有維持太久,又被康熙皇帝拿了下來。
此時,雍正覺得時機到了便趁勢崛起,八阿哥則開始支持對自己有恩的十四弟。
除了八阿哥之外,九阿哥、十阿哥在老八的影響下也紛紛加入十四阿哥的陣營,導致雍正的奪儲之路異常艱難,雙方產生了不可消除的仇恨。
九子奪嫡到了末期,四阿哥一直跟在康熙皇帝的身邊,十四阿哥則被貶到了邊關帶兵。正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康熙死的時候十四阿哥遙不可及,雍正則成為了最後的獲勝者。
三位皇子的悲慘結局
歷史皆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雍正的勝利與性格註定了他的對手不會有好結局,當然他也是一位政治謀略很高的人,在做心中所想的事情之前一定要謀劃好。
登基之初,雍正並沒有對八阿哥一派動屠刀,反而採取了懷柔的手段。他命令胤禩、胤祥、馬齊與隆科多共四任總理事務,更是封八阿哥為和碩廉親王,以表示自己的恩寵。
然而,雍正的這種行為無疑是“笑裡藏刀”,等政局穩定下來之後他便會秋後算賬。當時,八阿哥的福晉郭絡羅氏對形勢都一清二楚,更何況是八阿哥本人,但又能如何呢?
雍正元年到雍正三年之間,皇帝以各種理由遣散八阿哥身邊之人,使得他成為了孤家寡人。雍正四年,雍正下旨曆數胤禩的罪行四十條,而後將其奪官削爵囚禁起來。
胤禩最後嘔病死於囚禁之地,而根據一些野史的記載,很多人認為他是被雍正皇帝毒死的,與之有關的親屬也受到了連坐,基本都是以悲劇落幕。
九阿哥胤禟也是一個才華橫溢之人,他對當皇帝並沒有太大的慾望,僅僅是想要從中分一杯羹。奈何,在選擇陣營時站錯了隊伍,成為了失敗者。
胤禟的母親有一定的背景,無形中給八阿哥提供了足夠的支持,同時也給雍正造成了很大的阻礙,以至於四阿哥對他也充滿了恨意,處罰八阿哥的時候連他一起定罪了。
八阿哥被雍正稱為“阿其那”,就是“狗”的意思極具侮辱性,胤禟則被他稱之為“塞斯黑”,意思就是讓人厭惡、討厭。雍正四年,雍正皇帝羅列了罪狀二十八條給這位弟弟定罪,割黃帶子、削除宗籍......
隨後他被身縛三條鐵鎖囚禁於高牆之內,囚室中不見天日並有重兵把守,在無盡的煎熬中胤禟度過了人生最後的時光,最終死於囚室之內,家人也遭到了牽連。
胤禵是雍正皇帝的親弟弟,奪嫡失敗後若是暫居邊疆,不放手裡的兵權或許還有一線生機。然而,他卻拋下了邊疆的軍權連夜回京奪取皇位,等到了目的地為時晚矣,雍正早已登上了大位。
見到雍正登基他心有不服,始終不服氣還出言不遜,最終也遭到了四阿哥的問罪。當時,胤禵被貶到皇陵幽禁,而後改為圈禁,直到乾隆登基後才被釋放,雖然保住了小命但卻青春不再,也是一個可悲的人。
十阿哥胤䄉為何沒有遭到重壓
八阿哥、九阿哥、十四阿哥的結局都相當的悲慘,但十阿哥胤䄉的結局卻要好上許多,同樣是雍正皇帝的對手,胤䄉憑什麼能夠置身事外呢?
胤礽是康熙皇帝的第二個兒子,為何最後成為了太子,一方面是因為他是嫡子,另一方面是因為母親的背景強大,背後站着的是重臣索尼的家族。
皇十子胤䄉除了不是康熙皇帝的嫡子外,他的身份與背景絲毫不輸胤礽,在成年的皇子之中屬於出身最高貴的一人,九阿哥都不能夠與之相提並論。
十阿哥胤䄉的母親是康熙的溫僖貴妃,在歷史上非常的有名,也是清朝歷史上唯一一位有謚號的貴妃。往上數胤䄉的親姨是孝昭仁皇后,姥爺是輔政大臣之一的遏必隆,姥姥家的背景十分強大。
往下看胤䄉的嫡福晉出身博爾濟吉特氏,繼室出身赫舍里氏,這兩大氏族無論哪一個在大清朝都權傾一時,孝庄皇后就是博爾濟吉特氏,索尼就是赫舍里氏。
就如同招攬八阿哥一樣,雍正登基之後也需要大臣與貴族們的支持,而想要得到他們的支持就必須要維護貴族的政權,這是一種互惠互利的關係。
胤䄉背後的實力那麼強橫,雍正皇帝若想要坐穩自己的皇位,自然不敢對他太過殘酷,這也是胤䄉能夠逃脫殘酷鎮壓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俗話說得好“槍打出頭鳥”,八爺黨中的八阿哥、九阿哥、十四阿哥都是有才華之人,相比之下十阿哥就顯得太過平庸,他還有一個“草包十”的綽號。
在一些影視作品中,皇帝交給胤䄉的一些任務要麼沒有辦成,要麼就是辦得一塌糊塗,總的來說就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八阿哥之所以拉攏他加入全是看中他身後的背景,而不是胤䄉的個人能力。
一個能力不足、政治短淺的人,即使給他一個強大的背景,又能做出什麼樣的大事呢?對登基後的雍正根本就產生不了太大的威脅與影響。
胤䄉的背景強大殺了他不利於政權的穩固,他的個人能力是一個短板留着他並沒有害處,反而還能夠留下一個兄友弟恭的美名,兩害相較取其輕,雍正皇帝自然也會選擇後者。
八阿哥、九阿哥、十四阿哥是在雍正四年被問罪的,胤䄉則是在雍正二年被查抄的府邸,雖然獲罪的時間比較早,但罪行卻相對較輕,同時圈禁之最卻沒有被連坐,小日子也過得相對輕鬆。
乾隆皇帝登基後,胤䄉被釋放並被封為輔國公,一直活到了1741年才去世,享年59歲,比他的幾位兄弟活得時間都長,稱得上是一個幸運之人。
綜上所述,八阿哥、九阿哥、十四阿哥之所以被雍正一一鎮壓,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的個人實力強,對皇權能夠產生極大的威脅,這一點在《雍正王朝》中也有體現。
胤䄉之所以“相對善終”,個人能力的欠缺意外成為了他的保命符,再加上他的背景強大、親友團厲害,使得雍正皇帝處置他時不得不思量一二。
歷朝歷代皇權都是不可侵犯的,雍正則將這句話權勢的淋漓盡致,能夠威脅到他權力之人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如此才有了前後巨大的差距(處罰程度),這便是我們常說的帝王之心。
對於此事,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