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年紀輕輕得了流感,邁到生死邊緣!

普通人眼中的“小病”流感,從來就伴隨着危險的陰影,年僅28歲的孔女士和34歲的趙先生都先後感受到了疾病的兇險,邁到了生死邊緣。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急診醫學科雖然經歷了兩次搶救成功,卻依然心有餘悸,特別提醒中青年人千萬不要小覷小毛小病,也不要讓身體輕易地去“扛”發熱、咳嗽等癥狀,認真對待身體的每一次不適與報警。

一名患者在搶救中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病毒性心肌炎+流感

“代班心臟”上崗五天

年僅28歲的孔女士(化名)因劇烈活動後1天出現胸悶伴高熱的癥狀,前來上海新華醫院急診科就診,系列檢查提示,她患上了病毒性心肌炎、甲流感染。然而,病情急轉直下,她心功能迅速惡化,全身濕冷、心源性休克、心臟泵衰竭。很快,心電監護出現了室顫,呼吸心跳驟停……

上海新華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高成金、副主任葛勤敏立即帶領值班醫生給於患者心肺復蘇、電除顫、氣管插管等一系列搶救措施,但孔女士始終未復蘇成功,命垂一線。

ecmo示意圖

“ecmo!”兩位專家當機立斷,並將患者迅速由搶救室轉入急診icu,李永德主治醫師首先成功植入臨時心臟起搏器,陳涼副主任醫師和醫院ecmo團隊即刻到位,迅速完成股靜脈、股動脈置管,啟動va-ecmo。

奇蹟出現了,當天下午孔女士睜眼、有了指令性動作。經過5天的嚴密監測和守護,患者心功能完全恢復,順利撤除ecmo,“代班”心臟功成身退,目前患者渡過了腦復蘇關、aki關、創面感染關,病情穩定,正在進一步康復中。

流感引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40多天生死考驗

類似的病情快速變化也出現在34歲的趙先生身上。他因發熱伴咳嗽、咳痰、氣促,本來想去看門診,可在路上就發生了呼吸急促的情況,被緊急送到了新華醫院的急診搶救室。此時,他血壓低,大劑量升壓藥物持續泵入情況下血壓仍難以維持,在氣管插管、高參數呼吸機支持的俯卧位通氣的情況下,動脈血氧分壓依然維持在較低水平,床旁胸片提示“大白肺”。

新華醫院急診醫學科陳涼副主任醫師考慮,趙先生為重症肺炎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急診醫學科高成金主任再次帶領ecmo小組攜手作戰,親自完成股靜脈、右側頸內靜脈置管,啟動vv-ecmo。“魔肺”再次立馬發揮效果,上機後僅數分鐘時間,趙先生血氧飽和度迅速回升。經過急診科醫護的精心治療,趙先生呼吸衰竭癥狀逐漸改善,生命體征趨於穩定,順利撤除ecmo。vv-ecmo的置入為患者搶得一線生機,但後續仍面臨一系列挑戰。

趙先生的這場仗打了40多天,他先後經歷了二尖瓣後葉重度脫垂、內環境紊亂、腎功能衰竭等問題,最終逐步改善了心、肝、腎、凝血及免疫功能等指標,營養得到有效支持。在醫護團隊精心治療和照顧下,趙先生日益好轉,順利出院。

專家:中青年人不要篤信身體底子

新華醫院急診醫學科葛勤敏副主任表示,中青年人不要篤信自己的身體底子。“我們在臨床中也發現一些中青年患者的病情明明到了入院治療的標準,但還是因為工作壓力或堅信自己能扛得住,堅持要回去上班。”兩位年輕人救治成功,得益於搶救室與急診icu對急危重症患者病情的準確判斷及救治的無縫銜接,利用ecmo為急危重症患者心肺功能恢復爭取寶貴時間,挽救兩個家庭。生命奇蹟的背後,也源自重症醫學、心胸外科多學科合作和急診團隊的晝夜堅守及患者家庭的信任與支持。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