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要你產品立得住,坐在辦公室里,都不愁沒客戶沒銷路。
現在,必須出去跑,甚至必須自己跑。可就算這樣,業績也不一定有多少起色。
幾個季度下來,總有一種感覺:以前的很多做法,好像不管用了。
只能眼看着獲客成本越來越高,毛利越來越低,同質化越來越明顯……
大家都在卷。大家都好難。到底還要怎麼做,才能重新把營收做上去?
當外面的大環境變得越來越不確定,科技在變,生活方式在變,消費者的想法和做法也跟着在變,我呢?我該怎麼變?怎麼變,才能跟上新趨勢?

一、外面的世界已經在變了
首先,為什麼從前的做法,沒辦法為我再帶來增長?
因為從前的做法,針對的是從前的世界。
今天,外面的世界已經變了。
有些因素的變化,就算影響到了我的增長,我也確實沒辦法。
比如氣候,戰爭,乃至人口結構的老齡化,國際貿易大環境的區塊化…
這些因素,以前在“對我有利”時,會被叫作:紅利。人口紅利,流量紅利,政策紅利…
可是紅利,本質上是一種運氣,是不確定的,是會消失的。
消失了怎麼辦?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不靠紅利,不靠運氣,也依然能有增長,依然能賺到錢?

二、現在是市場需要精細化,深度化
往大了說,這是提升顧客生命周期,做高顧客終身價值,深耕單客經濟。
但本質上,就是做好一件事:好好經營你的顧客。向他們交付更大的價值,來換得你自己更大的增長。
紅利消失,不靠運氣時,你還可以,讓自己更精準,更深入,從而更高效地經營好自己的顧客。
三、要懂得數字化運營
同樣的,今天的消費者,從決策到產生購買慾望,到產生興趣,到互動,到購買到評價,整個過程都已經被數字化了。
這些以前沒有,現在卻因為技術的進步可以被沉澱下來的數據,一旦在商業世界裡被開發,被收集,被整理,被分析之後,就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機會。
你的潛在顧客,在決定買不買你的產品時,到底做過些什麼動作?帶着什麼樣的心態?走過了一條怎樣的決策路徑?
誰能更好地通過數據,做出更準確的洞察,誰就有更大概率,能創造出更適合顧客的產品,提供更被顧客需要的服務,從而讓自己得到更大的增長。

四、學會適應變化,干法也要跟着變。
產品品類不一樣,顧客人群不一樣,消費路徑也會不一樣。
要經營好顧客的你,要做的事,自然也不一樣。
外部環境在變。干法也要跟着變。
以前,靠紅利,靠打開知名度,就可以看見增長。
現在,不靠運氣,但卻有了數字化,就基於數字去找認知,找答案,找解決方案。
這種解決方案,不僅是靜態的消費者畫像,還可以是動態的消費者決策路徑。
每一個環節,背後都對應着一個策略,一個任務,一個你可以進一步促進交易的機會。
每一種環節的組合,都是一條顧客的決策路徑,也藏着他們的動機、心態和行動。

看懂這些,就有機會進一步看懂你的顧客,看懂他們每一個環節里的需求。
而這些背後,都是你的增長機會。
系統地看,踏實地干,練好基本功,就能抓住機會,更精細、更深入地做高你的顧客價值,提升你的營銷效率,看見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