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沐王府:統治雲南300年的貴族,為何走向衰落?

在古代封建社會,藩王一直都是皇帝用於治理國家的一種分封手段,早期以血緣為主要系帶進行分封,但隨着皇權的高度集中,皇帝也會分封一些“異姓王”或者公爵職位用以拉攏大臣,鞏固地方統治。

著名的雲南沐王府就是明朝時期勢力最強,也是明朝最忠貞的家族,沐王府作為雲南的貴族,一直統治了雲南300餘年。

在皇權的交替更迭中,它竟也是明朝唯一一個沒被削過藩的藩王勢力,在雲南境內也一直受當地人民的尊重與愛戴。但就是如此鼎盛的沐王府,後來卻在一夕之間衰落,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沐王府的第一任主人

歷史上的異姓王,往往都是德高望重、勞苦功深並深受皇帝的信任,沐王府之所以能在明朝取得如此地位,這都離不開它第一位主人沐英的功績。

沐英,又名朱英,從其本姓便可大致推測出,他與明朝的朱姓皇室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事實也的確如此,若論起沐英的身份之特殊,他曾經竟然被視為是朱元璋認定的繼承人,是朱元璋雖非親生卻勝似親生的養子。

朱英是朱元璋仍作為起義軍時收養的一個孤兒。據說朱元璋仍在郭子興麾下效力時,一次偶然的隨軍出行遇到了一個剛死了母親的孤兒。彼時朱元璋剛剛成婚,家庭的溫馨讓他不免對這種母子離散的場景產生惻隱之心,於是朱元璋鬼使神差般地收養了這個孩子。

朱元璋夫婦給這個孩子取名為朱英,他從小就天資聰穎,善於學習,朱元璋教授給他的軍事知識他一學就會,朱元璋對這個養子越看越喜歡,常常帶在身邊教導,而這孩子後來也不負所望地成為了朱元璋征戰沙場的左膀右臂。

而為什麼朱英會更名為沐英,那都是朱元璋登基後的故事了。這個故事,也是沐王府在雲南境內成為貴族統領雲南的開端。

沐王府的起源

朱元璋登基之後,他的養子朱英在朝中可謂是風光無限,當然,這都離不開多年以來朱元璋對他的諄諄教導。但看到朱英的優秀,朱元璋心裡隱隱覺得有些不是滋味。

俗話說,人心都是肉長的,再親密無間的關係也比不上血緣的系帶,雖然長子朱標是自己親立的太子,皇位的第一繼承人,但架不住別人有二心。

於是朱元璋開始暗暗打壓朱英,但畢竟是自己看着長大的孩子,朱元璋並未下死手。有一天,他把朱英叫來,詢問朱英是否記得自己以前姓什麼。

朱英那時年紀尚小,當然不記得,於是連連作揖,稱自己深沐陛下的養育之恩,畢生都將為陛下所驅使。

朱元璋看他說的懇切,內心也有不忍,於是他就賜了朱英一個“沐”姓,他說:“既然你時時刻刻心念自己深沐養育之恩,那就賜你一個‘沐’字,讓你以後永沐皇恩吧。”

自此,朱英更名為沐英,從一定程度上打破他作為朱元璋後嗣繼位的可能性。

後來沐英屢次立下戰功,隨軍征戰收復雲南,雲南在多年戰亂下早就變得民不聊生,急需一個靠得住的臣子鎮守以安民心、恢復民生。

這時朱元璋順理成章地想到了沐英,於是他封了沐英國公的爵位,自此沐王府在雲南就開始了長達300餘年的盤踞。

沐王府的衰敗

沐王府的突然衰敗,和明朝的命運是息息相關的。明朝末年宦官奪權玩弄政術,上不正則下為亂,民間在缺乏足夠的管制下貪污腐敗行為愈加泛濫。

而彼時延續了十幾代的沐王府同樣被這種歪風邪氣傳染,沐王府已經不再是曾經那個清正廉明的政治象徵,一代一代愈加昏庸的家主讓整個家族搖搖欲墜。

尤其是在明朝末年土地兼并問題十分嚴重,再加上下面百姓的悲慘遭遇竟上不達天庭,在所有的弊端暴露之後,百姓紛紛叫苦連天,隨後各地農民起義軍四起。

北方又有蒙古滿族勢力虎視眈眈,整個王朝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恰是這種時候,沐王府這種與皇室關係緊密的地方勢力,往往就會遭到來自民眾們的質疑,在這種質疑中,沐王府的威望逐漸大不如前。

而讓沐王府徹底走向消亡的,則是明朝的全面潰敗。崇禎十七年,崇禎皇帝在李自成攻入皇宮後逃竄自殺,明朝的統治至此宣告了結束。

同樣被宣告了結局的還有遠在雲南的沐王府,彼時的沐王府家主沐天波心系君王,安排好了一切後只身前往北方拱衛明朝江山,可惜最後他雖然拚死救下皇室血脈,但還是在逃亡緬甸的途中慘死於敵手。

而就在沐天波死後,雲南被吳三桂佔領,作為雲南實際上的首領的沐王府也被叛軍洗劫一空。偌大的沐王府,歷經三百餘年的沉澱,卻在一片戰火紛飛中消失殆盡,從此沐王府就只是存在於茫茫歷史中。

沐王府的鼎盛時期起源於明初,而它的衰落也正是跟隨着明朝的滅亡,沐家幾百年的鎮守,在落下帷幕的那一刻,想必也有無數人為之惋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