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眾人皆知,下一句才是經典,它是什麼?

2021年07月27日22:12:42 歷史 1633

小時候我們經常被教育要學會團結,因為人多力量大,而大人們拿來教育我們的話往往是這句“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可以說這句話已經是眾人皆知了。不過實際上這句話後面還有一句,那才是經典,你知道是什麼嗎?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眾人皆知,下一句才是經典,它是什麼? - 天天要聞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句話的本意就是說雖然諸葛亮非常聰明,但是只要我們人多,一起思考,集思廣益,最終就能想出超越諸葛亮的計謀,這話常常被用來告訴人們要團結一致,一起想辦法,不要各行其是!

事實上,在這句俗語中,三並不是特指三個,而是泛指很多!在中國古代社會中,經常是用三來指代更多的意思。俗語中皮匠其實也並非是做皮子的工匠,而是指“裨將”,也就是古代軍中的副將!為何這麼說呢?我們可以從諸葛亮的職業來看。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眾人皆知,下一句才是經典,它是什麼? - 天天要聞

諸葛亮雖說是精通天文地理,但是他後期最主要的還是行軍打仗,給人最深刻的印象也是軍師,負責戰場出謀劃策,那麼一個戰場的謀士又怎麼會和臭皮匠扯上關係呢?很明顯,這種對應是錯誤的。而裨將乃是軍中的副將,也要負責行軍打仗,負責日常軍隊的指揮,甚至還會負責戰略的制定,當主帥拿不定主意時,裨將也可以幫忙出謀劃策,所以說才會有三個裨將一同出謀劃策,便能頂得上諸葛亮的計謀這個說法了!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教育我們要團結一致,一起群策群力,那麼大家知道這個俗語的後一句是什麼嗎?

一顆老鼠屎,必壞一鍋湯

事實上,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後一句乃是一顆老鼠屎,必壞一鍋湯!而這後面一句其實比前句還要更為經典!

一顆老鼠屎,必壞一鍋湯,這句俗語其實也是來源於三國!關於它的來源,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馬謖,一種說法是黃皓!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眾人皆知,下一句才是經典,它是什麼? - 天天要聞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可以說是成功率最高的一次北伐!自劉備打輸夷陵之戰後,蜀漢國力大減,以至於整個曹魏朝堂對蜀漢都做出了錯誤的判斷,認為蜀漢短期內根本無法恢復實力,於是他們把魏國的主力都調往了東邊,去準備和東吳的作戰了。哪知道諸葛亮天縱奇才,竟然短短數年就恢復了蜀漢的實力,並直接出兵進攻了魏國的隴右地區。當時魏國軍隊防備不足,諸葛亮很輕鬆就打到了隴右,整個隴右五郡直接投降的三郡,看起來諸葛亮已經是勝算在握了。

眼看諸葛亮來勢洶洶,魏國急忙派出援軍前來增援,諸葛亮也知道魏國必來援軍,他此時需要的只是時間,於是他力排眾議,選擇讓馬謖統兵守衛街亭,阻擋魏軍的援助步伐。結果馬謖不據城力守,也不當道下寨,而是跑到山上去了,被張郃截斷水源,打得大敗,街亭失守!而街亭一丟失,諸葛亮就面臨後路被斷的危險,所以他被迫放棄了隴右,只能無奈撤退,原本勝券在握的北伐也宣告失敗了!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眾人皆知,下一句才是經典,它是什麼? - 天天要聞

此戰中,最大的責任人便是馬謖,要不是他瞎搞,街亭怎麼會失守?北伐怎麼會失敗?於是後人總結出了一顆老鼠屎,必壞一鍋湯這句俗語,用來形容團隊中的敗類,希望團隊中儘早踢出這種人!

除了馬謖的這種說法,俗語的來源還有可能是黃皓!黃皓是蜀漢的大宦官,深受劉禪的信任與重用,在魏國調兵遣將,準備進攻蜀漢時,姜維原本已經主動告知了劉禪,說出了魏國的異動,想要劉禪增兵,提早做出防備。結果他的請示被黃皓截留了,黃皓直接告訴劉禪不用擔心,沒啥大事,導致劉禪未能及時增兵防備,整個漢中被迅速攻佔,蜀漢軍隊被死死壓制在劍閣。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眾人皆知,下一句才是經典,它是什麼? - 天天要聞

另外由於黃皓專權,搞得蜀漢內部離心離德,所以當鄧艾兵臨城下時,蜀漢內部竟然沒人想要為國家盡忠,大多數人都是想的逃跑或者投降,可以說,完全是黃皓這顆老鼠屎把整個蜀漢朝堂的這鍋粥給污染了,搞得大家都不願意再為蜀漢賣命了!事實上,這句俗語就是意在告訴後人,對於團隊中的老鼠屎,一定要及時清理,不然將會污染整個大環境,降低團隊的戰鬥力!

結語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意在告訴我們要團結一致,群策群力共同想辦法,這樣想出來的辦法就有可能超過諸葛亮。而後一句一顆老鼠屎,必壞一鍋粥則更為經典,意在告訴我們對於團隊中的敗類,一定要毫不猶豫清理,不然肯定會影響整個團隊的和諧與戰鬥力!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演義》)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2666》譯者趙德明逝世,享年85歲 - 天天要聞

《2666》譯者趙德明逝世,享年85歲

據世紀文景出版社消息,翻譯家、北京大學西語系教授趙德明先生,於2025年4月3日逝世,享年85歲。 趙德明先生。 趙德明先生曾任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西班牙語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遼寧文學院客座教授、解放軍藝術學院客座教授、青島大學外國語學院西班牙語系教授。前些年,中國掀起波拉尼奧閱讀熱潮,而波拉尼奧的代表作《266...
清明插柳 歲歲念情清明門前插柳的傳說 - 天天要聞

清明插柳 歲歲念情清明門前插柳的傳說

清明節的時候,人們都會采一束新鮮柳枝插在門前,這是為什麼呢?從前的時候,在一個古老的小鎮,有個叫阿成的孩子,他和爺爺一起生活。爺爺是鎮上最懂節氣和傳統的人,每到清明節,他都會帶着阿成做各種特別的事,其中最讓阿成期待的,那就是在門前插柳枝。
為什麼張無忌不能把那麼多女孩都娶了? 又不是只能一夫一妻! - 天天要聞

為什麼張無忌不能把那麼多女孩都娶了? 又不是只能一夫一妻!

是張無忌不肯收嗎?是人家不肯被收!張無忌自己想:“這四位姑娘個個對我情深愛重,我如何自處才好?不論我和哪一個成親,定會大傷其餘三人之心。到底在我內心深處,我最愛的是哪一個呢?”因為彷徨難定,於是“只得逃避”:“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盡想這些兒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之文化中華·思政“新”講|文山故里高唱《正氣歌》 - 天天要聞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之文化中華·思政“新”講|文山故里高唱《正氣歌》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清明前夕,江西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中心小學上百名師生前往愛國英雄文天祥陵園祭奠。帶隊老師為學生們講述了文天祥的故事,並鼓勵學生學習文天祥以身報國的民族氣節和愛國主義精神,刻苦學習、掌握本領,為中華民族復興奉獻力量。作者:黃和遜、王永鋼、陳啟道新華社音...
英烈不朽·青松下的守護者丨黃崖洞下的英烈守護者 - 天天要聞

英烈不朽·青松下的守護者丨黃崖洞下的英烈守護者

在太行山深處的黃崖洞烈士陵園,陵園守墓人80歲的趙乃堂如往常一樣,每天清晨都會拿起掃帚和毛巾,開始一天的守護工作。自1991年至今,他已在這片安葬着40多位黃崖洞保衛戰烈士遺骸的土地上堅守了整整34年。趙乃堂告訴記者,他的父親曾為八路軍運送糧食、打掃戰場,參與了黃崖洞保衛戰後的烈士安葬工作。從小聽着英雄故事長...
李淵、李世民與李建成父子三人地府交心對話 - 天天要聞

李淵、李世民與李建成父子三人地府交心對話

李淵:二郎世民…李世民:請稱我太宗文皇帝。李淵:你做了皇帝,我也是你爹。李世民:若非你是我爹,你怎會有那般逍遙的太上皇晚年生活,生命的最後幾年還留給我三十幾個弟弟妹妹!李淵:二郎,這都是做戲,都是你這小子逼朕的!李世民:你我之間,錯的是父皇
血染沂蒙的“外國八路”希伯 - 天天要聞

血染沂蒙的“外國八路”希伯

希伯,中譯全名漢斯·希伯,筆名亞細亞人,德國人。1897年6月13日出生在原奧匈帝國的克拉科夫,後定居德國,讀大學,加入德國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