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的民國時期,一家名為錦江的飯店在上海迅速崛起,成為了上海灘達官顯貴聚集之地,而這家飯店的老闆居然是一個出身農家的女人,她出身貧寒,曾被賣到青樓,還經歷過不幸婚姻,最終卻成為了名震上海灘的女老闆,連杜月笙都要禮讓三分。那麼她是誰呢? 那一個平民女子又是如何從社會底層一步步成為錦江飯店老闆的呢?
父母思想先進,希望自己的女兒借讀書改變命運
這位在19世紀名震上海灘的女先生,名為董竹君。1900年,董竹君出生於中國上海市的一個貧民窟的重男輕女家庭里,她的父母都是社會的底層勞動力,乾著最臟最累的活,拿着少的可憐的工資。
因為是女孩子,她從小就沒有受到爺爺奶奶們的關愛,更多的是受到長輩們的歧視,認為她是一個賠錢貨,儘管她的父母疼愛董竹君,可是在長輩們的壓力下,她的父母也不敢反抗,只能勸自己的女兒忍下這一些不公。在這種戰火紛飛動蕩不安,且自幼受到歧視的背景下,年幼的董竹君十分的懂事,也養成了肯吃苦,不放棄的精神。
雖然董竹君從小沒有得到過家裡的長輩的重視,但好在她父母的思想都比較先進,尤其是董竹君的母親,她的母親曾經在一個書香世家做過女傭,所以他的母親深信讀書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再加上這畢竟是自己的親生女兒,她的母親不忍心她一輩子生活在這個暗無天日的社會最底層。於是董竹君的父母下定決心,無論如何,她們一定要幫助自己的女兒擺脫現在的困境。儘管生活艱巨,長輩反對,董竹君的父母依然堅持將這個女兒送往私塾里念書。
因為父母的堅持,董竹君獲得了這個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而天資聰穎的董竹君也沒有辜負父母的期待,每天一大早就背着小書包往私塾里趕,等到了陽下山她才依依不捨的回到家裡。她課本背得快,功課做的好,成績在私塾裡面名列前茅,受到了教書先生的稱讚。
她的父母也為自己的女兒感到驕傲,同時也讓她的父母更加下定決心,哪怕是要背負債款也要供自己的女兒讀書。就在大家以為,董竹君可以依靠讀書這條路闖出一片天下時,意外正在悄然來臨。
父親病重,沒錢交學費,被迫入青樓賣唱
12歲這年,董竹君的父親忽然得了重病。這讓這個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董竹君的父親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從一開始的身體抱恙到後來連床都下不來了,只能靠藥物維持着生命。
自從董竹君的父親患病之後,家裡瞬間失去了主要收入來源,一家人就連溫飽都成了問題,整天吃了上頓,就沒有下頓。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董竹君的父母實在是拿不出多餘的錢去供給董竹君讀書。
無奈之下,12歲的董竹君只能輟學,為了一家的生計,在家裡長輩的威脅下,她父母把她賣到青樓——長三堂子賣唱。出於對自己閨女的保護,在把董竹君送往青樓的時候,她的父母再三與青樓的老鴇交代,自己的閨女只賣藝不賣身,以每年一百兩的價格在這裡賣藝。等到三年之後,她們會再次來到青樓贖回自己的閨女。
青樓的老闆提出先要看一下董竹君的唱功,再做決定,而董竹君雖然從來沒有學過唱腔,但是她的智商極其高,僅僅只學了幾個月京戲,就因為唱功精妙受到青樓老闆的賞識被一頂轎子接到了長三堂子。
因為董竹君與父母約好,只要三年的期限一到,父母一定會接她出青樓,一向懂事的董竹君,為了緩解家庭的經濟壓力,也就接受了這個現實,同意前往青樓賣唱。至此之後,年僅12歲董竹君就被迫開啟了自己在青樓賣唱的生涯。
長三堂子與其他的青樓不一樣,長三堂子是民國時期的最高等妓院,這裡的平均消費並不低,不是窮人可以來的地方,所以出入這裡的人們知識水平與思想水平普遍都比較高。而為了襯托達官顯貴們的文化水準,那種接客的妓女通常被人們叫做“大先生”。而那些賣藝不賣身的稱之為“小先生”,又稱“清倌人”。
在這種最高等妓院,出入的人要麼是達官顯貴,要麼是軍閥商人,都是一些有頭有臉的人物。沒人會因為一個“清倌人”而玷污自己的名聲,所以一般的客人都不會強求“小先生賣身。因此董竹君在這裡生活的並不憋屈,也沒有受到官顯貴們的傷害。
董竹君擁有一副上等的容貌,年僅12歲的年紀就出落得婷婷玉立姿容出眾,而且她聰明絕頂唱功了得,很快就吸引了很多人的喜歡。越來越多的達官顯貴過來這邊捧董竹君的場,還有很多的富家子弟邀請她前往自己的家中演唱,一夜之間他成了長三堂子的當紅小先生。
董竹君的人氣越來越高,工作也越來越繁忙,經常累得一回到長三堂子就躺在床上呼呼大睡。在這個陌生的環境中,董竹君每天都要頂着壓力進行高強度的工作,還要學會獻媚討好個個達官顯貴。
所以董竹君每一天她都在心裡默默期待着時間能夠過得更快一些,她無時無刻不在想着三年之期,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夠儘快接自己回家。
很快,三年之期即將來臨,董竹君每天都站在長三堂子的門口,期待着自己的父母出現,來贖自己回家。可是日子一天又一天的過去,她的父母始終沒有出現過。
在漫長的等待中,董竹君對自己的父母失去了期望,她很清楚自己的父母不會再來接自己回家了,失望至極的董竹君每天以淚洗面,甚至她都產生過輕生的想法。
這個時候她遇到了自己一生的貴人,孟阿姨也在長三堂子里工作,她是在這裡位分比較高的一位阿姨,有着多年的工作經驗,社會閱歷相對於董竹君來說會更高。她為人十分的友善,十分喜歡董竹君的乖巧懂事的性格,所以她經常開導董竹君。
漸漸的,董竹君與孟阿姨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在她的幫助下,董竹君逐漸恢復了對生活的希望,孟阿姨十分的疼愛董竹君,把她當做親生女兒一樣看待。
可在上海灘經歷過許多是是非非的孟阿姨清楚的了解到,董竹君現在在長三堂子的人氣十分的高,可以為長三堂子謀求更多的利益。
但長三堂子是一個吃人不吐骨頭的地方,在利益的驅使下,他們絕對不會輕易的放董竹君離開的。如果董竹君沒有辦法逃離這個鬼地方,那麼她的一輩子將會葬送在這裡,絕無再出頭之日。
面對孟阿姨的提醒,董竹君翻然醒悟,她意識到如果自己想要逃離這個地方,就必須要有足夠的靠山倚仗。於是,她開始在這些達官顯貴中找尋獵物。
久旱甘霖,遇摯愛出國受教
在人們的印象中長三堂子是一個賭徒色鬼尋歡作樂的場所,是那些達官顯貴消遣的駐足之地。可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最危險的地方才是最安全的,許多熱愛革命人士會把這個危險的地方當做商討緊要機密的場地,自然這裡也經常會聚集一些熱血的革命青年,商討國家大事。
這群青年之中,追求董竹君的不少。是其中讓董竹君印象最深刻的只有大她13歲的夏之時。僅僅只是匆匆的一面,夏之時就在董竹君的心裡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那個情竇初開的年紀,董竹君深深的愛上了這個男人。
夏之時出生於一個軍閥世家,他為人正派、英俊大方,曾經在國外留學三年,可謂是飽讀詩書。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董竹君就被他身上那種書香氣質吸引。而且他特別的爭氣,年僅24歲便當上了四川省都督兼蜀軍總司令,可謂是年輕有為。
董竹君對他傾心一片。夏之時也注意到這個溫柔善良,聰明絕頂的姑娘。當他第一次見到董竹君的時候,就被董竹君的外貌所吸引,更為董竹君的談吐而傾心。
面對自己心愛的男人對自己的告白,董竹君打心底里高興,可是當他聽到自己心愛的男人想要為自己贖身的時候,她卻表現得十分的不高興,直接拒絕啦
。因為董竹君心裡知道,在那個年代,如果是被贖出去的青樓女子,肯定會被這個社會所看扁,她不想背負着青樓女子的身份行走於這個社會。可是她也很想跟自己心愛的男子在一起,於是兩個人在商討之後,決定私奔。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董竹君收拾好自己的行囊,與孟阿姨做了短暫的告別,就與在外面接應的夏之時會面,兩個人悄悄的逃離了這個困了董竹君三年之久的污穢之地。為了逃避長三堂子的追殺,董卓君決定前往日本留學。
因為夏之時家裡有重病的妻子,她不想要當小妾,也不願夏之時為他拋妻棄子,董竹君覺得當務之急是要充實自己,讓自己在這個社會有立足之地。
夢想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
當董竹君與夏之時來到日本之後,她原本以為自己會過上幸福安康的日子,沒想到,夏之時自幼生長在一個軍閥家庭,他的身上有着極高的控制欲。董竹君希望自己有個人的獨立時間,可以盡情的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去學自己想要學的知識,去看自己從來沒有領略過的世界。
可是夏之時卻堅決不同意,他怕董竹君被外面的世界迷了眼,只同意她上了一段時間的學,就請家庭教師在家教。後來夏之時因為革命要回國,就請了自己四弟給董竹君陪讀,目的無非是為了監視董竹君。但即便這樣,董竹君也很珍惜自己的學習機會,幾乎每天都挑燈夜戰,孜孜不倦的學習各種知識。
1917年,從東京御茶之水女子高師畢業的董竹君想要前往巴黎深造,但夏之時卻不同意,堅持讓她回國啦。考慮兩人分居兩地時間過長,兩人也已經有了孩子,董竹君也就同意啦。
回夏家之前,董竹君買了一批珍貴的洋貨作為禮物送到家裡來,她知道,像她這種出身的人,來到夏家是不會輕易受人待見的,有了這些禮物,這一大家子人至少都不好意思嚼舌根了。同時她也知道,僅僅這樣是不夠的。為了贏得家人尊重,董竹君開始操持家務,不僅學習各種家政知識、烹飪能力,還叫家族中的孩子讀書等。就這樣,沒過多久一大家子都接受了董竹君,
就在董竹君以為自己即將過上幸福生活的時候,意外卻來臨了,夏之時因為在派系鬥爭中錯跟了人,被上級領導辭退了。一時間夏之時一蹶不振,家裡沒有了經濟來源不說,他還吸食鴉片,每天沉溺在自己的世界裡,連董竹君病重都不關心。
但為了一家老小的生計,董竹君只好拖着病體想辦法開了“富祥女子織襪廠”和出租黃包車的“飛鷹公司”,每天勞心勞力,連睡覺時間都沒有,但因為沒有經驗,最後都倒閉了。
可是,自己辛辛苦苦的賺錢養家,並沒有得到丈夫的認可,反而受到夏之時的辱罵,難聽的話,不斷的從夏之時的口中吐出來,一字一句的砸在了董竹君的心頭。更過分的是,夏之時重男輕女思想還極其嚴重,只有女兒跟男同學一起玩,就逼着女兒自行了斷。這讓董竹君對夏之時徹底的失望了,沒過多久,董竹君就丈夫提出了離婚。就這樣,兩人分道揚鑣,從此在江湖上形同陌路。
在愛情中受到挫折的董竹君並沒有氣餒下來,反而更加堅定了她想要自己掙錢養活自己的決心。在朋友的幫助下,董竹君決定再次辦廠,她把家裡所有值錢的東西都抵押了,拿着抵押的財物作為自己辦工廠的的資金,1930年創辦了群益紗管工廠。
為了把廠子辦起來,董竹君經常在廠子里一呆就是一星期,所有的工作都一一經手,生怕哪裡出了紕漏。終於在她的不斷努力下,公司一步一步的做強做大。一時間,董竹君成為了富甲一方的商人。這也讓她結識了不少達官顯貴,對她以後的人生履歷提供了很大的幫助。而這其中對她幫助最大的,莫過於上海老大杜月笙。
當時因為抗日戰爭爆發,董竹君的廠子也在戰火中淪陷,無奈之下,董竹君只能從頭再來。1937年,上海灘開了一家錦江飯店,董竹君就是這家飯店的老闆娘,而杜月笙就是背後支持着董竹君的幕後老闆。
為了辦好這家飯店,董竹君可沒少下功夫。從口味改良,到屋內設計裝潢,都經過了精心設計。在裝潢上,由於早年有在日本留學的經歷,所以她選擇了中日西結合的建築風格;在口味上,她選擇另闢蹊徑,在滿是粵菜和閩菜的上海灘,選擇去做川菜。
最後在董竹君超人智慧的領導下,在杜月笙社會地位的威懾下,錦江飯店一度成為上海灘的招牌飯店,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平民百姓,都喜歡到這家飯店用飯,每天都有人排對,就連杜月笙來也不例外。
因為這家飯店從來不會看人下菜碟。夥計們的服務態度賓至如歸,飯店裡的食物物美價廉。值得一提的是,錦江飯店是中國第一家使用一次性筷子的飯店,並且所以餐具上都印上了錦江飯店的名字,這些新奇的體現,都給錦江飯店起到很好的宣傳作用,可以說當時錦江飯店在整個上海灘都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功成身退,暮回首已是百年
1950年,董竹君親手將錦江飯店捐給國家,後來錦江飯店成為了中國上海灘專門接待外賓的飯店。截止到今天,錦江飯店已經接待了數百個國家和地區的政要人員。
1997年,董竹君40萬字的回憶錄《我的一個世紀》出版,這本書中,向我們展示了這個從平民窟憑藉著自己的努力與智慧一路摸爬滾打的普通女人的一生。百年人生,真正見證了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女孩反抗命運的多舛、社會的不公、時代的黑暗,最終歷盡千辛站在時代前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