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席謀士牛金星:明末舉人出身,書法能進“省書協”,文章可進“縣作協”。善於察言觀色,阿諛奉承,見風使舵,無治國安邦之才,徒有虛名耳。“襄陽決策”人之一,主張直取北京奪取天下。此建議忽視關外滿洲人的實力,孤軍冒進,證明是錯誤的。起義失敗後,藏在其子牛佺的府衙里,苟且偷生。其子彼時已降清,成了“貮臣”。
2.軍師宋獻策:江湖術士,善於故弄玄虛,有軍事理論知識,但多屬紙上談兵。他給李自成獻讖語“十八子當立(也說十八孩兒主神器)”,深得信任,忝列軍師高位。後被滿人俘虜,聽說是個算卦的,旋即釋放。晚年在京城一帶占卜扶乩,謀生混口。
3.楊永裕:明末士族,舉人出身,“襄陽決策”人之一,主張順江而下,奪取南京,然後徐圖北京,奪取天下。其目的是以江南財富賦稅滋養義軍,固其根本,思想有遠見,但沒被採納。起義失敗後,下落不明。
4.顧君恩:明末士族,舉人出身,“襄陽決策”人之一,主張取西安,建都關中,被李自成採納。但彼時關中殘破,人少糧缺,且地域偏僻,不適合做國都。因此,該建議有誤,為以後失敗埋下伏筆。起義失敗後,不知所蹤。
5.李岩:明末舉人,文武全才,有戰略眼光,但不被重用,後被屈殺。但此人疑似小說人物,史書上無記載,或含糊其辭,令人撲朔迷離。
客觀來說,李自成手下謀士集團整體水平偏低,不足以安邦定國。
反之再看歷史上一些有成就的帝王,手下的謀士無不出類拔萃,智慧超群。譬如,越王勾踐的范蠡,劉邦的張良,劉備的諸葛亮,朱元璋的劉伯溫,朱棣的姚廣孝,皇太極的范文程等等,都是具有真才實學的人中蛟龍,絕非滿嘴子曰詩云、雕詞琢句的腐儒!
自古得人才者得天下,李自成沒有人才,也不用人才,焉能奪取天下?其失敗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