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84年8月,湖南韶山毛澤東故居終於對外開放,可在這時卻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一女子突然在毛主席曾耕種過的田埂上,撲通一聲跪了下來。
周圍的人目光瞬間被她吸引過來,眾人好奇地打量着女士,可她的怪異行為依然沒有停止,她伸出手來,不斷地向泥土裡挖去,並且放聲大哭,眼淚就像決堤一樣噴涌而出。
眾人都非常疑惑,負責人員也趕忙詢問女士是發生了什麼?可得知原因,在場的人全都震驚,原來這位女士不是別人,正是毛主席的小女兒李訥。
為何周圍人都不知道李訥的身份?在那之後又發生了什麼?這咱得從頭講起……
中間為李訥
毛主席:想回到韶山養老
“我還是會回來的,尤其是晚年,我要住在韶山,直到生命離去。”這是毛主席在1959年視察家鄉時對村民們的承諾,也是他多年以來的心愿。
1959年南下視察的毛主席來到了湖南,藉著這個機會,毛主席來到了韶山沖。
6月,車隊行駛在前往韶山的道路上,主席不自覺有些緊張,這是三十年多來他第一次回鄉。
家鄉人民無比親切,在得知毛主席到來以後,家家戶戶都前來迎接,大家將毛主席圍起來,都想要瞻仰偉人的音容。
回到家鄉的主席卸下了一身的疲憊,在這裡他與老百姓們談笑風聲,人群中時不時發出咯咯咯的聲音。
這一刻的毛主席幸福極了,這裡就是他想象中的生活。
可惜,毛主席的行程安排實在緊張,僅待了12天,他便準備返回了。臨行前,他向前來送行的老百姓保證,等晚年,他要留在韶山養老。
毛主席與韶山人民
民眾被主席的話感動到了,其中一人高興地說道:“那到時候可以建造一個適合養老的住所。”毛主席聽到這哈哈大笑:“好啊,等建好以後,我肯定會回住。”
兩人一唱一和將送行的氣氛調動得非常愉快。
毛主席離開以後,湖南省委將建造居所的計劃提上日程,他們將最終選址確定在韶山沖距離毛主席銅像不遠處的一個滴水洞附近。
到了1966年,滴水洞已經修建得差不多了,毛主席得知此事以後,趁着外出考察時再次來到了家鄉,這一次他住進了人民為他修建的滴水洞。
66年那次,主席在家鄉僅僅待了11天,事務纏身的他不得不離開家鄉。不過這一次主席更加確定了自己的心愿,晚年一定要回到家鄉。
但可惜,這無比簡單的願望對主席來說就是個不可能實現的奢望,在那次以後,他再也沒能回到家鄉。
回家養老的願望一直未能實現,這是毛主席心中的最大遺憾,他想要回家陪伴着父母,看看自己的家鄉發展,可是新中國需要他,他沒辦法拋下正在建設的國家回鄉。
滴水洞
1976,毛主席患了重病,到最後只能卧床養病。可即使這樣,回鄉的願望還是沒能忘記。
隨着病情一天天的加重,毛主席的思鄉之情也變得越來越濃厚,他將這個願望告知給工作人員,希望他們能幫自己實現。
毋庸置疑,大家都是不同意的,這時的主席身體狀況越來越差,根本承受不住奔波的痛苦。但毛主席實在堅持,他甚至說:如果有人不同意他回去,那他的屍體也要送回去。
毛主席的思鄉情緒感染了大家,眾人都不忍心了,無論多艱難,護送毛主席回家的任務必須要做到,而且是生前要完成。
在那之後,毛主席的專機“子爵號”開始了北京——長沙兩地之間反覆試飛,韶山一帶的工作人員也開始了緊鑼密鼓地安排工作。
準備工作正在有序開展,主席回鄉的具體時間也確定下來,9月15日,毛主席正式從北京出發前往韶山。
韶山滴水洞的負責人員在9月8日接到電話,湖南省第一書記張平化明天就要來此進行檢查工作,確保萬無一失後,正式迎接毛主席。
滴水洞的工作人員隨着時間的接近,心提到了嗓子眼,緊張的情緒也不自覺地顯現出來。
可是,夜間十二點值班電話響起,張平化不來了。這個異常的舉動引起了眾人的不解,有人猜想會不會是毛主席的回鄉時間向後推遲了。
大家想不到別的原因,都覺得大概率是這個原因。
但是9月9日下午四點,廣播上反覆播報了一則新聞,這則新聞將他們的猜想打破,原來就在昨天晚上凌晨,偉大領袖毛主席徹底離開了我們。
毛主席生前唯一的願望還是沒能實現,這是大家的遺憾。
毛主席年輕時的遺憾
毛主席在臨終之前一直心心念念着歸鄉,甚至重病的情況下都不忘記,究其背後的原因,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因為中國人講究葉落歸根,在外漂泊多年的主席可能更加註重這點。
但其實除此以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對父母的愧疚,尤其是他的母親。
大家都知道,毛澤東是16歲的時候就離開了家,那個時候他想要外出學習知識,可父親不同意,一直多加阻攔。
但好在母親通情達理,對他的這個想法更是高度贊同,在那之後她與親朋好友一起勸說父親,終於,青年毛澤東得以如願以償。
毛澤東為了求學,家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依靠兩位弟弟。但直到那次母親意外生病,他才驚醒過來。為了方便母親治病,他將母親接來了長沙。
自16歲離家以後,這是母子二人第一次同住屋檐下。其實原先,毛母擔心這會影響兒子,執意不願意。但毛澤東一直堅持,她也就作罷。
可惜,原本以為二人能在那段日子裡過上母慈子孝的生活,剛開始也確實這樣,可之後,毛澤東的工作越來越繁忙,他開始經常回不了家。
母親知道孩子是在做大事,自然不會埋埋怨他,於是在長沙待了一段時間後,回了老家。
毛家三兄弟與母親的合影
毛澤東對此很是自責,可母親卻極其溫柔地說道:先去忙他的事去吧,自己的身體已經好多了。
在毛主席的印象里,母親一直是這樣的善解人意,不管是小時候還是長大離家之後,母親都會用這樣的語氣安慰他。
1919年,毛澤東接到了弟弟的來信:母親快要不行了,趕快回家。接到這則來信,毛澤東趕忙向家趕去,可惜來遲一步,母親的最後一眼他還是沒能見上。
母親去世不久以後,父親的身體也出現了問題,毛澤東又將父親接到自己身邊。
可惜,沒等父親過幾天好日子,病魔再次將父親帶走,1920年1月23日,父親又離開了他們。
雙親紛紛逝世,這對常人來說絕對是個無法承受的打擊,可是彼時的毛澤東卻顧不上這些,湖南地區的驅張運動正在開展,他實在無法回家。
毛澤東在父親生日宴事與父親的合影
在湖南有一個習俗,父親二人逝世以後,只有長子在身邊時才能合葬。可毛澤東正在領導運動,根本無法從前線趕回,不得已父母合葬一事,只能往下拖。
可是誰都沒想到,這一等竟然等了七個多月。8月,匆忙趕回的毛澤東終於和弟弟們一起完成了合葬一事。
毛主席一直都覺得自己虧欠家裡人太多,父母生前的大小事務幾乎都是弟弟們幫他打理,甚至就連雙親去世以後,自己都沒有時間回家。
或許就是在那個時候他的心裡就萌生出了晚年回鄉的想法,甚至到後來越來越堅定。
1959年,毛主席回鄉之後,來到了父母的墳墓旁,前些年戰亂髮生,再加上敵人的破壞,原本就簡陋的墳在已經破敗不堪。
一旁的工作人員是在看不下去便提出,將墳進行重修。
此提議非常合理,可是毛主席思考之後還是拒絕,他覺得這些外在的形式沒必要,只要他一直記着父母,一座嶄新的墳也代表不了什麼。
毛主席祭拜父母
李訥的坎坷回鄉路
主席的思鄉之情表露得非常明顯,只要是熟知毛澤東的人都知道,他對家鄉有着非常深的情誼,雖說小小年紀就離開了家,到後來也一直在全國各地指揮作戰,但無論在什麼情況,他都是常將回家掛在嘴上。
但其實回家不僅是毛主席的夙願,女兒李訥也一直有這個想法,早在1961年之時,李訥就想要前往韶韶山,看看父親曾經生活過的地方,看看自己的家鄉。
沒錯,雖說李訥是在延安出生,可因為父親的緣故,她認定的家鄉只有韶山沖,她覺得那裡才是自己的家,早晚有一天她都要去看看。
李訥向父親提出這個要求以後,遭到了拒絕,自然不是毛主席不願讓女兒回去,是因為當時的李訥正生着病,身體極其虛弱。
毛主席安慰着女兒,等到病好就回去看看。
李訥聽取了父親的意見,想着等病好了以後,一定要第一時間回到韶山沖。
毛主席與李訥、李敏
但是很可惜,病好以後,此計劃還是沒能如願實行,李訥被其他事情牽絆住,只能將回家的計劃向後推遲推遲再推遲,那時的她萬萬沒想到,這一拖就拖了二十多年。
1983年,與第二任丈夫王景清辦完婚禮以後,李訥又開始琢磨這件事,她很想回韶山去,趁着這兩年身體還可以,趕緊回家去看看。
李訥抵不住濃烈地思念之情,將這件事情告給了丈夫王景清,王景清對此百分百的支持,他向妻子表示,只要她想回去,自己就願意陪她一起。
終於在1984年8月,料理好了一切事務的夫妻二人踏上了回鄉之旅。
等到今天,回鄉的意義對於李訥來說早已不再像以前一樣,現在的她身上不僅帶着自己對家鄉的思念,更有着父親沒能在生前回鄉的遺憾。
這次的歸鄉,是為了了卻她的思念,更是為了彌補父親的遺憾。
二人回到家鄉以後,跟隨着前來參觀的遊客一起排隊進入故居,李訥不敢被其他人知道,這次的回鄉她想要低調進行。
毛澤東故居
當天李訥與丈夫低調進入了故居,看着眼前的一草一木,李訥的眼淚便止不住了,環顧四周,她知道這就是父親當年居住的地方,在這裡承載了父親的年少時光。
李訥的情緒快要綳不住,她趕忙深吸一口氣,剋制着自己,等情緒控制地差不多了繼續向前走去。
可是,多年以後歸鄉,且還是如此坎坷的歸鄉,情緒怎能控制得住。
當李訥走到一處曬穀坪出,看到牌子上的字以後,她徹底忍不住了,牌子上寫着:這是毛澤東小時候勞動的地方。
李訥直接撲通跪了下來,開始了撕心裂肺的吼叫,她嘴裡喃喃自語,可周圍沒人聽懂她在說什麼。
一旁的人都覺得這位女士應該是對毛主席愛的深沉。但事情的發展遠遠超乎眾人的想象,這位女士又做出了更加瘋狂的行為。
李訥與王景清
她不住地用手扒拉着下邊的泥土,似乎要徒手挖開這裡。周圍的人被這一幕嚇到了,一旁的負責人趕忙上前阻止。
這時,王景清從人群中跑出來,他走到妻子身邊將她扶起,安慰着妻子。
李訥的失控吸引了太多人的注意,王景清知道身份一定瞞不住了,只好將事實向大家和盤推託出,他指着妻子說道:“這位是李訥,毛主席的小女兒。”
此話一出在場的人全都震驚不已,大家似乎有些不敢相信,緩了片刻之後才相信了這個事實。
得知真相,負責人霎時間淚眼婆娑,他拖着微微發顫的身體上前:
“你為什麼不告訴我們一聲,這是為什麼啊?”一旁的負責人責怪又親切詢問李訥。
但其實為什麼不告訴大家,為什麼要隱瞞身份,大家都知道。
李訥的身份被眾人知曉以後,周圍的人群一陣唏噓,不過大家不是在討論李訥身上的非議,而是在歡迎他。
一個距離李訥不遠位置的老百姓說道:“你回來了韶山,這裡不就是你的家。”李訥將韶山當做自己的家鄉,而韶山老百姓也是真心實意地將李訥當做自己的親人。
時隔了幾十年,李訥終於回來了,她回家了!毛澤東的小女兒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