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一撿糞老人因感謝信暴露身份,調查後才知:他是開國中將

2022年10月11日03:04:14 歷史 1656

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撿糞這個行為非常難以理解,因為這個舉動只能夠發生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農村地區,這裡因為家畜都是放養,因此豬糞牛糞羊糞隨處可見,也就有人出來拿着籮筐撿糞。

1958年,一撿糞老人因感謝信暴露身份,調查後才知:他是開國中將 - 天天要聞

這就帶來今天的話題,在1958年的部隊醫院附近,人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位老人在路邊撿糞,只見這位穿着醫院的病號服,正在認真地巡查哪個地方有散落的家畜糞便,樣子看上去很是執着,也很專業。

那麼這位撿糞的老人到底是誰?為什麼當地的生產隊會給醫院送來感謝信?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開國中將何德全的故事。

農家之子革命戰士

1958年初冬的一天,位於郊區的解放軍163醫院,接到附近的生產隊的感謝信,信中對解放軍醫院的勤雜人員幫助生產隊撿糞的奉獻精神。醫院領導感到非常奇怪,因為他們根本沒有信中所說的這位勤雜工

1958年,一撿糞老人因感謝信暴露身份,調查後才知:他是開國中將 - 天天要聞

後來人們經過詳細調查,這才發現所謂的勤雜工就是前來住院療養的開國中將何德全老人。當醫院領導前來慰問何老的時候,這位老將軍淡淡一笑,我只是趁着出去遛彎,順便幫着撿糞,再一個說這也是我的習慣。

其實這何老說得並不錯,他本身就是一位農民的兒子,自幼家裡貧寒,十幾歲就出去給有錢人扛長工,為的就是養活自己幫襯家人。

後來,何德全一打聽附近有招收進部隊當兵的,心裡一想當兵最起碼能夠管吃飽飯,於是便來到湘軍當了一名大兵。

1958年,一撿糞老人因感謝信暴露身份,調查後才知:他是開國中將 - 天天要聞

也就是在這裡,何德全結識了當時的新兵彭老總,並挺身而出,為彭老總抱打不平。一年後,兩個人又一起考進當時的湖南講武堂成為校友。後來因為不滿舊軍閥欺負新兵的陋習,彭老總離開湘軍選擇投奔紅軍,而何德全依舊在湘軍里混日子。

儘管在舊軍閥的隊伍了何德全已經混到團長,然而因為看不慣軍閥的爾虞我詐,何德全覺得再在這裡並沒有什麼出息,於是便找到彭老總要求加入革命的隊伍。

1958年,一撿糞老人因感謝信暴露身份,調查後才知:他是開國中將 - 天天要聞

對於老朋友何德全的到來,彭總很是高興,但是卻為何德全到底擔任什麼樣的職務而犯愁。按理說這老何已經是團級上校,給個相當的職務也是應該的。然而何德全卻認為自己是革命隊伍的新兵,於是便執意重新並開始起步。

1958年,一撿糞老人因感謝信暴露身份,調查後才知:他是開國中將 - 天天要聞

也就是這樣,在戰爭歲月里,何德全憑藉著自己過人的膽識和不怕死的精神,從班長到排長一直到團參謀長,一步一個腳窩實實在干好本職工作。

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何德全在高虎腦戰鬥中堅決執行上級的命令,堅守陣地阻擊敵人的進攻,為紅軍主力安全撤退爭取到寶貴的時間。在後來因為何德全在高虎腦指揮得當,進退自如,為此獲得中央軍委頒發的紅星二等獎

1958年,一撿糞老人因感謝信暴露身份,調查後才知:他是開國中將 - 天天要聞

後來何德全跟隨大部隊轉戰大江南北,屢立戰功,曾經擔任東北抗聯護路軍司令,五十年代擔任湖南軍區司令員,建國初期被評為中將軍銜。

勤儉持家勞動模範

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何德全一直保持着勞動人民的本色,勤儉持家,艱苦樸素。在四十年代的延安時期,紅軍就流傳着何部長買布鞋的佳話,

何德全夫婦不僅能夠自己種糧種菜,更是利用晚上的時間來做鞋子,並把多餘的鞋子拿到集市上出賣,換回解放區急需的物資

1958年,一撿糞老人因感謝信暴露身份,調查後才知:他是開國中將 - 天天要聞

作為農民的兒子,何德全種莊稼是把好手,他負責的田地不僅是糧食產量最高,他種的南瓜居然能有四五十斤重,此事更是引來毛主席前往參觀。毛主席一看這個南瓜很是高興,連連誇讚何德全是生產能手勞動模範。

在當時的延安,因為國民黨反動派的經濟封鎖,延安的生活非常艱苦。戰士們響應毛主席的號召,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作為當時的兵站負責人,何德全帶領兵站全體上下共一百多名幹部,利用戰爭留下的邊角預料,打造了各種農用工具幾十把,何德全自己用的䦆頭居然有十幾斤重。

1958年,一撿糞老人因感謝信暴露身份,調查後才知:他是開國中將 - 天天要聞

何德全的16兵站在瓦窯堡的七里鋪開墾荒地幾百畝,經過大家的辛勤勞作,當年就收穫小米七十石,包穀三十多石,此外還有土豆幾千公斤,可謂是碩果累累。

新中國成立之後,何德全已經是長沙軍校的校長,然而對待自己兒子要求老爸給安排工作的時候,何老卻斷然拒絕,因為在他看來,當一個農民並不丟人。後來在父親的教導之下,何老的兒子一直堅守在老家干莊稼活,因為只有這樣才覺得踏實。

1958年,一撿糞老人因感謝信暴露身份,調查後才知:他是開國中將 - 天天要聞

其實一直以來,何德全的農民本色不僅沒有褪色,反而因為戰爭的考驗更加淬火重生。就在1958年的時候,久經沙場的何德全感到身體不適,於是在組織的安排之下來到解放軍163醫院來做康復性療養。

1958年,一撿糞老人因感謝信暴露身份,調查後才知:他是開國中將 - 天天要聞

也就是在這一期間,從來閑不住的何德全利用一早一晚出來遛彎的時間,借當地的農民一套撿糞的家什,在醫院的附近的大路上開始撿糞,撿的東西多了便把這些糞便送給生產隊給莊稼施肥,因為何德全自小就知道牲畜的糞便是最好的肥料。

當地的生產隊看到醫院這位老人每天都是撿糞拿來給莊稼施肥,於是便給解放軍醫院送來一份感謝信,表達對解放軍的感激之情,這就是開頭所提及的畫面。

1958年,一撿糞老人因感謝信暴露身份,調查後才知:他是開國中將 - 天天要聞

不過這也就牽扯出何德全的身份,原本這醫院的醫生和護士並不知道何老的真實身份,也就是因為這封感謝信,人們這才知道,一直默默無聞撿糞的這位大爺,原來就是解放軍赫赫有名的將軍。

結語

今天我們回顧開國將軍何德全義務撿糞的故事,再一次感受到老革命的高尚情操。其實只要我們不忘初心就像何德全老將軍一樣,堅守底線,持之不易,就一定能夠實現華夏的第二次騰飛。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今天是個大日子,而多數人將註定錯失眼前大機遇 - 天天要聞

今天是個大日子,而多數人將註定錯失眼前大機遇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2025年5月12日下午三點,世界最強大的兩個國家簽署的這份聯合聲明,在以後的歷史中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也很可能是新舊兩個大國興衰的標誌性事件。深度贊同巴老的這段描述:我的成功有賴於我生在了1930年代世界最強大的
山西賈寨遺址發現廟底溝二期文化房址 - 天天要聞

山西賈寨遺址發現廟底溝二期文化房址

中新社太原5月12日電 (記者 楊靜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2日對外發布山西陽城賈寨遺址發掘資料,該遺址發現廟底溝二期文化房址,出土圈足杯、玉環等遺物,是晉東南地區首次發現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與廟底溝二期文化交流互動的直接證據。 賈寨遺址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芹池鎮賈寨村,南臨蘆葦河,地形北高南低。蘆葦河支流...
極目政情丨楊陽,女,擬任蘇木鎮黨委副職,生於1998年 - 天天要聞

極目政情丨楊陽,女,擬任蘇木鎮黨委副職,生於1998年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委組織部發布擬任幹部進行公示。其中,現任查干淖爾鎮一級科員楊陽擬任蘇木鎮黨委副職。另據澎湃新聞5月12日報道,楊陽,女,漢族,1998年2月生,大學,管理學學士,中共黨員。資料圖楊陽系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選調生,於2021年1月參加工作。她長期在錫林郭勒盟工作,曾任阿巴嘎旗查干...
鐵嶺縣中等職業教育專業學校開展紅色文化傳承實踐活動 - 天天要聞

鐵嶺縣中等職業教育專業學校開展紅色文化傳承實踐活動

2025年5月11日,鐵嶺縣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組織師生代表赴鐵嶺縣任輔臣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開展“追尋先烈足跡賡續紅色血脈”主題教育活動,通過沉浸式參觀學習,感悟革命先輩的崇高精神,汲取奮進力量。任輔臣同志是中國早期工人運動領袖、無產階級革命
和眾匯富交了1980是智商稅?交的是課程,買的是服務 - 天天要聞

和眾匯富交了1980是智商稅?交的是課程,買的是服務

最近有人在網上問:和眾匯富收1980這事兒是不是智商稅?我第一反應是,這種問題吧,問出來基本就已經在罵人了。但細想也不是沒道理,畢竟花錢買服務,大家都想搞清楚到底圖個啥。 先撇開服務質量不談,我們看公司背景。和眾匯富不是啥野雞機構,2000年成立,2002年拿到投資諮詢牌照,在證監會官網都查得到,編號ZX0155。現...
陝西省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三秦工匠表彰大會舉行 - 天天要聞

陝西省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三秦工匠表彰大會舉行

陝西省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三秦工匠表彰大會舉行趙一德講話 趙剛主持 邢善萍出席4月29日,我省召開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三秦工匠表彰大會,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
肯尼迪遇刺案解密:暗殺背後的三股暗流 - 天天要聞

肯尼迪遇刺案解密:暗殺背後的三股暗流

1963年11月22日中午12點30分,達拉斯迪利廣場的槍聲讓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化作一具血淋淋的屍體。六十年後的今天,當特朗普政府解密最後一箱檔案時,人們赫然發現:那顆穿過肯尼迪脖頸的子彈,可能裹挾着三大利益集團的滔天怒火。您要問這些利
17年了,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致敬重生 - 天天要聞

17年了,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致敬重生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撕裂了土地、摧毀了山川,讓千萬個幸福家庭支離破碎,無數生命在災難中戛然而止。17年過去了,我們依然清晰地記得瓦礫堆中伸出的求援之手,記得八方馳援的感人身影,記得廢墟上重新燃起的希望之光。今天的汶川,早已在傷痛中涅槃重生,一棟棟嶄新的建築拔地而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