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國不可無史,域不可無志,而家不可無譜。修史可知古今,修志可明衍變,修譜可辨世系。水有源,則長流不息;木有本,則枝葉茂盛;而人有祖,則子孫繁衍,生生不息。修編宗譜,意義深遠,既弘揚祖德繼承先業,又承前啟後世代相傳,此為本次喻義堂陳氏家譜修編之宗旨。
上代祖先篳路藍縷、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為家庭、為陳氏家族、為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許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同時也為後人留下許多家訓族規。通過修編宗譜,把這些內容整理、規範、提升,使之世代傳承,供後代遵照和借鑒,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使命;修編宗譜,追根溯源,還可以理清祖輩,同時記下你的芳名與先祖一起流芳千古,讓後人知道先輩,這樣讓宗族親情代代相傳;修編宗譜更讓後人知世系、明輩份、識尊賢、辨長幼、承祖德、興家業、激勵子孫讀書明理、創業創新、愛家愛國。功莫大焉!
陳氏家族,源遠流長。公元前478年始有陳姓,據傳周武王滅商後,追封前代聖王后裔。舜帝後裔媯滿,武王封他為陳侯,謚號“陳胡公”,稱胡公滿,他的後代姓陳。胡公滿是陳氏家族原始一世祖。陳實公是潁川世系始祖,字仲弓,是胡公滿第二十三世後裔。穎川陳氏自陳實公始,進入了繁榮昌盛發展時期。穎川郡,今河南長葛縣,是陳姓屬地。全球陳姓多出自潁川衍派。發展至今,陳氏已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可謂是根深蒂固,枝繁葉茂。經過二千五百年的繁衍,目前,陳姓人口已列全國第五位大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4.53%(佔全國人口1%以上的姓氏有19個)。在南方地區,陳姓被稱為“江南第一大姓”,特別是廣東、福建、台灣三省,陳姓佔全省人口10%以上。高郵當前陳氏人口有52000多人,佔全市人口比例6.16%,為本市第三大姓。
界首喻義堂陳氏這一支脈原本有譜,後因社會動蕩焚毀。相傳朱元璋建立明朝初期,把我們的祖先從蘇州閶門遷徙到江北高郵北鄉荒攤上插草為標,圈地開荒、種植莊稼、捕魚為生,史稱“洪武趕散”。思宗溯源,尋根問祖,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感先祖之蔭德,承家族之榮耀,修編宗譜,族人眾望。在文化部的倡導下,全國各姓氏都在紛紛組織修譜,這是弘揚民族文化,促進民族團結之舉措。撰修族譜是尊敬祖宗,沿襲先祖體制,昭穆不亂,糾錯創新,收宗睦族。撰史修譜,向來被族人、國人視為大事。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在修編家譜過程中,得到全體族人熱情支持、慷慨資助,並積極提供有關信息資料;參與修編家譜的工作人員更是不分晝夜,走家串戶,不計報酬,忘我工作。這些工作均為無償勞動,未收半分報酬,其奉獻精神將被宗親所頌揚。宗親們團結協作、不懈努力,有錢出錢,有才出才,有力出力,充分體現了陳氏家族和諧忠厚、勤勞善良、無私奉獻的傳統美德。喻義堂陳氏家譜終於修竣鑄成,它必將起到尋根留本、增知育人、承前啟後、血肉聯情等重要作用。
陳氏後裔志海沐手焚香敬書
公元二〇二一年元旦吉時
作者陳志海(左)與喻義堂《陳氏家譜》主編陳桂祥(右)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