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底,賀子珍的妹妹賀怡任職於江西吉安組織部,在本職工作之餘,她多方打聽尋找毛主席失散的小兒子“毛毛”下落。
當年11月的一天,賀怡得到了“毛毛”的一些線索,便乘吉普車奔赴贛南一代尋找。
進入吉安泰和縣境內時,天色已晚,隨同人員勸說賀怡夜間行車不安全,可是她急於尋找“毛毛”,沒有聽從。
在經過一座木橋的時候,發生了意外,車子翻到了小河裡,賀怡與一個工作人員不幸當場死亡。
毛主席和賀子珍得知消息,悲痛不已,但“毛毛”的線索也在隨後出現在了大家面前。
最終,黨組織真的在江西找到了一個與之相似的孩子,可這個孩子最後卻蹊蹺身亡!
那麼,這個讓毛主席和賀子珍牽腸掛肚,讓賀怡如此執着地尋找,最後付出了生命的主席小兒子,真實身份是何,又為何而死?
賀子珍、賀怡姐妹合照
接下來,就為大家講述這個鮮為人知的故事。
紅色海洋中誕生的“岸紅”
1932年6月,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福建龍岩,當年10月,賀子珍在長汀縣福音醫院生下一個男孩。
當時革命形勢一片大好,到處是紅軍、紅旗、紅帽徽,於是毛主席給這個孩子取名“毛岸紅”。
當時條件艱苦,賀子珍營養不良導致奶水不足,於是就給孩子找了個江西籍的奶媽。
江西人喜歡叫男嬰“毛毛”,慢慢地其他人也跟着這麼喊,“毛毛”就成了毛岸紅的小名。
這個可愛的孩子給工作繁忙的毛主席帶了了不少快樂和心靈慰藉。
隨着“毛毛”慢慢長大,開始奶聲奶氣地喊“爸爸”,每次都把毛主席逗得樂開花。
他還很乖巧,會靜靜等待爸爸回家吃飯,毛主席摸着他可愛的臉蛋,工作的疲憊感一掃而光。
但是因為王明等人錯誤指揮,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形勢日益嚴峻。
毛主席與賀子珍
一天毛主席回家後就愁眉不展,沉默許久才告訴賀子珍,中央決定進行戰略轉移,這一路非常兇險,孩子一個都不能帶上。
儘管有心理準備,但是一想到要和兒子分開,賀子珍還是淚如雨下。
他們商量過後決定,把“毛毛”交給留守蘇區打游擊的毛主席三弟毛澤覃和賀怡夫婦。
臨行前,賀子珍拆開自己的舊軍裝,找來一些棉花,一針一線地給毛毛縫製了一件小棉襖,她希望沒有母親在,“毛毛”也能多感受到溫暖。
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蘇區的鬥爭形勢日漸險惡,毛澤覃要帶兵打仗,“毛毛”帶在身邊不方便也很不安全,於是他就讓警衛員把孩子交由瑞金當地的老鄉照看。
毛澤覃為安全起見,對“毛毛”的下落嚴格保密,除了他和警衛員,其他人都不知道內情。
紅軍長征
1935年4月,毛澤覃在指揮部隊突圍的時候,因寡不敵眾不幸壯烈犧牲,那個警衛員也遇難,從那時起“毛毛”的下落無人知曉。
革命勝利後的尋訪工作
1949年黨中央進入北京,5月的一天賀怡找到毛主席興奮地說有毛毛的消息了,她要南下去把他找回來。
沒想到的是,毛主席對她此舉卻不認可,認為以前沒有能力照顧孩子,把他交給人民撫養,在國民黨白色恐怖之下,養父母冒着生命危險收養們共產黨人的後代,不知道吃了多少苦。
現在進城了,有條件了,就想把孩子要回來,這樣做沒有考慮到養父母的感受。
毛主席不愧是偉人,任何時候都把老百姓裝在心裡,但是賀怡還是執意要幫主席和姐姐賀子珍找回親生骨肉。
賀怡
當年8月她就南下江西,負責吉安的組織部門工作,在與自己的親兒子賀麓成相認後,又馬不停蹄開始尋找毛毛,因為操之過急,不幸發生了本文開頭那不幸的一幕。
賀怡遇難後,尋找毛毛的工作中斷了幾年。
直到1953年,身在上海的賀子珍難忍思念之情,提筆給江西省長邵氏平寫了封信,請求幫忙尋找自己流落民間的兒子毛岸紅。
邵省長非常重視,指示省民政廳安排得力人選辦理此事,最後這個任務交給了優撫處幹部王家珍。
毛主席一家為革命事業付出巨大犧牲,兩個弟弟沒有看到革命勝利,長子毛岸英前兩年又犧牲在抗美援朝戰場,他幾個戰爭時代出生的孩子或夭折或下落不明,王家珍覺得自己必須完成任務。
他詢問了一些老紅軍,但是知道內情的毛澤覃已經犧牲,從其他人口中沒有得有用的線索。
毛澤覃
隨後他又查找黨史等資料,甚至翻閱《瑞金縣誌》,其實想想也知道,民國時期的縣誌怎麼可能記錄一個普通百姓收養紅軍的後代,最終王家珍一無所獲。
到這時候只能深入地方實地走訪了,王家珍每到一地,就與幹部群眾交談,了解是否有當地人收養紅軍後代。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天在瑞金葉坪鄉,他在田間詢問兩個農民時,得到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一個叫朱盛苔的當地農民,在30年代受人所託收養了一個男孩,當時孩子是幾個紅軍送來的。
瑞金是革命老區,在土地革命時期,當地人收養紅軍後代的情況時有發生,不知道這個朱盛苔的養子是不是毛岸紅,不過就算不是,那也是革命者的後代,尋回來也是很有意義。
王家珍顧不上休息,立馬趕往朱坊村朱盛苔家裡。
朱盛苔家
他說明了來意,朱盛苔和妻子黃月英表示,他們的確收養了一個紅軍幹部的孩子,時間大概是1934年10月,因為孩子是“半道而來”的,就取名朱道來,今年22歲了。
時間和年齡很吻合,王家珍抑制住自己激動的心,繼續追問細節。
朱盛苔說,那天他們正在吃飯,突然來了兩位紅軍,領頭的幹部模樣的說紅軍主力暫時轉移。
而他們也要與國民黨軍隊打游擊,帶着幼小的孩子很危險,請求他幫助撫養這個孩子一段時間。
朱盛苔夫妻是善良樸實的農民,老朱又是黨的外圍組織成員,紅軍覺得他們作為養父母很可靠。
夫妻倆看了看那個孩子,濃眉大眼長得十分可愛,他們都喜歡這孩子,就答應了。
王家珍又問,當時紅軍戰士留下什麼東西沒有?
朱盛苔想了想答道,沒啥東西,孩子穿了件小棉襖,紅軍還給我塞了幾塊銀元。
紅軍戰士
小棉襖,王家珍聽到這差點高興地跳起來了,賀子珍的信中特別提到了當時給孩子縫了件小棉襖,看來真的找到毛岸紅了。
他當即提出要親眼看看“朱道來”,令人沒想到的是,朱盛苔夫妻說,孩子的媽媽已經把他帶走了。
兩個媽媽“搶”兒子
王家珍聽到這消息大吃一驚,朱盛苔解釋說,幾個月前,一個名為朱月倩的女人來到他家,出示了南京空軍司令部的介紹信,說他收養的孩子是她與烈士霍步青的孩子,請求把孩子要回去。
老朱夫妻看她拿着官方的介紹信,而且朱道來確實是紅軍的孩子,看那女人慈眉善目應該會好好待孩子,就依依不捨地讓撫養了20年的孩子跟她走了。
見不到真人,王家珍問老朱是否有朱道來的照片,幸好朱道來從南京寄回來過一張照片。
毛主席
照片上的年輕人天庭飽滿,濃眉大眼,臉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與年輕時的毛主席有幾分神似。
這個朱道來到底是毛岸紅還是朱月倩的孩子,還需要與南京方面溝通,這超出了王家珍的職權範圍,所以他只能將現有的調查成果上報邵氏平省長。
邵省長把資料發給中央有關部門,中央組織部收到消息後將資料轉給了賀子珍。
賀子珍看到照片就覺得很親切,結合朱道來的年齡和被收養時間,還有那件“信物”——小棉襖,她感覺這就是自己的兒子“毛毛”。
於是她向中央組織部報告說,朱道來很像自己的兒子毛岸紅,請求把朱道來帶到上海親自辨認。
上級很快同意了,於是由王家珍從江西出髮帶上朱道來夫妻,然後到南京接上朱道來,一起奔赴上海與賀子珍會面。
賀子珍
1953年6月的一天,賀子珍終於見到了心心念念的“毛毛”,看到朱道來的第一眼她就確信這就是“毛毛”,頓時淚流滿面,一把將他抱在懷裡。
隨後黃月英又拿出了件朱道來小時候穿過的棉襖,賀子珍用手摸了又摸,時隔二十年,她思緒又回到了那晚一針一線縫小棉襖的場景。
賀子珍的哥哥賀敏學當時是上海防空軍司令,得到消息帶着妻子李立英馬上趕來。
他們仔細端詳朱道來,都覺得這個小夥子和年輕時的主席太像了。
謹慎的賀敏學還帶朱道來到醫院做了檢查,結果顯示朱道來的血型與賀子珍一致,雖然現代人知道這其實不能說明什麼,但是在當時卻是堪比“DNA檢測”的親子鑒定方法。
“認親”結果很快傳到了中央,中央組織部要求王家珍帶朱盛苔夫妻和朱道來前往北京,剛相認的兒子又要分別了,賀子珍十分不舍,但她明白去北京兒子才能又更好的發展。
毛主席
來到北京後,中央領導人周恩來、朱德、鄧穎超等人都來看望,眾人都覺得朱道來神似年輕時的毛主席,朱道來是毛岸紅這事看來是板上釘釘的了。
沒想到事情又出了波折,朱道來的另一個“媽媽”朱月倩聽到消息趕到北京,嚴正聲明:朱道來是她與霍步青的兒子,請求組織把兒子還給他。
事情的發展令中央組織部感到很棘手,他們連續召開了幾天的會議,請事件親歷者說明情況,但是不管哪一方都沒有拿出決定性的證據。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一個簡單的DNA親子鑒定就能解決的問題,在醫學較落後的上世紀50年代確實讓人束手無策。
朱道來究竟是毛主席的兒子還是朱月倩霍步青的兒子,有關部門無法查清,這件事最終只能由毛主席給出處理意見了。
毛主席
“把他交給人民吧”
毛主席其實也一直在關注事情的發展,他在看過朱道來的照片後,並沒說像不像“毛毛”,只是說:“這孩子很像年輕的毛澤覃。”
後來朱月倩到北京討要孩子,中央組織部幾次開會討論也沒得出結論,周總理將此事彙報給主席,徵詢處理意見。
毛主席思慮良久,最後說,不管他是誰的孩子,都是革命者的後代,把他交給人民吧。
就這樣爭子風波告一段落,朱道來到底是誰的孩子也沒有確定,中央組織部把他交給中組部副部長帥孟奇撫養照顧。
朱道來沒有弄清楚自己的身世,但是他與黃月英、賀子珍、朱月倩都保持着聯繫,都把他們當做自己的媽媽。
之後朱道來進入北京的中學讀書,他學習認真刻苦,之後憑藉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清華大學,畢業後分配到科研部門工作。
毛主席
王家珍1974年找到黃月英詢問朱道來情況,黃月英心痛地說:“孩子在60年代因為意外去世了。”
但是據朱月倩所說,朱道來在1971年得癌症去世了。
兩種說法相去甚遠,到底那個是真相已經無從考證了。
朱道來到底是不是毛主席與賀子珍的兒子呢?
僅憑他的年齡和收養時間看,那個時期在原中央蘇區收養紅軍後代情況不少見,這並不能作為有力證據。
至於小棉襖,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棉襖幾乎都一個樣,也不足為憑。
朱道來血型與賀子珍一致這一點,我們根據醫學知識知道,孩子的血型由父母雙方決定,血型與母親一致不能說明什麼。
在此不得不感嘆毛主席的偉大無私和見解深刻。
朱道來不管是誰的兒子,他都是革命者的後代,他後來也接受了很好的教育,走上了建設祖國的崗位。
毛主席他們這輩人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不就是為了中國人民的後世子孫能過上好日子嗎?
在此,向革命先烈致敬,因為他們,我們才能有如今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