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毛主席為何親自邀請一個農民到北京?可是請不動他

1953年,在國慶節前夕,毛主席親自向一位遠在福建深山的農民發出邀請,請他到北京參加國慶觀禮,無論是誰收到這樣的邀請,估計都會滿心歡喜地前往,可是這位受邀的農民竟然沒有應邀。

實在令人意外,沒想到還有毛主席請不動的人,毛主席為何要請遠在深山的一個農民到北京呢?其實這是毛主席在多年前許下的一個承諾,是為了感謝這個農民的救命之恩。

這個農民叫陳添裕,是福建永定人,長期生活在永定岐嶺,在永定暴動之後他參加了當地的赤衛隊,積极參加打土豪的鬥爭,是一位可靠的革命同志,他當時並不知道自己救的人是毛主席。

1929年6月22日,紅軍在龍岩召開了第七次代表大會,毛主席在會上落選前委書記,7月初,毛主席被任命為前委特派員,安排到閩西指導工作,由粟裕率領警衛連護送,當時毛主席心情沉悶,加上天氣酷熱,不幸患上瘧疾。

毛主席當時化名為“楊子任”,客家話為“楊主任”,一路上大家都喊他楊主任,毛主席輾轉到了金豐山區岐嶺鄉,恰好陳添裕的家就在附近叫牛牯撲的敵人,出於對陳添裕的信任,毛主席就被安排住在他家。

當時陳添裕的家均為竹子所制,毛主席住在二樓,環境十分别致清幽,毛主席還其提名為“饒豐書房”,在身體稍微恢復之後,毛主席就到鄉里進行走訪,宣傳“打土豪、分田地”的思想。

岐嶺鄉有一個叫張克識的土豪,他表面上支持毛主席,十分恭敬,甚至還假裝去聽毛主席講話,當地雖然沒人認識毛主席,可是張克識從毛主席講話的水平和氣度,判斷毛主席是共產黨的大人物。

於是這個張克識去告密了,9月17日,反動派民團團總胡道南和林蔚民帶着600多名團丁分兩路向牛牯撲偷襲而來,由於敵眾我寡,粟裕帶着戰士們且戰且退,並迅速派人通知毛主席轉移。

當時毛主席身體虛弱,無法奔跑,眼看敵人越來越近,已經不能從大路走了,陳添裕對地形熟悉,說:“楊先生,我背你走!”就這樣陳添裕背着毛主席跑了10里路,抵達大雨頂坪村才暫時安全。

如果不是陳添裕背着毛主席走山路,後果不堪設想,陳添裕放下毛主席後就倒地不起,他的身上被荊棘刮傷了,腳上被石子扎傷,渾身是血,眾人連忙扶着陳添裕到床上休息。

毛主席感嘆說:“多虧了陳添裕!”後來毛主席離開時,留下3塊銀元給陳添裕,可是他堅決不收,於是毛主席給陳添裕寫了一張條子,叮囑他說:“等革命成功了,你就拿着這張紙條來找我!記住,你一定要來找我啊!”

直到多年後,陳添裕才知道自己救的人是毛主席,而毛主席給他的條子也早已不見了 ,1953年,受到毛主席邀請的陳添裕十分激動,可恰好當時他的妻子即將產子,所以他沒有去北京。

陳添裕自己無法去北京,就委託堂弟到北京參加國慶節觀禮,毛主席接見了他的堂弟,談起了當年的往事,後來縣裡請陳添裕去當副縣長,被陳添裕婉拒了,一直在家種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