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築墓時有一絕招,過去盜墓者為此頭疼,但現代盜墓很容易破掉

2019年12月24日04:20:13 歷史 1479

五代王處直墓的發掘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有一種說法,考古專家跟在盜墓者的屁股後,意思是,墓都被盜墓者挖了,考古專家才知道在哪。這種現象是有的,但事實上正相反,現代盜墓者往往跟在考古人員的後面,伺機下手。

五代王處墓被盜,就是這樣子。


古人築墓時有一絕招,過去盜墓者為此頭疼,但現代盜墓很容易破掉 - 天天要聞

古墓封土


王處直墓位於河北省曲陽縣西燕川村。西燕川村是一個被群山環繞的村莊。距村莊約2公里的西部山巒中,有一座被群眾稱之為“墳山”的山脈,海拔400餘米。當地人說,這山以前叫“西山”,得名“墳山”,是因為山上有墳。

真的假的?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文物工作者為了弄清真相,先後兩次進山調查。進山時,要進溝、登山,不少地方連個路也沒有。正因為這樣,不少人根本就想不到這裡會有墓。

考古人員到現場後,第一時間就意識到,這裡有故事。根據地表斷面夯土和暴露遺物情況,確認山上確墳,而且不是一般的墳。


古人築墓時有一絕招,過去盜墓者為此頭疼,但現代盜墓很容易破掉 - 天天要聞

山中墓葬


“墳山有大墓”,這一消息很快在當地傳開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盜墓者上心了。

1994年6月的一天晚上,盜墓者動手了,他們選准墓頂所在,從地表往下挖。挖到石砌墓頂時,用開山的炸藥,將古墓炸開。

此事被當地村民發現。6月20日,曲陽縣政府接到西燕川村委會報告,說墳山古墓被盜了。縣裡在安排縣文化局、文管所和公安局相關人員,前往盜墓現場調查的同時,上報上級。


古人築墓時有一絕招,過去盜墓者為此頭疼,但現代盜墓很容易破掉 - 天天要聞

被盜古墓


6月21日,河北省文物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保定市文物管理處等領導和專家也趕到現場。盜洞如一張大口一樣暴露在外:直徑1米、深約5米。盜墓者通過炸開的墓頂,已進入過墓室,也就是說,盜墓者已得手,具體盜出了哪些東西不得而知。

為了弄清墓室內情況,考古人員也從盜洞進入了墓室。

這一看不得了,原來竟然是一座古代壁畫大墓。除了現代盜墓者挖的盜洞外,還發現了古代盜墓痕迹。古代盜墓者盜走了絕大部分隨葬品,而現代盜墓不只盜隨葬品,連壁龕內的浮雕都盜,還破壞了部分壁畫。


古人築墓時有一絕招,過去盜墓者為此頭疼,但現代盜墓很容易破掉 - 天天要聞

東耳室北壁壁畫·侍女、童子圖


古人築墓時有一絕招,過去盜墓者為此頭疼,但現代盜墓很容易破掉 - 天天要聞

西耳室北壁壁畫·侍女圖


考古人員出了盜洞後,便將盜洞封堵了。

被盜如此嚴重,加上古墓在上山,遠離村鎮,長期保護難度大,河北省文物局上報國家文物局,對該墓進行了搶救性清理和發掘。
1995年7月12日,由省、市、縣文物部門組成的考古隊,正式對墳山大墓進行清理髮掘。


古人築墓時有一絕招,過去盜墓者為此頭疼,但現代盜墓很容易破掉 - 天天要聞

王處直墓前室西壁下欄壁畫·侍女圖


這次考古很辛苦,由於位置特殊,又正逢雨季,發掘難度很大。

為了保證文物安全、取得全面、準確的考古資料,考古人員帶着乾糧上山,每天工作長達12小時,中午用乾糧充饑,於同年11月15日完成了田野發掘任務,歷時達4個月。


古人築墓時有一絕招,過去盜墓者為此頭疼,但現代盜墓很容易破掉 - 天天要聞


出土墓誌證實,這裡是五代權勢人物——王處直墓葬。

王處直是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義武軍節度使王處存從弟,後繼任義武軍節度使,成為唐朝末期北方的一個割據者,後梁太祖朱溫封他為“北平王”。

後梁貞明七年(公元921年)底,養子王都發動兵變,王處直被囚禁而死。


古人築墓時有一絕招,過去盜墓者為此頭疼,但現代盜墓很容易破掉 - 天天要聞

王處直為什麼葬在這裡?自然因為這裡是他的地盤,更重要的是,這裡是一處風水寶地,山川形勝,山澗清流飛濺,山間林木鬱鬱蔥蔥。

墓址位於群山環繞的小盆地內,坐北朝南。墓室所處地形呈標準風水格式——椅圈狀。


古人築墓時有一絕招,過去盜墓者為此頭疼,但現代盜墓很容易破掉 - 天天要聞

東耳室東壁畫局部,上繪官帽


地勢是北依高山(靠山),東西兩側圍繞平緩的山樑(青龍、白虎),南部山坡平緩舒展,視野開闊(局堂好)。遠處,隱約一山峰聳立,猶如屏風(朝山),正所謂“背倚天闕,面矗雲台”。

1970年代以前,墓地上尚有封土堆,土堆四周用長條石包砌。在1970年代大修農田水利建設時,土堆被削平,條石則被用來砌築攔水壩。


古人築墓時有一絕招,過去盜墓者為此頭疼,但現代盜墓很容易破掉 - 天天要聞

王處直墓地發掘時全景


在考古時,地表還殘留攔水壩數道,雖然梯田已荒蕪,但在第二、第三道攔水壩上還在,有很多長方形和方形青石,都是王處直墓上建築材料。

地面可見夯土遺迹,西邊有一塌陷坑。塌陷坑便是第一次被挖時所形成的。而1994年現代盜洞,位於塌陷坑和攔水壩的南側約2米處——這伙盜墓者很有經驗,正好選在墓室頂上打盜洞。

考古可不能這麼干。


古人築墓時有一絕招,過去盜墓者為此頭疼,但現代盜墓很容易破掉 - 天天要聞

王處直墓道封堵


因為是壁畫墓,不宜直接揭頂。為此,先進行了一番勘探,在距盜洞南8米左右的地方打了一條南北寬2米、東西長8米的探溝,卡住墓道寬度。最終在距地表約5米深處,找到了墓道開口的平面。

通過清理墓道、墓門,進入墓室清理。


古人築墓時有一絕招,過去盜墓者為此頭疼,但現代盜墓很容易破掉 - 天天要聞

王處直墓平面圖


五處直墓由封土、墓道、墓門、雨道、墓室幾部分組成,由墓門至後室全長12.5米。

從考古發掘發現看,當年造墓時是先挖好墓壙,然後在壙內用青石砌築而成,除了前後墓,還有兩個耳室。


古人築墓時有一絕招,過去盜墓者為此頭疼,但現代盜墓很容易破掉 - 天天要聞

王處直墓前室北壁


此墓很堅固。

墓室四壁直立,用一層長方形石錯縫平砌,有一尺多厚,石縫較大的地方則用鐵楔填塞,然後灌以石灰。可以說,在反盜墓方面,還是用了心思的。

墓頂有人工封土,現存封土厚約5米,系用較粘的紅褐土,摻雜灰白沙土,分層夯打築成的。在封土西部距地表深2.1米處,還發現了5件放在一起的完整的石杵,這就是夯打工具,應該是用完後廢棄,埋於夯土之中的。


古人築墓時有一絕招,過去盜墓者為此頭疼,但現代盜墓很容易破掉 - 天天要聞

王處直墓前室南壁


每一夯層厚度8-10公分。在夯築的封土中,夾雜有大量的大小不等的石塊,石塊形狀各異,在距地表約1米處,又平鋪了一層約8公分厚的小石塊。在下面的45公分處,又設一層約15公分、稍大點石塊的層。兩層石塊的分布很有規律,顯示是有意攙和平鋪的。這些碎石都是就地取材,將大塊石頭打碎使用的。

這是什麼意思?反盜墓!可有效地增加盜掘的難度,這是古人常用的防盜手段,也算一反盜墓絕招吧,過去盜墓者為此頭疼。但是,在現代的炸藥面前,這種反盜墓手段全失效了!


古人築墓時有一絕招,過去盜墓者為此頭疼,但現代盜墓很容易破掉 - 天天要聞

王處墓奉侍浮雕·侏儒


雖然想到的盜墓,也採取的措施,但“天下無不發之冢”,包括1994年這次被盜在內,王處直墓至少兩次被盜墓者光顧。所以,墓中所剩隨葬品寥寥無幾,且殘碎不全。

但盜墓者盜不走的東西更珍貴,獨一無二——從墓道開始,到前後墓、耳室,都是精美的壁畫(見本文配圖)——王處直墓,成為華北平原上罕見的地下美術館。


古人築墓時有一絕招,過去盜墓者為此頭疼,但現代盜墓很容易破掉 - 天天要聞

散樂浮雕·吹篳篥者


還有,盜墓者留下的另一獨一無二之物,是異常精美的墓誌——估計再不考古就會讓盜走。

此墓誌十分罕見(見下圖),志蓋四坡面雕出了四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龜)。


古人築墓時有一絕招,過去盜墓者為此頭疼,但現代盜墓很容易破掉 - 天天要聞

志蓋·青龍


古人築墓時有一絕招,過去盜墓者為此頭疼,但現代盜墓很容易破掉 - 天天要聞

志蓋·白虎


古人築墓時有一絕招,過去盜墓者為此頭疼,但現代盜墓很容易破掉 - 天天要聞

志蓋·朱雀


古人築墓時有一絕招,過去盜墓者為此頭疼,但現代盜墓很容易破掉 - 天天要聞

志蓋·玄武

(注,圖源資料)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為什麼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講究 - 天天要聞

為什麼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講究

與今天我們的名字不同,古人在起名字時,名是名,字是字。《顏氏家訓》有言:名以正體,字以表德,就是說“名”是用來區別彼此的,“字”則是體現一個人的德行。在古代,嬰兒出生三個月之後便有父親給孩子取名,“三月之末……父執子之右手,咳而名之”。
陳谷嘉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陳谷嘉同志逝世

5月14日,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發布訃告稱,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思想史家、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陳谷嘉先生,於2025年5月14日上午8時逝世,享年91歲。陳谷嘉陳谷嘉先生1934年5月出生於湖南寧鄉,1959年8月畢業於武漢大學歷史系,並執教於湖南大學。1959年11月赴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師從著名史學家侯外廬先生。嗣後回湖...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詩,結果被一首詩懟得下不來台 - 天天要聞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詩,結果被一首詩懟得下不來台

曹操死後,他大兒子曹丕當了皇帝。這曹丕一直看自己弟弟曹植不順眼,為啥呢?因為曹植太有才了,以前老爹曹操最喜歡他,差點讓他接班。現在曹丕當了皇帝,越想越氣:這小子留着遲早是個禍害!這天上朝,有個大臣打小報告:"陛下,您弟弟曹植整天寫詩發牢騷,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 - 天天要聞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

日本國立公文書館14日公開展示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1644部隊、8604部隊和8609部隊的留守名簿。5月14日,在日本東京,日本細菌戰研究專家、滋賀醫科大學名譽教授西山勝夫召開說明會。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5月14日,在位於日本東京的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工作人員展示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1644部隊的留守名簿。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
民國人物張宗昌 - 天天要聞

民國人物張宗昌

給了我們所知道的很多負面形象,如荒淫好色、迎娶大批姨太太或殘暴冷血,鎮壓勞工,,扼殺新聞自由、橫徵暴斂等等。
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何要堅持“第二個結合”? - 天天要聞

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何要堅持“第二個結合”?

“兩個結合”是我們黨在深刻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百年奮鬥歷史經驗、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發展規律基礎上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與原創性貢獻。其中“第二個結合”,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僅為新時代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築牢了深厚文化根基、注入了磅礴精神偉力,更為我們黨以徹底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