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農家耕田圖冊》23幅,再現歷史的農業農耕

2022年07月15日04:13:32 歷史 1620


清末·《農家耕田圖冊》23幅,再現歷史的農業農耕 - 天天要聞

一組題為《農家耕田圖冊》記錄了中國古代浸種、耕地、插秧、施肥、收穫、入倉等一套“全流程”。春夏秋冬四季農耕年華的全過程

 第一張圖中,(是古人最早沿用雪水浸種的原始方法,這項技術早在兩千多年前西漢時期的《汜勝之書》中就有記載;浸種前需要進行晒種,浸種後要放置到溫暖濕潤的環境中催芽),着黃衣的男子欲用篾制的容器裝好稻種,放到流動的水池或溝渠,種子充分吸足水。“這過程就是浸種。浸種時長約為三個晝夜,等種子發芽齊整,(原理是種子吸水後,種子酶的活性開始上升,在酶活性作用下胚乳澱粉逐步溶解成糖,釋放出供胚根、胚芽和胚軸所需要的養分。在缺氧條件下還可以殺死蟲卵和病毒)”。

清末·《農家耕田圖冊》23幅,再現歷史的農業農耕 - 天天要聞

漢代時古人就重視施肥,管施肥叫做“淤蔭”宋元時期開始加強合理施肥,施肥就如同用藥。

明清時期施肥非常精細,清代·楊屾在《知本提綱》中提出施肥三原則—時宜、土宜、物宜。”

清末·《農家耕田圖冊》23幅,再現歷史的農業農耕 - 天天要聞

古代的灌溉工具:宋元以來,南方常用的灌溉工具有翻車、筒車、水轉翻車、牛轉翻車、筒輪、高轉筒車、水轉高車、戽斗、撥車、桔槔(吊杆)等。

畫中展示了兩種類型的灌溉工具。一種始於漢代,由三國時期機械發明家馬鈞完善,多人踩踏的工具就是龍骨翻車。另一種用槓桿原理澆田的工具叫桔槔,俗稱“吊杆”〔把一根木杆橫掛在水邊架子(木柱或樹榦)上,一頭懸掛巨石等重物,一頭用繩子懸掛水桶,使兩端上下平衡運動以汲水。“桔槔”書名“頡皋”早見於《墨子》〕。

莊子》中曾記載孔子的弟子子貢推廣這一工具的故事。

清末·《農家耕田圖冊》23幅,再現歷史的農業農耕 - 天天要聞

前龍紋封面

清末·《農家耕田圖冊》23幅,再現歷史的農業農耕 - 天天要聞

『農家耕田圖冊』之一犁耕鬆土


清末·《農家耕田圖冊》23幅,再現歷史的農業農耕 - 天天要聞

『農家耕田圖』之二犁地深粉


清末·《農家耕田圖冊》23幅,再現歷史的農業農耕 - 天天要聞

『農家耕田圖冊』之三犁地淺平


清末·《農家耕田圖冊》23幅,再現歷史的農業農耕 - 天天要聞

『農家耕田圖冊』之四均勻磨平


清末·《農家耕田圖冊》23幅,再現歷史的農業農耕 - 天天要聞

『農家耕田圖冊』之五水法浸種


清末·《農家耕田圖冊》23幅,再現歷史的農業農耕 - 天天要聞

『農家耕田圖冊』之六撒播施肥


清末·《農家耕田圖冊》23幅,再現歷史的農業農耕 - 天天要聞

『農家耕田圖冊』之七觀苗


清末·《農家耕田圖冊》23幅,再現歷史的農業農耕 - 天天要聞

『農家耕田圖冊』之八灌溉幼苗


清末·《農家耕田圖冊》23幅,再現歷史的農業農耕 - 天天要聞

『農家耕田圖冊』之九分苗


清末·《農家耕田圖冊》23幅,再現歷史的農業農耕 - 天天要聞

『農家耕田圖冊』之十插秧


清末·《農家耕田圖冊》23幅,再現歷史的農業農耕 - 天天要聞

『農家耕田圖冊』之十一


清末·《農家耕田圖冊》23幅,再現歷史的農業農耕 - 天天要聞

『農家耕田圖冊』之十二


清末·《農家耕田圖冊》23幅,再現歷史的農業農耕 - 天天要聞

『農家耕田圖冊』之十三


清末·《農家耕田圖冊》23幅,再現歷史的農業農耕 - 天天要聞

『農家耕田圖冊』之十四灌溉


清末·《農家耕田圖冊》23幅,再現歷史的農業農耕 - 天天要聞

『農家耕田圖冊』之十五收割


清末·《農家耕田圖冊》23幅,再現歷史的農業農耕 - 天天要聞

『農家耕田圖冊』之十六堆放


清末·《農家耕田圖冊》23幅,再現歷史的農業農耕 - 天天要聞

『農家耕田圖冊』之十七暴晒


清末·《農家耕田圖冊》23幅,再現歷史的農業農耕 - 天天要聞

『農家耕田圖冊』之十八粘打


清末·《農家耕田圖冊》23幅,再現歷史的農業農耕 - 天天要聞

『農家耕田圖冊』之十九揚麩


清末·《農家耕田圖冊》23幅,再現歷史的農業農耕 - 天天要聞

『農家耕田圖冊』之二十歸倉


清末·《農家耕田圖冊》23幅,再現歷史的農業農耕 - 天天要聞

『農家耕田圖冊』之二一竄皮


清末·《農家耕田圖冊》23幅,再現歷史的農業農耕 - 天天要聞

『農家耕田圖冊』之二二交公糧


清末·《農家耕田圖冊》23幅,再現歷史的農業農耕 - 天天要聞

『農家耕田圖冊』之二三祈福


清末·《農家耕田圖冊》23幅,再現歷史的農業農耕 - 天天要聞

後龍紋封面

《耕織圖》是古代官府勸民勤農的重要方式,用圖像系統表現農桑過程,出現在五代,在宋·仁宗趙禎曾將農業生產圖像繪在延春閣上,南宋·高宗皇帝趙構幼時於延春閣摹批此圖冊。“清代帝王也都重農尚農,兼通書畫的形式發展推農,宣傳農務。

清末·《農家耕田圖冊》23幅,再現歷史的農業農耕 - 天天要聞

康熙28年(1689),康熙南巡時有南方士子呈進樓璹的《耕織圖詩》,深得康熙喜愛。康熙35年(1696),康熙命畫家焦秉貞據此重新繪製《耕織圖》。當時為雍親王胤禛也曾命人以《御制耕織圖》為藍本,繪製《耕織46圖》。”胤禛對這組圖非常重視,不僅在每幅圖上親題五言詩一首,更是親自出任“農民”,圖中的男女農耕形象就是他自己和福晉們的操作。


清末·《農家耕田圖冊》23幅,再現歷史的農業農耕 - 天天要聞

這一題為《農家耕田圖》冊畫”是以康熙、雍正《耕織圖》中的“耕圖”為藍本繪製,主題構圖均相同。可以了解中國耕種情況,”


清末·《農家耕田圖冊》23幅,再現歷史的農業農耕 - 天天要聞

網絡圖文·整理不易·關注點贊·評論轉發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感謝黨接納了我”,92歲高齡游本昌宣誓入黨 - 天天要聞

“感謝黨接納了我”,92歲高齡游本昌宣誓入黨

“感謝黨接納了我。終於有這樣一天,我成為了預備黨員。太光榮,太不容易了。感謝黨,接納了我。”七一前夕,在鮮紅的黨旗下,92歲的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游本昌宣誓加入中國共產黨。宣誓完畢,他用微微顫抖的手,珍重地撫摸着胸前閃亮的黨員徽章,他說,“現在,我是黨的一名‘老學生’了。”為這一天,等了太久出生於1...
王進喜鍾南山張桂梅......上海藝術家15天“煉”成百枚勞模肖像 - 天天要聞

王進喜鍾南山張桂梅......上海藝術家15天“煉”成百枚勞模肖像

昨天,“印見榮光——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全國職工篆刻作品展”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開幕。展覽上,王進喜、鍾南山、張桂梅等百位全國勞模的肖像印章引人注目,它們不僅承載着歷史記憶,更展現了勞動者的精神風貌。這些肖像的背後,是上海畫家劉雙和他的團隊在短短半個月內攻克難關、完成創作的故事。傳統版畫邂逅AI...
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活動啟動禮舉行 - 天天要聞

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活動啟動禮舉行

香港各界慶典委員會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系列活動啟動禮6月30日在香港體育館舉行,為主題為“同心攜手創輝煌 由治及興譜新篇”的系列慶祝活動揭幕。 作者:閻月巧、梁嘉駿、黃茜恬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中新建交35年,新川創新科技園的新機遇 - 天天要聞

中新建交35年,新川創新科技園的新機遇

圖片來源:新川創新科技園提供最近,2025“投資成都”全球招商大會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大會搭建全球產業合作平台,促進優質資源在蓉彙集,為產業園區“特色立園、企業滿園”提供更多的增量支撐。在眾多園區中,新川創新科技園有些特殊。它是中國內陸省市與新加坡合作的首個大型示範性項目,也是四川國別園區的排頭兵。今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