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毛主席六年私塾的學習看主席的幼年讀書生涯

2022年01月24日16:54:08 歷史 1405


從毛主席六年私塾的學習看主席的幼年讀書生涯 - 天天要聞


從1893年出生到16歲,毛澤東一直住在家鄉湖南湘潭韶山,這是一個交通不便的山村。他家世代務農,父親是一個精明能幹亦農亦商的富農,家教很嚴,一心想讓兒子懂點文墨,會打算盤,好繼承家業。


  1936年10月,經不住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的堅決要求,毛主席一連幾夜,敘述了他自幼年的一生經歷。他說:“我8歲那年開始在本地一個小學讀書,一直在那裡讀到13歲。清早和晚上我在地里勞動。白天我讀儒家的《論語》等四書”。他進私塾是在1902年。


根據韶山紀念館在本地多年調查搜集的可靠材料,毛主席8歲以前,寄居在湘鄉外祖父家,這是一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有家塾,他常去“旁聽”,能隨口背誦幾句課文,還能脫手寫字。


這種自幼聰慧的資質,深得舅家的歡心。8歲回到韶山讀書。


從1902年到1906年之間,毛一共在韶山附近四個私塾上過學。1902年在韶山南岸,啟蒙老師鄒春培;1904年在韶山關公橋,塾師毛詠生;1905年至1906年夏,在韶山橋頭灣、鍾家灣,塾師周少希;1906年秋,在井灣里,塾師毛宇居,因離家較遠,讀寄宿。


1906年末至1909年夏,停學在家,白天同長工一起勞動,晚上幫父親記賬,自己仍堅持自學。


1909年秋至1910年夏,說服父親後,在韶山烏龜井、東茅塘復學,塾師毛簡臣、毛麓鍾。


  對這6年的私塾讀書生活,毛主席後來曾這樣概括:“我過去讀過孔夫子的書,讀了四書、五經,讀了6年。背得,可是不懂。那時候很相信孔夫子,還寫過文章。” 根據所有這些回憶材料,毛澤東這6年的私塾讀書生活,歸納起來有這樣一些值得記述的情況:

從毛主席六年私塾的學習看主席的幼年讀書生涯 - 天天要聞

  ——毛氏家族認為《百家姓》、《增廣賢文》等是俗書,發矇從《三字經》開始,讀過《幼學》;繼而讀《論語》、《孟子》和《詩經》等;後來讀過《春秋公羊傳》、《春秋左氏傳》(即《左傳》)等;在最後一個塾師處,還讀過《綱鑒易知錄》和古文等。


  ——天分高,記性好,會背書。讀書不出聲,只見嘴巴動。老師點多少,就能背多少,還能默寫出來,並學會了查《康熙字典》。讀書很認真,不亂走動。回到家裡,除幫雜活外,總是看書。夏天晚上蚊子多,就在床頭放盞燈,頭伸到帳子外面看書。從小就有“格”,文質彬彬,“十來歲就有大人格”(同學們有這種印象,大概同毛自幼長得較高大有關)。


  ——寫字要自己寫,不描紅字,學過歐體。根據他後來在第一師範讀書時的手跡看來,他還學過二王字帖(王羲之王獻之)。


  ——自幼喜歡游泳,老師外出時,小夥伴們就下池塘玩水。有次老師回館看見了,讓他們作對子代處罰,對不出來再打手板。出邊是“濯足”,毛應聲即對以“修身”。對對子,是作律詩作駢文的基本功。這是我們現在知道的詩人毛澤東最早表現出來的才氣。


  ——他並不喜歡讀這些經書。舊時私塾,老師只點書,並不講解,學生只是死記硬背。他最喜歡看的是《水滸》、《三國演義》、《西遊記》以及《說唐》、《說岳》這些雜書。私塾的規矩,認為這都不是正經書,不許學生看。他總是偷着看,甚至在課堂上將正書放在上面。


毛宇居發覺後,就故意多點書,讓他背,都背得出來。《水滸》、《三國》中的故事,英雄好漢的行為,他同樣記得很熟,常同小夥伴們講這些故事。


——開始學作“破題”文章,作得快,總是交頭卷,還常幫助同學作文。當時已廢科舉,塾師大概也只會先教學生如何“破題”。“破題”是八股文的首段,要用幾句話講明題旨大意。


這時文章的水平如何,現在找不到可資證明的資料,但從1912年作的一篇“史論”來看,前此三四年作的文章,跟這篇非常出色的文章,想必相去不遠。因為1910年在湘鄉東山高小讀書時,他寫的文章也是得到老師和校長稱讚的。自幼聰穎,很會寫文章,這樣的評價對這個將來的文章家、大手筆,看來是恰當的。


  ——有的塾師喜歡體罰,打學生; 父親也因不服管教,打過兒子。毛澤東的個性自幼特別倔強,為此作過英勇反抗。有一次逃到山中,轉了3天3夜才找回來;有一次以跳塘威脅父親,從而贏得勝利。這樣,使老師和父親以後不再使用這種教育手段了。


我國幾千年封建社會分士農工商四民,“學以居位(做官)曰士”。要做官,非通經籍、應科舉考試不可。

從毛主席六年私塾的學習看主席的幼年讀書生涯 - 天天要聞

朱熹注的四書,從元朝以後即定為科舉用書,成了法定的教科書。農工商子弟讀書,一般不是為了應科舉,而是為了略識之無,便於記賬之類。


於是,他們另求簡便之路,便有蒙學——兒童的啟蒙用書。舊時村塾蒙學最普通的是“三、百、千、千”,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此外還有《增廣賢文》、《幼學瓊林》等。這類書,用簡短的駢儷句式,且多押韻,兒童讀來,琅琅上口,便於記憶,既能識字,又長知識,以至終生不忘。


其中貫注的自然觀、倫理觀、道德觀、價值觀、歷史觀等,活潑鮮明,通俗易懂,因之能在民間廣泛流傳。所謂“讀了《增廣》會涉罵,讀了《幼學》會講話。


因為《增廣》多談世態人情,《幼學》多詞彙典故吧。這些書的內容雖同屬封建文化的範圍,不免宣揚封建思想意識,甚至還有庸俗無聊和迷信荒誕的東西,但在傳授基本知識,進行生活教育和端正道德規範方面,還包含不少有益的成分,是不可一筆抹殺的。


這種蒙書在中國文化傳統中,自有其文化史和教育史上的價值。毛主席幼時讀書多,也為其日後成為大詩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中方決定,制裁托倫蒂諾! - 天天要聞

中方決定,制裁托倫蒂諾!

據外交部網站7月1日消息,外交部發言人宣布中方對菲律賓前參議員托倫蒂諾實施制裁。一段時間以來,菲律賓個別反華政客出於一己私利,在涉華問題上採取了一系列惡意言行,損害中國利益,破壞中菲關係。中國政府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決心堅定不移。中方決定,對在涉華問題上表現惡劣的菲律賓前參議員托倫蒂諾實施制...
香港舉行升旗儀式慶祝回歸祖國28周年,聚焦拼經濟、惠民生 - 天天要聞

香港舉行升旗儀式慶祝回歸祖國28周年,聚焦拼經濟、惠民生

7月1日早上8時,香港灣仔金紫荊廣場舉行升旗儀式,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周霽、香港特區政府高級官員、香港行政會議成員、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及社會各界代表出席儀式。 在活動現場,香港警察管樂團奏樂,護旗方隊用中式步操護送國旗和區旗入場。隨後,現場全體肅立,國旗...
中共一大紀念館喜納“鎮館之寶”——《周恩來手書李公朴、聞一多悼詞》 - 天天要聞

中共一大紀念館喜納“鎮館之寶”——《周恩來手書李公朴、聞一多悼詞》

今晨8時許,伴隨着一大廣場國旗護衛隊鏗鏘有力的步伐和整齊劃一的動作,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全體人員肅立致敬。莊嚴肅穆的氛圍中,中共一大紀念館舉辦的“頌歌獻給黨”系列慶祝活動正式拉開帷幕。本次活動融合了莊嚴儀式、文藝匯演、文物見證與紅色體驗等多種形式,深情致敬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沒有共產黨就沒有...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 天天要聞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937年,徐溫的養子徐知誥代吳稱帝建國,國號為齊。939年,徐知誥恢復李姓,改名為昪,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李昪即是南唐烈祖。941年,李昪駕崩,子李景繼位,改名李璟(916~961),即南唐元宗。南唐最盛
車圈流傳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嗎? - 天天要聞

車圈流傳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嗎?

“房地產行業的‘三道紅線’影響深遠,但類比到車圈,不免有些‘望文生義’之嫌。” 文 / 巴九靈 汽車行業似乎正走向一場前所未有的收緊。 帶動這種氛圍的,是一則尋不見來源....
德國建歐洲最大軍隊,歷史重演的第一步? - 天天要聞

德國建歐洲最大軍隊,歷史重演的第一步?

6月27日,據媒體得到的一份法律草案顯示,德國政府計劃加快國防採購,以便使軍隊做好戰鬥準備。該文件稱,德國軍事實力的快速提升“絕不能因過於複雜的採購程序或冗長的授權流程而失敗”,同時警告稱,俄羅斯的軍事目標可能不僅僅是烏克蘭。此前德國總理在6月24日批准了一項預算框架,預計德國的軍事總開支將從2025年的950...
抗戰勝利80周年,特朗普該看到什麼? - 天天要聞

抗戰勝利80周年,特朗普該看到什麼?

無論特朗普是否會出現在9月3日的閱兵儀式上,就全世界來看,正義必勝!文 | 海上客“中方是否計劃邀請特朗普參加九三閱兵儀式?”在昨天(6月30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日本共同社記者如此問道。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上周國新辦介紹了關於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邀請外國領導人的情況和安排。你的具體問題,我目前沒...
和中國分庭抗禮?日本要開採海底稀土 - 天天要聞

和中國分庭抗禮?日本要開採海底稀土

在中國收緊稀土產品對外出口的背景下,作為資源貧國的日本決定“出道成為稀土生產國”,而他們的目光則聚焦于海底資源。據日經亞洲7月1日報道,日本計劃於明年1月正式啟動首個從近海礦床開採稀土礦物的試點項目。但不知是無意還是有心,在日本的相關報道中,似乎連篇累牘地都在強調有望解決“有無”,卻無人在意“成本”。...
我們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從黨安排!” - 天天要聞

我們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從黨安排!”

今年11月,曾經的八路軍女戰士付瑞芝將迎來百歲生日。此刻再次回眸革命戰鬥中的烽火硝煙,抗戰歲月無疑是濃墨重彩且令人銘記的篇章。1925年11月,付瑞芝出生在山東臨沂蒼山縣(今蘭陵縣)湧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