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經濟更加發達,政治中心卻大多在北方,看戰略地位便可見一斑

2021年06月11日23:01:42 歷史 1925

前言

在中國封建歷史時代,王朝的分裂與統一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種循環現象,正所謂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就是這個道理。

這也是為什麼在古代封建王朝循環論和宿命論,如此盛行的重要原因,且不說這種觀點在今天人們看來有多麼荒謬,但是縱觀整個中國幾千年的王朝發展史,似乎這種宿命論和循環論,有它自己的一個思想來源。

南方經濟更加發達,政治中心卻大多在北方,看戰略地位便可見一斑 - 天天要聞

曾經有位名人曾說過:存在即合理,的確,這種頗富哲理性且具有一種機械主義內涵的話語,似乎並沒有得到大部分人的認可。

但是古代那種機械唯物主義以及形而上的思想理論,卻在當時具有非常重要和顯著的影響,甚至成為封建統治階級藉此控制人們思想,大肆推進思想高壓統治的輿論基礎。

從維護封建王朝的統治,以及統治集團的核心利益來看,這種思想的確有它存在的合理性。

南方經濟更加發達,政治中心卻大多在北方,看戰略地位便可見一斑 - 天天要聞

北伐的成功率大幅低於南伐

談到王朝的合與分,我們就不得不接觸到一個非常敏感,卻又繞不開的詞彙,那就是農民起義

在建國初期,農民起義作為歷史學研究的五大金花之一,其對學界的進步與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當然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流思想,馬克思主義史學甚為流行的時代,農民戰爭史理所應當成為為此前廣大人民翻案,承認他們對歷史發展的絕對推動作用的有力武器,當然那也是史學界未實現全面開放,而存在的一種封閉表現。

隨着新時代的來臨,中國史學研究也在歐美史學研究思潮的推動和影響下,出現了巨大的變革。

南方經濟更加發達,政治中心卻大多在北方,看戰略地位便可見一斑 - 天天要聞

最為明顯的就是史學研究角度、思想以及方法,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創新與發展,農民戰爭史自然也就很少出現了,但是其對於古代王朝改朝換代,卻依然具有重要作用。

存在一種現象,那就是往往由南向北的征伐勝率會低於南下討伐,這種現象斷然不是偶然,這與糧草轉運以及地理地形有着密切的關係。

北軍南伐更容易獲得補給

那您可能會不太理解了,南方物產更為富饒,而且南方的經濟發展也超過北方,按理來說,不論從糧草產出,軍費籌集上,都應該是南方更加有優勢才對,為什麼南軍北伐時卻更容易失敗呢?

南方經濟更加發達,政治中心卻大多在北方,看戰略地位便可見一斑 - 天天要聞

上述說法的確沒有問題,可是,糧草富饒不等於轉運方便,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南軍北伐時,需要攜帶糧草輜重出兵,一旦達到北方糧草被劫,或者戰爭陷入僵持,那就很難就地獲得補充。

這就使得北伐難度更高,反之,北方軍隊向南征伐時,由於南方糧草經濟富足,北方軍隊補給更加方便快捷,相比之下,優勢更加突出。

強大的軍力才是最根本的勝利保證

自古以來,軍事作戰一直都是王朝更替的重要催化劑,這不僅僅是在中國古代中原王朝的內部出現,在漢族與少數民族政權之間同樣也是頻頻出現的。

中國地大物博,這使得在科學技術不發達、人類能力頗為有限的古人,不得不在心理和身體上,選擇對自然妥協。

南方經濟更加發達,政治中心卻大多在北方,看戰略地位便可見一斑 - 天天要聞

不管政治手腕有多麼強悍,但是如若缺乏了必要、甚至是強大的軍事基礎,作為加持的話,那麼這也只能算是狐假虎威。

畢竟軍事力量才是看得見摸得着的實力,這對於一個王朝政權的穩固,起着至關重要的保駕護航作用。

因此,不論是北伐還是南下,兩種方向不同的軍事作戰模式,歸根結底還是為了提升封建統治集團的地位、實力,以及滿足政治需要的。

南方經濟更加發達,政治中心卻大多在北方,看戰略地位便可見一斑 - 天天要聞

由北向南作戰叫做南下,而由南向北作戰叫做北伐,南下與北伐實際上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兩個不同的概念,雖然同為封建戰爭的重要階段和模式,但是各自所遇到的結果,特別是勝負率差距卻是非常明顯的。

評價

總體上來看,南下的勝率要比北伐的勝率高一些,並且大多數封建統一王朝,都是由北向南逐步實現建立的。

這就與中國古代的自然地理和軍事要素,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的,北方相較於緩和的地形地勢為軍事作戰提供了更為穩定的戰略環境。

南方經濟更加發達,政治中心卻大多在北方,看戰略地位便可見一斑 - 天天要聞

與此同時,糧草轉運作為軍隊長期和跨區域作戰的重要支撐要素,自然也會因為南北截然不同的自然環境,而起到正面或者負面的作用。

再加上傳統王朝政治中心,在北方地區根深蒂固,這就必然為北方大軍南下遠征,提供了更為“理直氣壯”的政治動力。

參考文獻:《史記》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 天天要聞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報道稱,普京最近向俄羅斯的一批精英通報,談判進程還要花很多時間。這是記者法麗達·魯斯塔莫娃和馬克西姆·托夫凱洛在名為“法里日報”的電子新聞簡報中報道的。該新聞簡報專門報道有關克里姆林宮的消息。這兩名記者曾為《紐約時報》《每日電訊報》和《福布斯》雜誌等媒體供稿,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 天天要聞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天津具有重要的地理意義,不少好該公墓都建於此,光是國營公墓就有十四家,公益性的有二三十家,選擇十分豐富。當然了,如果要選購的話,還是應當注意一些細節,尤其是初次購墓的客戶。
北倉墓地有什麼墓地可選 - 天天要聞

北倉墓地有什麼墓地可選

為了便於市民選購和來往交通便利,天津基本每個區都建有公墓。天津共有國營公墓14家,那麼北倉有什麼好的墓地可選嗎?北倉好幾家公墓已經飽和了,但是靠近北倉的兩家公墓都是在售狀態,這兩家分別是天津憩園、西城寢園。
天津國營公墓發展情況 - 天天要聞

天津國營公墓發展情況

天津是北京門戶,地理位置意義重要,這片土地上也建有不少不錯的公墓,光國營公墓就有十四家。那麼在人口老齡化趨勢嚴重的當下,國營公墓的發展情況如何呢?天津這14家國營公墓不是全部都對外出售,其中有的已經飽和了,也就是不再對外出售或者是墓位緊張了
捷克古代的紅色處女軍了解一下 - 天天要聞

捷克古代的紅色處女軍了解一下

你是否聽聞過 “紅色處女軍” 的故事?這可是一支極為獨特的軍隊,成員皆為未婚處女。9 世紀初,捷克女王麗布施組建了一支特殊的私人衛隊,其成員均是未婚處女,“紅色處女軍” 就此誕生。衛隊隊長普拉斯妲對男人懷有極度的仇視,她只效忠於女王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