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武藝平平,梁山一百單八將中,他打得過的人兩隻手能數過來,然而他卻坐上了梁山第一把交椅,憑什麼?就憑他那“呼保義”“及時雨”“孝義黑三郎”的外號早已傳遍天下。
(宋江劇照)
不過很明顯,宋江的外號並非吹噓自己有多“強大”,而是包裝了自己的忠孝,而其他綠林好漢的外號則多半是自吹自擂,但凡事都有例外,梁山之上也有一位奇葩,他的外號不僅沒能讓他顯得有多厲害,反倒讓他認了另外十位好漢當爹娘。
一、自吹自擂的好漢
對於闖蕩綠林的江湖豪傑們而言,有時候給自己起一個響噹噹的名號的確是能夠解決不少麻煩,比如“豹子頭”林沖走到哪都有人知道他是那大名鼎鼎的禁軍頭領,他武藝高強,旁人一聽他這名號再看他那外貌,就知道這傢伙一定是狠角色,因為原著中的林沖可不是趙雲的模樣,更像是各版影視劇中的張飛,畢竟他是“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身高八尺”,這如何不是“豹子頭”?
(杜遷、宋萬劇照)
但更多好漢的外號則選擇了誇大其詞的說法,比如梁山元老杜遷、宋萬這兩兄弟就名不副實。
那杜遷外號“摸着天”,宋萬外號“雲里金剛”,不知道情況的還以為這是南天門的兩位天兵天將下凡來了,實際上他們這外號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僅僅只是因為他們長得高而已。
又如黃信那哥們,他外號“鎮三山”,可別說清風山、桃花山、二龍山這三座山,讓他拿下其中一座,都做不到,就不說讓他去碰武松、魯智深、楊志坐鎮的二龍山了,光是“白面郎君”鄭天壽加“錦毛虎”燕順都能將他擊退,顯然他這外號也是言過其實了。
(黃信劇照)
但還是那句話,一個牛氣哄哄的外號若助其使用者唬住敵人,那也是極好的,所以大部分好漢會選擇自吹自擂實屬正常,反倒是用外號貶低自己,那操作才令人迷惑。
筆者所指那人便是施恩。
二、唬不住人的外號
施恩這角色在故事初期還是有一定存在感的,就因為他與書中人氣最高的“行者”武二爺有過一段交集。
施恩作為孟州牢房官營之子,他也算是有點兒小權利,至少牢籠中的那些犯人都會忌憚他幾分,然而武松因殺嫂事件而被發配孟州之後,施恩卻對他頗為照顧,當然,他也不是單純的大發善心,他是有求於人,那蔣門神霸佔了快活林,他不過想借武松之手奪回自家酒店。
不過這都不是重點,重點在於他那外號,金眼彪,這是何意?
這外號似乎與林沖那種以外貌起名的情況不同,施恩的形象是“六尺以上身材,二十四五年紀;白淨面皮,三柳髭鬚”,與“彪”無關,當然,你可能都不了解“彪”是何意。
(施恩劇照)
至少在《癸辛雜識》中是這麼解釋的:“諺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獷惡,能食虎子也。余聞獵人云:凡虎將三子渡水,慮先往則子為彪所食,則必先負彪以往彼岸,既而挈一子次至,則復挈彪以還,還則又挈一子往焉,最後始挈彪以去。蓋極意關防,惟恐食其子故也。”
換言之,“彪”即是指老虎的幼子,這玩意雖然兇猛,但卻是“老虎之子”,如此一來,施恩在梁山上的處境就顯得十分尷尬了,因為梁山之上有“十隻虎”。
三、梁山十虎
這裡說的“梁山十虎”自然是不包括關勝、林沖、秦明、呼延灼以及董平這五虎將的,而是指外號之中帶虎的那十人。
首先要提到的便是外號中直接帶虎的八位好漢。
他們分別是地強星“錦毛虎”燕順、地微星“矮腳虎”王英、地周星“跳澗虎”陳達、地捷星“花項虎”龔旺、地速星“中箭虎”丁得孫、地藏星“笑面虎”朱富、地察星“青眼虎”李雲。
(王英、扈三娘劇照)
從實力設定來看,這八人自然也談不上是虎將,他們排名地煞,武功最多的二流水平,但他們卻在外號上佔了施恩的便宜。
除了外號之中直接帶虎的八人之外,梁山之上還有兩隻隱藏的“老虎”,那二人即是“病大蟲”薛永以及“母大蟲”顧大嫂。
《搜神記》中就提到過:“扶南王范尋養虎于山,有犯罪者,投於虎,不噬,乃宥之;故虎名大蟲。”
大蟲即是指的“老虎”。
當然,薛永這外號其實有兩種解讀,其一那“病”字可以做動詞用,也就是“使某人病”,換言之,他就是在吹噓自己,老虎見了自己也會變得病懨懨的,不及他威猛,但很明顯,這不符合薛永的形象,他不過是個江湖賣藝人,連穆春那等廢柴都能欺負他。
如果他外號中的“病”以形容詞來理解,倒還符合他的形象了,他就像一隻生了病的老虎,固然有幾分威猛,但實力始終是一般。
(顧大嫂劇照)
至於“母大蟲”顧大嫂這外號就算得上是名副其實了,梁山上的三位女將其實都算得上是母老虎,那顧大嫂在表弟解珍、解寶被抓入獄之後,居然敢與丈夫一同去劫獄,這膽量絕對配得上“母老虎”的讚譽。
如此一來,你可以想象,施恩在這十人面前自報家門時該有多尷尬,對方是“青眼虎”“跳澗虎”“母大蟲”,他一開口氣勢就弱了,在下“金眼彪”,猛虎之子,怕是對方都難免笑出聲來。
當然,這不過是筆者的玩笑罷了,讀故事,卻不僅僅只是讀故事,有時候換一個角度,也能發現經典中的有趣之處,這才是閱讀的樂趣,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