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從混混到帝王,聽從勸告在不同的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是關鍵

2022年10月01日20:55:50 歷史 1301

劉邦作為漢朝的第一位帝王,關於他的記載大部分跟他的混混身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愛吹牛說大話,並且說了大話根本沒有心理負擔。


劉邦早期的生活軌跡,體現的就是一個混。不管是言行舉止還是所作所為都跟後來的漢高祖扯不上關係,怎麼看都是一個社會小混子。

劉邦從混混到帝王,聽從勸告在不同的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是關鍵 - 天天要聞

最經典的一件事便是他去樊噲的狗肉店去吃肉,並且從來不給錢。就跟電視劇里的那個說到城裡吃館子都不給錢的翻譯官似的。


並且在樊噲為了躲避他,把狗肉館遷到江對面之後,劉邦竟然想辦法找到了樊噲的狗肉館,並且繼續了自己吃肉不給錢的傳統,弄得樊噲也無可奈何。

劉邦從混混到帝王,聽從勸告在不同的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是關鍵 - 天天要聞

亂世出英雄,劉邦生活在秦朝。可惜大秦雖然打敗了六國統一中原卻二世而滅。當時很多人看別人造反有點野心的就按捺不住了。


當時劉邦周圍就有那麼一批人,想造反可是又不敢完全把身家性命賭進去。畢竟歷代造反的頭目只能勝利不能失敗,失敗就意味着死亡。

劉邦從混混到帝王,聽從勸告在不同的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是關鍵 - 天天要聞

至於下面的一幫人,投降還是有活路的,有的甚至投降還能過得更好。在這種情況下劉邦被推上前台,不過他也沒讓眾人失望,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劉邦跟項羽的第一次對上就是在鴻門宴,項羽的謀士覺得劉邦志向不小,讓項羽殺了 劉邦,劉邦在得知之後首先想到的是逃跑。

劉邦從混混到帝王,聽從勸告在不同的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是關鍵 - 天天要聞

卻被張良制止了 ,張良跟劉邦分析了當前情況之後,劉邦決定去見項羽。並且劉邦做得更進一步,跟通風報信的項伯約為婚姻。


這樣劉邦在完全不是項羽對手的情況下,一次殺身之禍。關鍵是這一步直接找項羽登門道歉做得好,其本質還是他對項羽性格的把握。選擇非常正確。

劉邦從混混到帝王,聽從勸告在不同的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是關鍵 - 天天要聞

第二次對上項羽的時候,劉邦的實力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擴充。當時是在劉邦抓住了他一家人的情況下。面對項羽的追擊,劉邦有一次做出了正確的選擇:逃跑。


可以說劉邦對當時的局勢完全是瞭然於胸的,他知道這次跟鴻門宴那次完全不一樣。他只能 選擇逃跑這一條路。對家人你說他無情也好,說他別的也罷。逃跑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劉邦從混混到帝王,聽從勸告在不同的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是關鍵 - 天天要聞

還有後面的滿足韓信的要求,以及再往後贏得天下之後的分封諸侯王。都能看出劉邦這個人在處理各方面事情上選擇正確方式的能力。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陳後主:擺爛界的祖師爺,憑啥比隋文帝楊堅活得還滋潤? - 天天要聞

陳後主:擺爛界的祖師爺,憑啥比隋文帝楊堅活得還滋潤?

前言今天咱們來聊一個堪稱“史上最強躺平學大師”——南陳後主陳叔寶。要說這位爺,那可真是把“擺爛”這門藝術玩到了極致,憑一己之力,硬生生把一個本就搖搖欲墜的王朝,加速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但最騷的操作是啥?是他亡國之後,居然比雄才大略的隋文帝
抗戰影像記憶|正義的審判 - 天天要聞

抗戰影像記憶|正義的審判

1956年6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別軍事法庭在瀋陽首次開庭,在兩個月的時間裡審判了36名日本侵華戰犯。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在中國自己的土地上,由中國人擔任審判官,獨立地審判外國侵略者。
從古至今,中國人都愛結拜。那結拜靠譜嗎? - 天天要聞

從古至今,中國人都愛結拜。那結拜靠譜嗎?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很多種。比如親屬關係、結拜兄弟、同學關係、戰友關係、同事關係、鄰里關係等等等等。在這些關係中最親的就是血緣關係。這種關係是與生俱來的,也是最親密的。那麼除了血緣關係,什麼關係最親近呢?在古代,結拜兄弟是僅次於血緣的一種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