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清宮劇的,對九門提督這個稱呼一定並不陌生,而且這個官跟皇帝的關係很緊密,是皇上特別信任的人才會得以委任,所以我們看九門提督一般都由滿人擔任。這是為什麼呢?
九門提督全稱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簡稱九門提督或者步軍統領,是清朝的駐京武官,設立於康熙十三年。主要負責北京內城九座城門內外的守衛和門禁,還負責巡夜、救火、編查保甲、禁令、緝捕、斷獄等,實際為清朝皇室禁軍的統領。
隆科多像
那麼這九門具體指的是哪九門呢?九門指的是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九門提督初設時為正二品,後於嘉慶年間升為從一品。按這個品級來說不算低,但我們知道自宋以後重文抑武,文官值錢武官並不太受待見,因此像這種一品的武官也是一抓一大把。
但九門提督卻是個特殊的存在,它的特殊之初就在於九門提督的職責是護衛京畿之地的安全,再說的直白一點就是護衛皇族乃至於就是保衛皇帝安全的這麼一支隊伍。你說重要不重要呢?
由於這支武裝的特殊意義,九門提督在人員規模上基本上維持在三萬人左右,這個人數既不多也算上少,萬一犯上作亂,外部的綠營軍依然可以具備實力剿滅,關鍵時刻也能派上大用場抵禦外部的侵犯。不得不說,在權力受到絕對崇拜的當時,皇上也是揣着個人的小心思的。
榮祿像
九門提督統領滿、蒙、漢軍八旗步兵和京師綠營的馬步兵,所部的具體任務是分汛駐守、稽查城門、緝捕盜賊、申禁巡夜等。
1900年,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前的最後一任步軍統領是慈禧太后親信榮祿。1901年清廷仿效聯軍方式,設“善後協巡營”,後來改名“巡警總廳”,替代原步軍統領衙門的巡捕營。1902年,肅親王善耆任步軍統領,支持軍警分離的改革。1905年清廷正式創設巡警部,並開辦現代警察學校,培養警察人才。自此,軍警編製分離,現代警察制度初步創立。
1911年,辛亥革命後,北洋政權為了維護其政權統治,不僅沒有裁撤“步軍統領衙門”,反而保持,只是將其更名為“京師步軍統領衙門”,轄左右翼總兵。並以此為工具,插手京城社會治安,牽制警察辦案,成為民國初期十分特殊的一處“衙門”。1924年,馮玉祥率部進入北京,末代皇帝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同年10月5日,這一特殊的衙門才被裁撤。
穆彰阿像
縱觀九門提督的發展演變史,是封建皇權為了鞏固自身統治的產物。雖然九門提督貴為一品大員,卻歸屬六部的兵部節制。因此,在京城之內存在感並不十分強。九門提督強就強在他的職責是護衛京畿安全。故而能夠擔任這一要職的基本上都是皇帝絕對信任的自己人。
比較有名的像雍正時期的隆科多,光緒時期的榮祿,還有一位也是被曾國藩視為貴人和恩師的穆彰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