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好酒一定是純糧,純糧卻不一定是好酒?聽聽行家怎麼說

不知從啥時候開始,現在“純糧酒”這詞兒成為了各大酒商的常用宣傳語,老百姓也認準 “純糧 = 好酒”,覺得只要原料是糧食就差不了。但行內人都知道,“純糧酒” 其實是民間說法,正經行業術語叫 “固態法白酒”。

而商家逮着這概念猛炒作,咱消費者也吃這套,可現實中踩坑的不少——花大價錢買的 “純糧酒”,要麼難喝如餿水,要麼喝完頭疼欲裂。於是我特意請教了一位白酒老行家,聽聽他是怎麼說的。

一.好酒一定是純糧酒

純糧酒就是用糧食和水為原料,像高粱、大米、小麥這些,用傳統工藝固態發酵釀出來的酒。糧食發酵時會生成各種香味物質,這些物質就是酒的 “靈魂”。而且純糧酒口感醇厚協調,喝完身體負擔小。

純糧好酒就好像咱燉排骨——只有真正的排骨才能熬出好的排骨湯,而靠香精兌的假排骨湯永遠也沒有那味兒。所以好酒一定是純糧釀造的。

二.純糧酒不一定是好酒

隨着 “純糧食酒” 概念在人們心中地位的攀升,一些商家瞅准了這其中的信息差,搞起文字遊戲來糊弄消費者。就好比,有些商家賣的其實是酒精勾兌酒,卻偏要打着 “純糧” 的幌子,美其名曰 “純糧釀造”,實則魚目混珠。

而且純糧只是開始,要成好酒,釀造工藝、窖池、勾調這些環節都得過關。有些純糧酒,釀造工藝不行,或者窖池條件差,口感和香味就不行,就不能算好酒。

三.為什麼大眾認為 “純糧 = 好酒”

為啥大眾覺得 “純糧 = 好酒”?說白了是因為酒精酒的泛濫。現在的酒精酒,是用香精勾兌的,喝着辣嗓子、第二天頭疼,大家喝怕了,就覺得 “只要是糧食釀的總比假酒強”。

加上商家打“純糧”的廣告,電視、貨架全是 “100% 純糧釀造”,慢慢就形成了“純糧 = 好酒”的條件反射,其實是市場亂象的結果。

四.要如何選擇純糧的好酒

1.要選擇配料表只有水+糧食的白酒,如果加了香精,香料這些那就是酒精酒。

2.光看原料表還不行,還得看國標,這個是國家規定的白酒標準。濃香純糧酒是GB/T 10781.1。而酒精酒是GB/T 20821和GB/T 20822,看到這兩種最好別選,是酒精酒。

3.白酒酒麴有大麴、小曲、麩曲,都能糖化發酵。但大麴含更多產香微生物,釀出的酒香味更飽滿濃郁,品質更優。所以選擇固態法大麴發酵的酒更好。

4.窖池也很重要,越老的窖池裡面的微生物越多,而決定白酒口感的是窖池中的微生物菌種

說了這麼多,可能大家對選酒更加犯難了,其實選對好酒還是很簡單的,如果你不差錢,那認準茅台五糧液肯定沒毛病。要是你想要少花錢,喝好酒,又不會挑選,那不妨試試我最近常喝的這款酒——南池翠N9。這款酒是根據以上標準嚴格挑選的,品質完全可以放心。

這酒源自北緯30°黃金釀酒帶——四川邛崍。酒廠是建造於上世紀80年代,四川老八大酒廠之一。擁有30多年的釀酒經驗,常年為一二線名酒企供應基酒

酒廠有近200口窖池,其中168口40年以上的窖池,於2023年與五糧液窖池同批獲評“金三角名優老窖池群”,窖泥中富集的2000餘種活性微生物菌種,賦予酒體不可複製的醇厚底蘊。

堅持傳統五糧濃香工藝,以川南糯紅高粱為主料,輔以大米、糯米、小麥、玉米,經90天超長固態發酵,酒體在陶壇中沉睡9年,再由15年老酒勾調。使得酒體更加醇厚。

開瓶瞬間,陳香與糧香交織湧出,入口綿甜不辣喉。性價比也很高,一瓶才100元出頭。而且網上還有其升級版,要是你更注重口感,窖藏年份更久的N12、N15也是不錯的選擇。

記得上次和朋友小聚,我帶了瓶南池翠 N9。剛擰開瓶蓋,濃郁的糧香混着窖香就飄出來,朋友湊過來嘗了口:“這味兒正啊!有七八分五糧名酒的味道了。” 倒酒時酒體透亮掛杯,帶來聚會也有面兒。

本文就分享到這裡,不知道各位酒友們還有其他看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