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任湖南省委書記,1972年被停職審查,晚年坦言:我對不起丁盛

在我軍歷史上,有這樣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將領,他先後經歷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為革命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在1955年“大授銜”時,他已是師政委,按理可評個大校,結果卻僅授了個上校。

儘管初次授銜級別不高,但他之後的仕途卻極為平坦,不僅先後升任軍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到1970年時,他更是做到了廣州軍區副政委兼湖南省軍區第一政委、湖南省委書記。

不過,這樣的職位來得快,去得也快,短短2年後,他就被停職審查了……

到晚年時,他還曾坦言道:“我對不起丁盛”!

那麼,此人是誰呢?他與開國少將丁盛之間又有着什麼樣的故事呢?

此人名叫“卜占亞”,1918年5月出生於天津薊縣一戶普通農民家庭。

說起來,卜占亞參加革命的時間並不算早,他是抗戰爆發前夕才參加的革命,所以也談不上有什麼革命經驗,但他的學習、接受能力卻非常地強,很快就能融入到艱苦的革命鬥爭中去,並且還因表現出色屢受提拔。

抗戰勝利後不久,卜占亞奉命帶領只有半個連的兵力,到東北建昌一帶去擴大隊伍。結果,他僅用了很短的時間,就將半個連發展成了一個整團,並由他擔任團長兼政委。

後來國民黨軍進攻熱河時,卜占亞指揮這個團奮起反擊,勝利完成了保衛承德的任務。

在遼瀋戰役中,時任東野第八縱隊第135師404團政委卜占亞奉命攻打錦州的東大梁。

戰鬥中,卜占亞身先士卒、猛打猛衝,將全團的戰鬥積極性給充分調動了起來,最後僅用了極短的時間,就勝利完成了任務,殲敵近千人,受到了政委羅榮桓的表揚。

後來,卜占亞又率部參加了衡寶戰役,並一舉殲滅桂系第7軍第172師,再次受到了上級的通報嘉獎。

新中國成立後,卜占亞隨部隊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1955年回國後擔任第45軍第135師政委,同年9月被授予上校軍銜(1960年晉陞為大校)。

在革命戰爭年代,卜占亞雖屢立戰功,但職位晉陞得並不快,到1962年時,他一直是師政委,直到1963後,他才逐步晉陞為軍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成為了軍一級的領導。

當然,這也說明了卜占亞的仕途確實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

在四十二軍工作期間,卜占亞受到了時任廣州軍區司令員、開國少將丁盛的賞識,1968年3月“楊、余、傅”事件後,他更是獲得了晉陞為廣州軍區政治部主任的機會。

短短2年後,即1970年4月,卜占亞又被調任湖南省革委會副主任,並同時擔任廣州軍區副政委兼湖南省軍區第一政委,幾個月後又任湖南省委書記。

其晉陞之快、兼任職務之多,足以證明中央對他的信任。

而卜占亞也沒有辜負中央對他的信任,在湖南工作期間,他不僅穩定了湖南的局勢,還大力推動了省內工農業的生產,甚至僅用了9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湘江大橋的建設工作。

正因如此,在1971年毛主席來長沙視察時,還特地接見了他。

然而儘管如此,卜占亞還是在1972年10月被停職審查了!

在審查期間,卜占亞態度比較誠懇,如實交代了一些問題,其中還揭露了部分將領的情況,其中就包括對他的老領導——丁盛。

由於他的揭發,丁盛等人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其中有些廣州軍區的幹部,甚至從此改變了命運。所以卜占亞在晚年時,才會坦言道:“我對不起丁盛。”

後來,組織上經過仔細審查,認為卜占亞只是在湖南工作期間有過錯誤,但並沒有參與反革命活動。最後,卜占亞恢復了職務。

1983年8月,卜占亞離職休養,後定居於北京。1999年2月13日,卜占亞在北京逝世,享年8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