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偉人孫中山兒時,曾目睹了姐姐被媽媽強迫纏足的場面,那個愛笑、愛唱歌的姐姐在以後的一段時間很久都沒能開心起來。
而這個場面也猶如一把刀般狠狠的扎進偉人的內心,成為了他在困境中堅持,最終幫助中國迎來新生的一份支撐。
“三寸金蓮”究竟有多恐怖?
“三寸金蓮”的歷史
“裹小腳”最初在宋代開始流行。在宋代以前,沒有任何史料能夠說明女人有纏足的歷史。
而所謂“三寸金蓮”的說法,傳言稱來自於南朝。當時有一位名為東昏侯的昏君,他用金箔剪成蓮花的形狀鋪於舞台,並讓自己的寵妃走在上面,妃子每走一步,地上就會留下一個印記,於是就出現了步步生花的奇景,因此便得了“金蓮”這個名字。
但也有人猜測“金蓮”誕生和佛教有一些關聯,“蓮”在佛教中代表着珍貴美好、吉祥、珍貴等各種寓意,“金”是人們追求富裕、追求多金多福,的美好寓意,所以在兩個字連接起來,便有了“金蓮”這種稱呼。
當然,這些都只是人們的猜測而已,而““三寸金蓮””究竟是怎麼流行起來的,在今天我們也無從考證了。
但必須承認,這個看似美麗的詞語背後,是無數女性痛苦不堪的人生。
想要擁有一雙“三寸金蓮”般的小腳,究竟要經歷些什麼呢?
“三寸金蓮”的殘酷
“疼痛”是“三寸金蓮”帶給女性的第一大折磨,女孩子們大約在四五歲就會進行裹腳,從此開啟自己與小腳共伴的人生。
“三寸金蓮”的標準是腳掌小而尖,足弓呈現圓潤彎曲的形狀。
在裹腳前,家人會準備明礬和長長的裹腳布,裹腳前女孩子們會先將雙腳放入熱水中浸泡。
在腳上的餘熱還未散盡之時,迅速在腳掌上塗上明礬(以黴菌的入侵),下面就是最痛苦的步驟:“纏裹腳布”。若想達到“三寸金蓮”的程度,就必須要將腳趾的骨頭折斷,並把拇指外的其他四個腳趾全部彎進腳掌中。
“三寸金蓮”也並不是一次就能纏好的,女孩子必須要經歷試裹、裹尖和多次裹緊,才能擁有一雙真正的“三寸金蓮”。
在我們現在的審美來看,一雙扭曲變形的腳怎麼能與好看、美麗,甚至“性感”這些詞沾邊呢?
但當時社會上的人們早已形成了極度固化的思想,可怕的是甚至連你自己都不能意識到“纏住”其實是一種可悲的陋習。
當“大腳姑娘嫁不出去”,“沒纏住的閨女會遭人恥笑”,這些可怕的話語壓在每個女性頭上時,她們的母親和外婆也都只能含着淚將“思想的束縛”狠狠的纏在下一代的腳上。
有人推測,當時纏足的習俗之所以能流行開來,是因為男性可以藉此控制女性的出行,使妻子必須老實的呆在深閨之中,無法“紅杏出牆”,就如同歐洲男性為女性製作“貞操帶”之類的變態方式。
對於富貴人家的小姐太太來說,纏足僅僅限制了她們的出行,帶來了生活的不便。而對於貧苦人家的姑娘們來說,頂着這一雙“殘疾”的雙腳下地幹活,更是一種無法忍受的折磨。
而“三寸金蓮”僅僅只是男權社會下病態審美的一部分,在世界的不同角落,女性都經歷着這些相似的事情。
男權社會的病態審美下的女子
在曾經的歐洲,風靡過一股“束腰”之風。由於當時的男性認為,纖細的腰肢配上大大的裙擺十分的“性感”,於是“束腰”這種可以稱得上是“變態”的服裝就出現了。
束腰大多會將鯨骨或金屬條包裹在布條中間,在穿戴時需要將背部的繩子拉最緊,歐洲女性
從幼時就被困在這堅硬的束縛之中,她們的內臟也因此受到了嚴重的壓迫。
甚至在20世紀的歐洲,有些女性為了追求盈盈可握的腰肢,還會折斷自己的肋骨。
而為了追求白皙的肌膚,女人們甚至會使用“鉛白”,“鉛白”是鉛的提取物這種物質含有毒素,據說塗在臉上能達到立竿見影的美白效果。
後來,為了追求更加極致、更加快速的變白,人們還研究出了把鉛白、砒霜、雞蛋白等各類混合物製成一種面霜塗於面部,很難想象這些物質塗在皮膚上會對人體造成多麼的巨大的傷害。
問題來了,當時的人們不知道這樣做對身體的傷害嗎?
當然是知道的,雖然我們無法得知當時女性這麼做的原因,但幾乎可以認定女性的社會低下、男性對女性審美的要求,是產生陋習的重要原因之一。
女性地位低下
我國的封建時代,在不良社會風氣的引領下,類似於“三從四德”“嫁夫從夫,夫死從子”等各類觀點,成為了遏制女性生活的強力約束。
明宋清時期,女性的地位更是低下,可憐的女人們儼然變成了男性的一種附屬品,在看古裝劇時,您應該能注意到,許多丈夫對自己妻子的稱謂都是“某氏”,如“錢氏”“宋氏”等。
女子在嫁給自己的丈夫之後,連自己的姓名也幾乎無法保留,如果丈夫意外離世,女子也不得輕易改嫁,不然就會遭到人們的唾棄。可以說,那時女性的一生,就是被男性支配的一生。
這種可悲的情況到民國時期才開始得到改變,婦女的地位也得到了翻天性的逆轉。
女性地位的轉變
1910年左右,隨着西方思想潮流的逐步進入我國,女性的思想也逐步開放。在孫中山擔任臨時大總統後,看到他呼籲廢除“纏足”的多種陋習,也更加讓女性開始意識到,應當追求自己的權利。
也就是從那個時期,女性逆來順受的思想開始得到了改變,她們剪去自己的長髮,穿上靚麗的旗袍,以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生活。
而在眾多“解放女性”的活動中,最為著名的就是轟轟烈烈的“天乳運動”,何為天乳運動呢?
天乳運動,就是要破除女子束胸等各類陋習。在明清時代,那些擁有着豐滿乳房,飽滿臀部的女子被當做不得體、有傷風化的象徵。
而在畸形的審美下,女性必須用布條將自己的胸部緊緊勒住,導致女孩的胸部無法正常發育。輕則影響未來的哺乳,而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到生育。
天乳運動呼籲女性摒棄束胸,勇敢的表現自己。受到了許多封建思想者的反對,甚至還有地方頒布了法令:提出女性如果感穿着露腿、露胳膊的衣服出門,就會被馬上捉拿。
在這種情況下,有不少文人學者,紛紛發文為女性“發聲”。
例如胡適就在報紙上發表了自己對此事的看法,他曾說:“如果我們的女性一直被這種“束胸”的謬論所奴役,那麼中國革命還有什麼未來?人們的思想還怎麼能得到真正的解放?”
北大的哲學教授張竟生也曾發表言論:“女性的胸部,是自然生長的現象,也是柔美的體現,並不是什麼羞恥的事”。
而1927年的下旬頒布的法案,讓天乳運動得到了真正的勝利,法案規定:“如果女性在穿着束胸出門,會被罰款50大洋”。
當時的一塊大洋能換取四十四斤的大米,由此可見這條法令的懲罰力度之大。
在政府的支持下、在各界人士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陋習被剷除,女性也看似得到了一份“真正”的自由。
但當這些陋習被破除後,女性就真的得到所謂的“身材自由”了嗎?小編看來並不是的。
女性是否得到了身材自由?
直到現在我們依舊能夠看到畸形審美為女性帶來的思想束縛,就像前一段流行的“白幼瘦”審美風;要求女性長相甜美、身材瘦小、皮膚白皙、這才能稱得上是“美”。
在如同曾經流行的反手摸肚臍、A4腰,其實都是將一些籠統的審美標準強加到了女性的身上。
還記得校園裡那個胖胖的女生嗎?她在同學之間飽受歧視、飽受嘲笑,而正是這些事情的不斷發生,讓一些女性陷入了對美的極端追求。
為了追求完美的身形,一些思想極端的女性甚至採取了刻意感染艾滋病、吃蛔蟲卵膠囊等各種讓人難以想象的方式來追求纖細的身材。
這些病態的消瘦應該是我們追求美的標準嗎?當然不是的,真正的美應該是擁有健康的身體,樂觀自信的心態,而不是一味的在身材上下功夫。
但可怕的是,有很多女性並不能意識到這一點,她們已能穿上最小碼的衣服為榮,以炫耀自己不到90斤的體重為樂。
可見,最可怕的“思想束縛”不是社會對女性群體的要求,不是男性對女性的審美觀,是女性強加給自己的“身材束縛”,而最為可悲的是,大多數女性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所以我們要破除的,不僅僅是陋習這麼簡單,還有大眾對於美認知,以及男性對女性的看法,更是一部分現代女性那種深入骨髓的,對畸形美的渴望。
你認為女性真正的美是什麼呢?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留言討論~
作者:白小七 校稿: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