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毛主席紀念館
1999年深秋的一天,韶山沖秋風蕭瑟,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前像往常一樣,遊客排着長長的隊伍。從全國各地來的遊客們,懷着崇敬的心情排隊進入紀念館,大家渴望在這裡了解偉大領袖毛主席生平事迹。
遊客中有一個人身份特殊,雖然她年近六旬、頭髮花白,可精神狀態很好,她就是毛主席晚年生活秘書兼機要秘書張玉鳳。工作人員提前得知張玉鳳要來,本想單獨接待她,結果被她拒絕了。
在參觀過程中,張玉鳳靜靜地聽着導遊介紹毛主席的每一件遺物。因為南方氣候潮濕,很多遺物都出現了霉點,她當場表示要捐獻10萬元,用於紀念館添置防霉防腐和恆溫設備。
當導遊介紹一張毛主席跟專列服務員合影時,笑着說:“這上面還有您呢?”張玉鳳看着照片中年輕的自己和慈祥的毛主席,嘴角露出了笑容,她喃喃自語:“是啊,這就是我年輕的樣子。”
那一刻,張玉鳳回憶起在晚年毛主席身邊工作的點點滴滴。建國後,毛主席經常乘坐專列出行,能成為專列上的工作人員之一,張玉鳳總認為自己很幸運。1970年7月的一天,26歲的張玉鳳像往常一樣,正在毛主席專列上打掃衛生。
張玉鳳(左一)
張玉鳳工作努力細心,多次受到列車長的稱讚,毛主席對她也不陌生。這天,張玉鳳接到列車長的通知,說是上級領導讓她去中南海一趟。還沒有來得及換衣服,接她的小汽車就來到專列停靠的車站。
張玉鳳懷着忐忑的心情來到中南海,一下小汽車,她發現時任中央辦公廳第一副主任、中央警衛團團長張耀祠以及毛主席的護士長吳旭君已經在等待。兩人把張玉鳳帶到辦公室,詢問她是否願意到中南海毛主席身邊工作。
在那個時代,毛主席在人民群眾心中有崇高的威望,能在他身邊工作是多少人夢寐以求而不可得的。就是在這樣的信念支撐下,一點沒有思想準備的張玉鳳直接答應下來,但她沒想到這件事對她後來的人生將產生什麼影響……
進入中南海不久,張玉鳳被任命為毛主席的生活秘書,她陪伴毛主席度過生命的最後6年。在半個多世紀的革命生涯中,毛主席的身體情況很好,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精力。但是,毛主席到了晚年時,也如同普通老年人一樣,身患多種疾病。
毛主席身體急轉直下是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1970年8月,中共九屆二中全會在廬山召開。毛主席從江西回到北京後,經常出現低燒、咳嗽、渾身乏力等癥狀,這種情況在之前是沒有出現過的。
毛主席
保健醫生初步診斷後,懷疑毛主席患上了肺炎,但需要用X光等儀器進行檢查才能確診。然而,毛主席最反感的就是對身體進行檢查,比如他後來眼睛患上老年性白內障,始終不願接受手術。
周總理得知情況後,在他的親自勸說下,毛主席才勉強同意接受儀器檢查,最終確診所患的疾病是肺炎。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調整,毛主席的肺部感染情況有所好轉,可毛主席畢竟77歲了,這讓張玉鳳非常注意他的身體情況。
張玉鳳來到身邊不久,她就發現毛主席作息時間很不規律,經常在該吃飯時顧不上吃飯,熬夜批閱文件更是家常便飯。現在人們經常說養生,在張玉鳳看來毛主席的養生之道就是看書、學習。
在一次接受採訪中,張玉鳳就說:“毛主席並不注重個人的飲食生活,也不注重養生。主席不拘小節,還保留着早期質樸的農民生活習慣,比如飯粒掉到桌上,用手撿起來就放進嘴裡吃了,如果從現在的健康角度來講,肯定不衛生,但他考慮的是珍惜糧食。”
在毛主席身邊其他工作人員看來,張玉鳳是一位細心、舉止文雅的女性,她待人誠懇、從不張揚,來到中南海工作前已經結婚,愛人劉愛民是鐵道部的一位處長。張玉鳳為了儘可能照顧好毛主席的起居,一度自學了很多護理方面的知識。
晚年毛主席和工作人員合影
冬春之際的北京天氣嚴寒多變,毛主席也不斷感冒咳嗽。1971年春天,毛主席再次因感冒引發支氣管炎。這是一個並不嚴重的疾病,可毛主席還是熬夜批閱文件,結果加重成為大葉性肺炎。
由於毛主席不願意通過注射抗菌素來治療肺炎,醫生只能讓他口服抗炎葯,但這無法徹底治療肺部感染。張玉鳳則更為細心觀察毛主席病情,還記錄以便及時彙報。毛主席還是不願意規律生活,而且不喜歡批閱文件時有人打擾她。
這讓工作人員都非常着急,如何才能勸說毛主席按時吃飯呢?大家想來想去,最終這個任務還是落到了張玉鳳的肩上,原因是張玉鳳深受毛主席信任。舉一個例子,當時毛主席把私人保險柜的鑰匙交給張玉鳳保管。
張玉鳳接到任務後,找一個毛主席正在工作的時間走進他的書房,勸他應該立即吃飯。一看到張玉鳳來了,毛主席直接說:“你怎麼突然進來了?你難道不知道我工作時不要打擾嘛?”
張玉鳳也比較生氣,她直接把飯菜端到毛主席面前,還說:“主席,人是鐵飯是鋼,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即使是工作,你也得把飯先吃完!”看到張玉鳳一臉嚴肅,毛主席笑了,他放下工作開始吃飯。
毛主席和張玉鳳
1972年1月6日,陳毅元帥因病逝世。毛主席和陳毅有着深厚的友誼,兩人在井岡山時期就密切共事。根據葬禮流程,陳毅追悼會定於1月10日下午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舉行。
1月8日,周總理批閱中央軍委送來的悼詞,當晚他又讓秘書送毛主席審閱。毛主席批閱後,沒有表示要參加陳毅的追悼會。事實上,毛主席這時身體情況很不好,腿部明顯有浮腫現場,血壓也不斷升高。
然而,就在陳毅追悼會將要舉行前一個小時,毛主席突然決定要去出席。1月的北京,正是一年當中最寒冷的季節。毛主席穿着睡衣,下身只有一條薄褲子,顧不上換衣服,他讓工作人員把一件“毛式服”套在睡袍外面,在外面又穿了件大衣,然後在張玉鳳攙扶下坐上小汽車,直奔追悼會現場。
張玉鳳回憶說:“毛主席晚年身體不好,他的腿走路很困難。1971年去參加陳毅的追悼會,上汽車時,毛主席幾次想踏着車門台階上去,但就是上不去。後來還是我扶他上了汽車。他的腿困難到這種程度,令人驚訝。”
回來後,毛主席的身體更加虛弱,無論是腿部浮腫,還是肺部感染都明顯加重,還伴有低燒癥狀。這期間,毛主席更多的時間在躺在那張寬大的木板床上。不久,毛主席因肺心病導致心律失常突然休克。
毛主席和陳毅
經過醫療小組搶救之後,毛主席轉危為安,但這次休克給毛主席身體造成很大的影響。到1972年下半年,因患上老年性白內障,毛主席的視力越來越弱,有時連大字的報紙也無法閱讀了。
因為醫生建議只有等白內障長成熟後才能動手術,而毛主席每天都要讀書,於是中央給毛主席請了北京大學中文系的老師蘆荻,專門給他閱念讀古典文學作品和古文書籍。至於現代文和一些文件,則由張玉鳳來負責念讀。
在毛主席接受眼睛手術前的一年多時間裡,都是這樣來讀書和批閱文件的。在張玉鳳看來,晚年毛主席儘管身體、視力都不好,可看書、學習一刻也沒有停止。
張玉鳳後來感慨地說:“主席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仍在看書學習。從某種意義上說,他輕‘小養’重‘大養’,看書學習就是他的精神生命,他真正踐行了‘生命不息,學習不止’。”
1974年6月,毛主席的機要秘書徐業夫病逝。徐業夫從建國後就一直在毛主席身邊工作,他病逝後機要秘書的位置便空缺。當年7月17日,張玉鳳被任命為毛主席的機要秘書。對於這突然任命,張玉鳳頗為擔心,一連幾天都睡不好。
張玉鳳(前排右二)
當正式接到正式任命通知後,張玉鳳鼓足勇氣向毛主席表達了內心的擔憂,她說:“主席,我恐怕難以勝任這項工作。”毛主席則一改以往嚴肅表情,他看出了張玉鳳內心的擔憂,便安慰道:
“其實,做我的秘書也難,也不難。不難的是,我不需要你們這些人寫東西,只管收收發發;難的是要守紀律。你做秘書,可以看中央給我的文件,而汪東興、張耀祠他們不能看,包括我的家人李訥李敏、毛遠新他們,我不讓看,他們也不能看。”
毛主席還說:“還有,你不要以為當了我的秘書,就可以指揮一切了。過去,我身邊有個衛士,我讓他給總理打個電話,他打電話時可神氣了,我看了就不舒服。不要得意忘形,要知道自己是為誰工作,代表誰辦事。”
對於毛主席的要求,張玉鳳牢記於心,後來她把機要秘書這份工作做得很好。1976年元旦當天,各大官方報紙頭版都刊登了10年前毛主席創作的詞—《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和《念奴嬌·鳥兒問答》。全國民眾還注意到,在兩首詞的標題下印刷着“毛澤東”,字跡歪歪扭扭,顯然毛主席在簽名時雙手顫動。
毛主席和周總理
進入新的一年,毛主席的身體情況急劇惡化,一度出現兩次嚴重心梗。1月8日,周總理病逝。這時毛主席已經無法獨立行走,根本無法去參加周總理追悼會,他忍受着巨大的病痛度過了最後一個春節。
7月6日,朱老總病逝。短短几個月時間,兩位跟毛主席並肩戰鬥近半個世紀的戰友都走了,毛主席悲痛萬分,身體精神都大不如前。一天,毛主席突然讓張玉鳳念讀《枯樹賦》,這篇賦的作者是南北朝時期著名文學家庾信。
據資料,毛主席至少有四種不同版本的《枯樹賦》,而大字線裝本《枯樹賦》一直放在他的身邊。《枯樹賦》有500多字,毛主席非常喜歡,甚至爛熟於心,而且每背誦一遍猶自動情不已。
當年彭德懷當面向毛主席彙報毛岸英犧牲經過時,毛主席就背誦了《枯樹賦》。如今再次讓張玉鳳給他念讀《枯樹賦》,也是是悲傷的背景下。張玉鳳回憶說:“我讀得很慢,主席微閉着眼睛,似乎在體味賦中描述的情景,回顧他一生走過的路。”
張玉鳳念讀了兩遍,毛主席突然說:“你拿着書,我看看能不能再將它背出來。”儘管重病纏身,毛主席還是一字不漏地全部送出來。或許知道自己來到了生命的盡頭,毛主席叮囑張玉鳳:“我死後,你記得每年到我墳上看看啊。”
《枯樹賦》
事實上,毛主席曾對李銀橋也說過這樣的話。1962年4月,毛主席把李銀橋叫到身邊,對他說:“銀橋,你在我身邊工作很多年了,是一個好同志,兢兢業業,幫了我大忙。但是我也不能一直把你留在我身邊呀!”
不久,李銀橋被調到天津工作。臨行前,李銀橋來到中南海向毛主席告別。一想到不知道何時再見到毛主席,李銀橋眼淚就忍不住流下來。毛主席也頗為悲傷,李銀橋跟着自己15年了,如今調他離開也很不舍。
毛主席說:“銀橋,莫哭,你在我這裡工作,地位是足夠高,但是職務低,也就是團級幹部,影響你的前途啊!你到基層去鍛煉、工業、農業、公安,都做一做,積累各方面的經驗,以後好勝任更加重要的工作。”
最後,毛主席說:“銀橋,到地方上去要謙虛,不要驕傲,要夾着尾巴做人。你們常來看看我,到北京來看我;我到外地去路過天津,我看你們。我死後,你也不要忘了每年到墳頭上看我一次啊……”
毛主席和李銀橋
如今再次提及,體現了對張玉鳳的信任。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發生了大地震。北京中南海也有波及,由於游泳池旁的房子不具防震功能,毛主席被立即轉移到具有更加堅固的 “202”房子。
然而,毛主席在這座新房裡只生活了一個多月時間。地震發生後,毛主席很快接到彙報,當得知傷亡很大時他老淚縱橫。據毛主席醫療組成員王新德回憶:
“主席不顧個人病重,所有送來的地震情報彙報,都要親自過目。這場地震造成死亡人數達24萬多人,其他的損失難以估量。當秘書報告地震造成極其慘重的損失後,主席哭了——我第一次親見主席嚎啕大哭。”
也是在這期間,毛主席再次叮囑張玉鳳:“我死後,你記得每年到我墳上看看啊。”1976年9月9日凌晨10分,毛主席逝世,享年83歲。張玉鳳說:“主席去得非常安詳,沒有一點痛苦的表現,就像永遠地睡著了一樣。沒給他做新衣服,還是那套洗乾淨穿過的中山裝。”
張玉鳳全家福
張玉鳳也沒有辜負毛主席的叮囑,每年都會去毛主席紀念堂,迄今已遵照執行46年。如今的張玉鳳已經年逾古稀,在紀念毛主席的一些重大場合,我們還是能看到她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