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花有台縫紉機”,被那麼多人誇還寫成詩的阿花是誰?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黃玉環

一件好好的羽絨衣被鉤破,巧手阿花有台繡花機,給衣服點綴美麗的花朵,收費80元。

一條新褲子買來才發覺太長了,巧手阿花有台縫紉機,她給你一量一剪,收費10元。

阿花會做很多事,做什麼都手腳快,但她說,今年買新衣褲的人少了。

……

昨天,杭州富陽的陸桂雲女士在一家繡花店修剪褲子時,為店主“阿花”寫下這段散文詩。

發到朋友圈後,引起不少人共鳴。

“阿花干這活已多年,是個勤快、善良的好女人,點贊。”

“這家店確實不錯,我也去過好幾次了。”

被這麼多人誇獎的“阿花”究竟是誰?

1月17日,潮新聞記者聯繫上了她。

陸桂云為“阿花繡花”店寫的詩 受訪者供圖

一家沒有招牌的繡花店

已經開了27年

“阿花”的繡花店藏在富陽老街周家弄里。

店鋪不大,擺下縫紉機、繡花機後,可活動的空間不多了。門口沒有專門的招牌,只在玻璃移門上貼着“繡花”二字。

路人不會知道,這家樸實無華的小店已開了整整27年,以其精湛的手藝和實在的服務,在周圍居民心中留下了歲月記憶。

“阿花”本名俞美華,來這裡找她的人,因為“繡花”二字,都習慣叫她“阿花”,她欣然接受。巧的是,“花”與“華”剛好諧音。

“我是到杭州學的手藝,在閘口綉服廠從學徒做起,幹了兩年半,後來慢慢有點會了,自己出來開了店。”回憶過往,俞美華有些感慨,“沒結婚就開了,現在女兒都24歲了。”

沒有店招的繡花店 受訪者供圖

繡花店剛開時生意並不好,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啥是繡花。不過,勤勞肯乾的阿花有自己的辦法。“我姐也是做這行的,很早就開了裁縫店,我就到她那裡打下手,慢慢地,改褲腳、修拉鏈這些就都會了。”

她把學來的手藝帶回自己的小店,隨着服務範圍拓展,生意漸漸好了起來。很多人發現,阿花做事踏實靠譜,手藝一流,找她修改的衣褲,基本挑不出毛病,口碑就這樣傳開了。

這時,很多人才知道,她的主業其實是繡花。“有些人褲子摔破了,或者羽絨服上勾出了一個洞,就會找過來了。”

俞美華說,繡花手藝需要時間積累,更在於對細節的追求,“不同的破口,適用不同的類型的花,先要把花畫出來,然後考慮怎麼把它綉上去。”

一次“繡花”經歷

她們成了20多年的老朋友

老顧客張彩霞,因為一次偶然的“繡花”經歷,和阿花成了20多年的老朋友。

“那時候我兒子還在上初中,體育課上不小心把一條名牌褲子摔破了。那是我一個朋友送他的,他一直很喜歡,所以十分心疼。”

面對這個破洞,張彩霞無能為力。這條褲子只能暫時被閑置了。

有一天,她偶然經過周家弄,被門上“繡花”兩字吸引,抱着試試看的態度走了進去。

“走進去之後,我看到阿花正在專註地繡花,便詢問她能否幫忙修補褲子,她點頭了。”

後續,張彩霞再去,阿花接過褲子仔細查看,提出了一個巧妙的方案:在褲子上綉上拼音字母,既遮蓋了破洞,又增添了一份獨特性。

工作中的“阿花” 受訪者供圖

張彩霞半信半疑地將褲子留下了,幾天後再回來時眼前一亮——原先的破洞完全被拼音字母遮蓋,絲毫沒有突兀的感覺,“就像原來就有的一樣。”

她把褲子拿回去給兒子。“兒子很喜歡,還說這是媽媽給他的一份特別禮物,後來這條褲子他又穿了好幾年。”

這以後,張彩霞便經常光顧,買來的衣服大了,毛衣上破了個洞,都會送到阿花這裡。不管什麼問題,總是難不倒,“她手藝真的很好,人又實在。”

“阿花”的繡花店

能修改衣褲,更充滿溫情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阿花的繡花店,是個充滿溫情的地方。堅守這麼多年,許多人不僅是來修補衣物,更是來尋找一份回憶和情感寄託。

“朋友送了我一條網購的褲子,穿起來有點大了,昨天我就送到阿花這裡改一下。”另一位老顧客陸桂雲說,此前她已有一年左右沒來。

和阿花的對話中,得知店鋪今年的生意有點下滑,所以急忙寫下這首散文詩,幫她在朋友圈推廣。

“阿花”的手藝 受訪者供圖

在陸桂雲看來,阿花是個很聰明的人,總是能想出各種巧妙的方法滿足顧客需求。“這麼好的小店,真希望她能一直開下去。”

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阿花依然保持着樂觀的態度。

“我會的東西比較多,這兩年生意雖然沒以前好,但堅持下去總是沒問題的。等女兒成家了,需要我去幫她帶小孩,說不定就不幹了。小孩如果不需要我帶,有她公公婆婆帶,我做得動肯定要做。”俞美華說。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