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儒風君 · 望舒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中有一段對話:
“世界到底有多大?”
“如果思維是一堵牆,世界就在牆的另一邊。”
可見,一個人的思維,決定了命運。以下5個頂級思維,如果你擁有3個,就不是一般人!
01
溝通性思維
有一次,孔子和弟子們一連多日缺少糧食,大家飢腸轆轆。
孔子的得意弟子顏回出去找了一些米在煮飯。飯快熟的時候,孔子親眼看到顏回把手伸到鍋里,抓了兩把米塞進嘴裡。
孔子立刻感到不悅,心中暗想:大家都稱讚顏回多麼有美德,還是自己最信任的學生,怎麼能做出這種事情?
但是,他裝作沒看見。
等到顏回請孔子吃飯時,孔子說:“剛才夢到祖先來找我,讓我把乾淨的米飯祭奠祖先。”
顏回立刻慌張地說:“不可以的,這鍋飯我已經先吃了兩口。”
孔子說:“那是為什麼呢?”
顏回說:“剛才有灰掉在鍋里了,染上灰的飯扔了又太可惜,我只好抓起來給吃了。”
孔子一聽,恍然大悟。如果不把話說開,孔子肯定會對顏回有看法。
可見,溝通性思維多麼重要!
如果人與人之間,多一些溝通,就會避免很多誤解。
無論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溝通能力都是人與人關係的紐帶。
人們在溝通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更加了解別人,還能從互動中重新認識自己。
02
批判性思維
有一個人很想打噴嚏,卻一時打不出來,就對着天空看太陽。
周圍的人看見他抬頭看天,以為天上有什麼稀奇東西,也往天上看。
不一會兒,周圍聚集了一大群人。
他們一邊往天上看,一邊互相打聽着:“天上到底有什麼?”
大家都說:“不知道啊。”
這時,第一個看天的人突然打出噴嚏來了。他對大家說:“天上什麼也沒有,我只是想打個噴嚏。”
這個故事看似荒誕,其實,生活中很多人人云亦云,沒有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
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各種海量的信息充斥而來。同樣一件事情,有許多不同的觀點。
真正厲害的人,會先了解這些信息來源的可靠性,然後進行分類、篩選、分析和推理,再對信息進行深入地思考和探究,最後得出自己的判斷。
在生活中,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因為善於思考,所以不會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總能搶先一步,贏得機遇。
03
利他性思維
大家都熟悉一個故事:地獄裡一群人吃飯,每個人都拿着勺柄很長的勺子。因為勺柄太長,無法把食物遞到嘴邊。所以,他們只能望着豐盛的食物挨餓。
天堂里的人吃飯,用的勺子同樣勺柄很長。所不同的是,他們盛到的飯菜,不是努力往自己嘴裡放,而是喂到別人嘴裡。同樣的餐具和同樣的飯菜,天堂里的人都能酒飽飯足。
利他性思維,是一種超級正能量。
擁有利他思維的人,不是單打獨鬥,而是在自己身邊組成一個團隊。大家齊心協力,彼此成就。
人,本來就是社會性動物,不可能脫離群體獨自生存。
一個有利他思維的人,凡事懂得為他人着想,別人也會不遺餘力地回饋。
反之,有些人自私自利,只關注自己利益的得失,就會漸漸陷入故步自封的境地。
04
復盤性思維
聯想創辦者柳傳志在每一次公司生死存亡之際,都能夠力挽狂瀾。那麼,他化險為夷的秘訣是什麼呢?
柳傳志說過:“我對自己的評價是,智商中等偏上,情商較高,和別人比也不是有特別巨大的優勢。那我的優勢是什麼呢?是勤於復盤。”
聯想的每一個重大決定,都能夠看到復盤的影子。
正因為柳傳志擁有強大的復盤能力,所以無論風雲如何變換,他依然創造了中國商界的神話。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無論是一個團隊,還是普通人,都要學會復盤。
做錯事時復盤,能及時發現問題、知錯能改,避免重複出現錯誤;
做對事時復盤,能梳理一個完整的經驗,實現更快地自我成長。
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復盤與磨刀類似。先花時間磨刀,才能真正提高效率。
因此,復盤,可以避免人陷入“無效勤奮”的循環,是一個人積累經驗、實現自我成長的最快方式。
05
變通性思維
張三和李四兩個村民一起上山去撿柴,他們在山裡發現了兩大包棉花,都非常高興。
棉花比柴火值錢多了,他倆一人背了一包棉花往家走。
走着走着,張三看到山路上有十多匹上等的細麻布,就放下了棉花,準備去背細麻布。
李四卻認為自己背着棉花已經走了這麼多路,如果把棉花丟下,前面不就是白辛苦嗎?
因此,他堅持不聽張三的話,倔強地背着棉花往前走。
又走了一段路,他倆竟然發現地上有許多金子。
張三趕快放下肩上的細麻布,還勸李四也背金子回家。
可是,李四依然不願意丟下棉花。他還懷疑:“黃金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張三怎麼也勸不動他,只好自己拿着黃金往前走。
走到山下,忽然來了一場大雨。李四肩上的棉花吸飽了雨水,他用盡渾身的力氣,怎麼也背不動,只好空着手往家走。
張三和李四是一模一樣的境遇,為什麼最後的結果不同呢?
在面對抉擇的時候,李四不懂變通,而張三每次都能夠運用智慧做出正確的判斷。
現代社會競爭如此激烈,如果沒有變通性思維,只能一條道走到黑。
變通性思維,可以打破傳統的思維模式,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路。
如叔本華所說:“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思維。普通人,想要實現人生的躍遷,就要打破思維的囚籠,拆掉思維的牆。”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果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