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和王安石誰是奸臣誰是忠臣?

2021年09月17日23:12:03 歷史 1478


司馬光和王安石誰是奸臣誰是忠臣? - 天天要聞

司馬光王安石的出身與社會地位

司馬光,王安石都是北宋仁宗年間出生,同是進士,都算三朝元老。司馬光出生於1019年,官宦世家。7歲能背誦《左氏春秋》並且理解之,記憶力驚人,宋朝科舉很嚴格累死讀書人,除了正規考試外,四書五經諸子百家的文章里任意挑一篇讓考生默寫,這就司馬光有很大優勢,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19歲的司馬光進士及第,足以說明他的才華。同樣王安石比司馬光小兩歲,1021年生於江西大戶人家,慶曆二年(1042)年。21歲的王安石進士及第,比司馬光晚四年。由此判斷王安石的才華不比司馬光差。都是文學家,歷史介紹都是政治家,(本人理解王安石可以說是政治家,司馬光是政客)。最後兩人做官都累遷至宰相,位極人臣。

政見不同,王安石早就向仁宗上書改革,不準。司馬光為諫議大夫,就是看見誰不順眼向皇上吵吵的官。

司馬光表面溫文謙讓,剛正不阿,做事認真,刻苦勤奮,表現足夠高的修養。所以身邊聚集有一大群社會有名望有知識的人,比如人們熟悉的歐陽修等等。被後世稱為“舊黨”

王安石執拗,固執,不受威脅利誘。當時人對他褒貶不一。贊成者稱“品德高尚,堅持理想”,反對者稱“不近人情,污衊傳統”王安石啟用的是新人,後世稱之為“新黨”,新人裡面大部分個人品德有問題,出了禍國殃民的大奸臣,比如蔡京,常常遊走於奸臣的邊緣。

宋英宗死後,宋神宗接位,戶部主管拿着賬本子給宋神宗看,咱家沒錢,埋你爸就簡單點,不用什麼響班了,和尚道人了,買一付薄皮棺材埋了吧。宋神宗這時候感覺到了危機的邊緣,下決心整治國家,問臣子們該怎麼辦?司馬光和王安石的主張都是搞錢花吧。但是司馬光是主張省錢的辦法,王安石主張到外面去搞,,用書面用語就是,司馬光主張節流,王安石主張開源。神宗說,那你們二人一起去搞,我支持,司馬光說讓介甫兄去搞,我有任務要編書書去,因為英宗年就開始,司馬光要把橫着的記載的歷史改成豎著記載的歷史(紀傳體改編年體《資治通鑒》)。

司馬光和王安石誰是奸臣誰是忠臣? - 天天要聞

於是搞錢的事就放在王安石一個人身上,宋神宗熙寧二年,王安石出任參知政事(副宰相),着手從地方到軍事開始一系列的變革,一部分和司馬光主張有點雷同~省錢,絕大部分是搞錢,其實仔細看王安石變法只是富國,不強民,讓老百姓負擔更重,就像現在民間借貸和信用卡似的,不還個人之間的借款是民事,不還信用卡就成了刑事了。就是國家的錢是錢,老百姓錢不是錢。司馬光派看到老百姓底反應強烈,就發聲反對。

看看這兩家首發陣容

司馬光派:司馬光,韓琦富弼,呂晦,曾公亮,文彥搏,范縝孫覺,李策,劉恕,呂公著,王安國王安禮(王安石兩位弟弟),黃庭堅,秦觀,李常,歐陽修,程顥。都是政府大咖,社會賢達,文人名流。

王安石派,王安石,神宗,曾布,呂惠卿,李定,鄧紹,舒曼,蔡卞,蔡京。其餘就是王安石兩兒子和女婿。因為中間有重量級人物“神宗”,所以一開始算是旗鼓相當。

司馬光派攻擊王安石派首先是槍手呂晦打先鋒。上書說王安石“執邪見,不通物情,天下必受其害”,神宗怒,罷其官。韓琦,曾公亮因此告老還鄉,范縝辭官不做,歐陽修隱退山林。《青苗法》頒布,司馬光親自披掛上陣,原來司馬光還勸告大家不要過激,這會也坐不住了,原來蘇軾弟兄,李常,程顥還在王安石一邊,《青苗法》出來之後也倒向司馬光一派,並且言辭激烈。司馬光開始和王安石唇槍舌戰書信往來,給王安石的信說他侵官,生事,征利,拒諫,怨謗(說王安石的《傷仲永》在變相罵他),王安石回復《答司馬諫議書》一一辯白,戰鬥到了一個高潮。司馬光派這麼多大咖的攻擊,大佬宋神宗有點頂不住了,看到了給國家撈的不少錢,目的達到了,有的地方是時候就開始依着司馬光一派了。

司馬光和王安石個人關係

司馬光王安石都是進士及第,年齡相當,出仕時間司馬光早一點,但是王安石升遷快,得益於神宗傾向於王安石的政策,兩人都有學問,品德高尚,見面總是“君實兄”“介甫兄”,不直呼其名,互稱表字,客客氣氣,都表現出足夠的文人修養,相互尊重對方才華品德,個人關係處的不錯。由於變法,可能政見不同,勢必影響個人關係,特別是王安石的《傷仲永》,映射司馬光雖然有才華,會一事無成,泯然眾人也。自此之後,兩人除了政治,別的開始唱反調。王安石說東,司馬光說西。王安石說上,司馬光說下。比如,宋神宗年間,登州阿雲案。

登州阿雲許配給韋阿大,嫌其醜陋。謀殺時只是砍傷手指,歸案後刑部大理寺判死刑,御史台彈劾判決不當,上報神宗,神宗徵求王安石和司馬光的意見,司馬光的意思是按照《大宋律》,謀殺親夫死罪。而王安石的意思還沒有成婚,不是謀殺親夫,只是普通傷害罪,王安石認為阿雲不同意成婚,是違律婚姻。因為沒有造成太大傷害後果,宋神宗根據王安石意思,赦免阿雲,後來宋神宗駕崩,司馬光出任宰相,把17年前阿雲案翻案,判處阿雲死刑,立即執行,難道司馬光一個宰相和一個民婦過不去嗎?當然不是,是為了徹底推翻王安石的政策,所以涉及到方方面面,城南舊事重提也不足為怪。也說明兩個人南轅北撤,這時候個人關係也不是好關係了。後來宋哲宗登基,太后請大咖司馬光出任宰相。徹底推翻了王安石政策。王安石和司馬光同年去世,司馬光去世之前交待眾人對王安石“不可毀之太過”,司馬光想到有些地方矯枉過正,也是沒有得到奸臣稱號的重要之筆。

司馬光和王安石誰是奸臣呢?

鋪墊了好多事實,王安石和司馬光歷史上誰是奸臣還是誰是忠臣呢?一千多年來還是有許多說法的。

司馬光是奸臣吧,他領着當時的文人大咖,既然是奸臣,那麼多人的眼光是雪亮的,都有判斷能力,一個人能失去判斷能力,一群有德之士不可能跟一個奸臣吧,但是司馬光上台後報復心裡很強,不像一個君子作為,特別是阿雲事件,你不能把前朝的怨恨發泄到一個民婦上吧!這些事讓他在《奸臣名錄》邊緣上擦肩而過,明朝陳汝錡評價“……靖康之禍,論者謂始於介甫,吾以為始於君實。……”,靖康之難說是司馬光是罪魁禍首。到現在一部分認為司馬光是奸臣,也許有的有的人站的角度不同,對事情論斷不同,有的是人云亦云,還有的語出驚人想爆款冷門。

再說王安石,說是奸臣,他剛直不阿,不謀一己私利,一心為國,使國家確實富有,看似是個大忠臣。說他是忠臣,他領着一班奸臣在跳舞,後面出了禍國殃民的奸臣導致國家腐敗滅亡,比如蔡京。王安石的政策到了宋徽宗手上不是利國,而是成了斂財的工具和依據了。禍害了百姓,加重稅賦,加重勞役,弄的怨聲載道。宋高宗編修《宋神宗實錄》的時候就把王安石已經歸於奸臣,也就蔡卞,蔡京的原因,因為宋神宗時他們一派,蔡京禍國殃民,蔡卞是王安石閨女女婿,所以宋高宗就認為王安石不是什麼好鳥。導致靖康之難,應該負責,是奸臣。這種看法一直延續到清朝,有人將王安石,王莽賈似道,歸為一類說他們“皆以擾民亂致”,到了現代,人們對社會改革的認識,對王安石有所原諒,現代觀念讓王安石身上增添了許多光環,讓死了一千多年的王安石始料未及。

至於司馬光王安石誰是忠臣誰是奸臣,不是我們所能隨意定論的。歷史發展總有公斷,至少現在兩人都算正面人物。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中共一大紀念館喜納“鎮館之寶”——《周恩來手書李公朴、聞一多悼詞》 - 天天要聞

中共一大紀念館喜納“鎮館之寶”——《周恩來手書李公朴、聞一多悼詞》

今晨8時許,伴隨着一大廣場國旗護衛隊鏗鏘有力的步伐和整齊劃一的動作,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全體人員肅立致敬。莊嚴肅穆的氛圍中,中共一大紀念館舉辦的“頌歌獻給黨”系列慶祝活動正式拉開帷幕。本次活動融合了莊嚴儀式、文藝匯演、文物見證與紅色體驗等多種形式,深情致敬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沒有共產黨就沒有...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 天天要聞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937年,徐溫的養子徐知誥代吳稱帝建國,國號為齊。939年,徐知誥恢復李姓,改名為昪,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李昪即是南唐烈祖。941年,李昪駕崩,子李景繼位,改名李璟(916~961),即南唐元宗。南唐最盛
車圈流傳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嗎? - 天天要聞

車圈流傳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嗎?

“房地產行業的‘三道紅線’影響深遠,但類比到車圈,不免有些‘望文生義’之嫌。” 文 / 巴九靈 汽車行業似乎正走向一場前所未有的收緊。 帶動這種氛圍的,是一則尋不見來源....
德國建歐洲最大軍隊,歷史重演的第一步? - 天天要聞

德國建歐洲最大軍隊,歷史重演的第一步?

6月27日,據媒體得到的一份法律草案顯示,德國政府計劃加快國防採購,以便使軍隊做好戰鬥準備。該文件稱,德國軍事實力的快速提升“絕不能因過於複雜的採購程序或冗長的授權流程而失敗”,同時警告稱,俄羅斯的軍事目標可能不僅僅是烏克蘭。此前德國總理在6月24日批准了一項預算框架,預計德國的軍事總開支將從2025年的950...
抗戰勝利80周年,特朗普該看到什麼? - 天天要聞

抗戰勝利80周年,特朗普該看到什麼?

無論特朗普是否會出現在9月3日的閱兵儀式上,就全世界來看,正義必勝!文 | 海上客“中方是否計劃邀請特朗普參加九三閱兵儀式?”在昨天(6月30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日本共同社記者如此問道。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上周國新辦介紹了關於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邀請外國領導人的情況和安排。你的具體問題,我目前沒...
和中國分庭抗禮?日本要開採海底稀土 - 天天要聞

和中國分庭抗禮?日本要開採海底稀土

在中國收緊稀土產品對外出口的背景下,作為資源貧國的日本決定“出道成為稀土生產國”,而他們的目光則聚焦于海底資源。據日經亞洲7月1日報道,日本計劃於明年1月正式啟動首個從近海礦床開採稀土礦物的試點項目。但不知是無意還是有心,在日本的相關報道中,似乎連篇累牘地都在強調有望解決“有無”,卻無人在意“成本”。...
我們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從黨安排!” - 天天要聞

我們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從黨安排!”

今年11月,曾經的八路軍女戰士付瑞芝將迎來百歲生日。此刻再次回眸革命戰鬥中的烽火硝煙,抗戰歲月無疑是濃墨重彩且令人銘記的篇章。1925年11月,付瑞芝出生在山東臨沂蒼山縣(今蘭陵縣)湧泉村。
原來它與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 天天要聞

原來它與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都在說長安的荔枝,我大吳越的楊梅表示不服。 當真不服。明朝的李東陽稱楊梅“價比隋珠”,因為在京城想吃到它實在不易——荔枝運到京城,不過是“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