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一入深似海,從此再非平凡人,古代的秀女一旦進入皇宮之中之後,就成了皇帝的私人物品,至此她們的人生目標,就從嫁個平凡人,生兒育女,變成了如何吸引皇帝的注意,如何爬上許多女人夢寐以求的龍床。
《美人心計》中,皇帝喜歡玩羊車在宮內四處亂跑,而有心的妃子則是在自己宮門前放上竹葉並撒上鹽水,羊車到此自然停下,而此女也是順利成章的爬上了龍床。
古代的皇帝女人眾多,上了龍床只是第一步,這些女人一旦懷上皇子那可是母憑子貴,而在沒有廢除陪葬制度的時候,妃子若是沒有懷孕,大抵逃不過進陪葬坑的命運。
陪葬制度
殉葬制度起源於奴隸社會,殉葬者多為被殺或自殺,從宋金遼時期,以後宮活人為帝王殉葬又一次開始風行,到元朝時期達到高潮,到明英宗時期被廢除,清代初年殉葬又一次開始,直到康熙在位才下令廢止。
然而,清代殉葬制度在民間並未完全廢止,朝廷甚至表彰為丈夫殉葬的妻子,稱呼她們為烈女,更是專門立下貞潔牌坊,終清一朝,殉葬制度並未廢除。
殉葬制度的思想由來已久,在商朝的時期,人們相信,人死以後,靈魂會生活在另外一個世界,墓穴是主人在另一個世界的住所,所以,一切按照生前的各種布置,其中,廁所更是墓穴的重中之重。
為了這些主人到了地下依然能夠有人伺候,就有大量的奴隸跟着一起殉葬。武士、駕車的、養狗的、伺候人的,各種奴隸應有盡有。
時間來到秦國時期,此時,傳承千百年的人殉制度,因為商鞅的到來而出現了改變,然而沒過多少年,秦始皇去世,又一次開啟了人殉制度,規模之大,世所罕見。
秦二世下令後宮嬪妃未生子女者一律殉葬,而許多為秦始皇修建陵寢的人,也被活活悶死在墓穴里,由此計算,秦始皇墓中殉葬者數以萬計。
漢唐時期,由於先進的文化,殉葬制度一度被廢除,他們只是讓附近的皇親國戚和達官顯貴死後,將墓穴放在皇帝墓穴相對較近的地方陪葬。
從唐朝以後,幾百年時間裡,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先後登場,他們都有傳統的人殉制度,中原人殉制度再度興起,以至於在元朝達到高潮。
明朝時期皇親國戚依舊保留了人殉制度,女人在大好的年華,就被迫被活埋,在十分痛苦中窒息或者餓死,但也因此,給陵寢中的那些女人們留下生的可能。這個制度到清代的時候依舊保留,才引出了本文的主角,一個叫阿蓮的侍女。
活殉人不死
古代的時候,皇親國戚對於權利和金錢的慾望達到了高峰,很多的人都把生前的所有物一股腦地帶到了地下。
就比如說漢朝的時候,三分之一的GDP都被這些達官顯貴帶到了地下,漢朝滅亡了之後,很多諸侯因為缺少軍費,就把目光打到了那些墓穴上。
三國時候,曹操甚至專門組建了一支隊伍叫摸金校尉,尋龍摸金找的就是地下埋藏的漢朝財富。
到了清朝時期,有這樣一夥盜匪,他們盯上了一個剛剛下葬的貴妃的墓穴。這個貴妃生前備受寵愛,於是咸豐皇帝直接在她的口中放入了一顆價值連城的夜明珠,而這個也是這伙盜墓人的主要目標。
摸金探穴打盜洞,這夥人憑藉著自己的經驗勝利地找到了這個墓穴的所在地,按照經驗,他們放了一支火把下去。
看過盜墓小說的都知道,火把熄滅,代表着墓穴中缺乏氧氣,幾人心中一緊,但是看着近在咫尺的財寶,心一橫,索性走了進去。
剛進來,盜墓賊就心裡突突的,卻不曾想,眼前突然閃過一個黑影,幾人以為是神仙怪力,嚇得連忙往上跑。
第一個人因為撞到石柱上當場死亡,第二名隊友死在了同伴的揮刀亂砍之下,最後一個人見狀嚇得魂魄都要出竅了,跑的時候,一腳踩空摔了下去,到此這伙兒盜墓賊全軍覆沒。
一切塵埃落定,這個黑影終於緩緩走了出來,她是這位貴妃娘娘的活殉,丫鬟阿蓮,不甘心死在這裡的她,靠着墓穴中的蛇,扛過了一個月。她本以為再無出頭之日,這伙盜墓賊的出現,為她提供了生的可能。
她跑向盜墓賊留下的盜洞活了下來,自古以來,活殉者數不勝數,但像阿蓮這般命運的絕無僅有。
殉葬制度的廢除者
清朝時期,康熙皇帝雖然廢除了殉葬制度,但實則終清一朝殉葬不止,而真正意義上廢除殉葬制度的,反而是“大明戰神”明英宗朱祁鎮。
明朝時期的土木堡之變,一舉葬送了大明的大好國力,成為了大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而這場戰役的發起人是明英宗。
正是這場戰役失敗的罪魁禍首,以優勢兵力進攻敵方,反而因為昏招頻出,被絞殺的全軍覆沒,而他也被後人揶揄為“大明戰神”。
也正是在瓦剌生活的那段時間,徹底讓他變得成熟,回到大明之後,經過奪門之變,他重掌皇位,在登皇位的他勤政處事,並在死後留下遺詔,廢除自明太祖開始的宮妃殉葬制度,由此,明朝真正意義上的殉葬制度徹底結束。
殉葬制度是傳統文化中應當棄之的糟粕,千百年來,多少能臣武將,多少無辜女性都被慘遭荼毒。
後世殉葬的後宮女子大多為十八九,二十幾歲的年紀,人生剛剛開始,就被迫中止,這一切是生活在現代的大家無法想象的。
在心痛這些人的悲慘遭遇時不禁十分感慨,大家有幸生活在生而為人,人人平等的最好的時代,殉葬這種野蠻的制度,並沒有出現在大家的生活里,早就被掃進了歷史的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