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記者白劉陽
如果說開封是傳統豫菜的繼承者,那麼鄭州就是新派豫菜的“佈道”者。
在此次“老家河南·百城千味”首屆河南省特色美食系列評選活動中,須水鄧記、阿五、頤順軒、魯班張、解家河南菜、阿庄等鄭州知名餐飲企業均參與了報名,這些企業有一個共同點——都在致力於開發和推廣新時代的“河南菜”。
包容性極強的鄭州餐飲市場
易中天在《讀城記》中說,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讀法。
我國有着非常多極具特色的城市,泉城濟南,花城廣州,春城昆明等等。
在眾多城市中,位居“天地之中”的鄭州,素以“中庸”著稱,這個特點在飲食文化上也反映得淋漓盡致。
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審專家馬紅麗在其著作《鄭州食話食說》中提到,“鄭州飲食既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又兼收其他菜系之長。鄭州飲食,於甜咸酸辣之間求其中、求其平、求其淡,此為‘中’,融東西南北為一體,調甜咸酸辣為一鼎,此為‘和’。”
她認為,以上這些特點,集中體現了中原地區的飲食文化精髓:“人稟天地中和之性,菜具飲食中和之味。”
鄭州市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秘書長劉斌同樣認為,鄭州飲食文化最顯著的特點,是質味適中,五味調和。
不僅僅是鄭州人的口味包容度高,鄭州餐飲市場的包容度同樣很高。
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魯菜、粵菜、川菜、江浙菜等多個菜系都在鄭州餐飲市場生根發芽,並茁壯成長。
無論是本土的燴面、燜餅,還是川式火鍋、湘式小炒、粵式海鮮,都能夠獲得忠實的粉絲。
“鄭州是‘火車上拉來的城市’,包容性非常高。全國各地的菜系,無論哪一種,只要好好經營,都能在鄭州找到一片生存的土壤。”劉斌說。
21年間增長近20倍,鄭州在全省餐飲市場佔有重要地位
放眼全國,河南餐飲市場規模排名第四,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把鄭州放到全省來看,地位也很重。
劉斌告訴記者,近幾年河南省的餐飲收入大都在3300億元左右。其中,鄭州市的市場規模超900億,粗略計算,鄭州餐飲市場佔比超過1/4。
從市場主體來看,河南省餐飲店面有四十多萬家。其中,鄭州餐飲店面數超7.7萬家。
近幾年,全省各地市,乃至全國各地的知名餐飲品牌都在湧入鄭州市場,這也使得鄭州餐飲市場出現了激烈的競爭。
鄭州市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會長、須水鄧記品牌創始人鄧勝利從1998年開始從事餐飲行業,至今已有25年。
他告訴頂端新聞記者,一路走下來,鄭州市場經營超過20年,並且至今仍然有影響力的餐飲品牌屈指可數。
“一方面是有的人不夠專註,乾著乾著就跑到別的行業了。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鄭州餐飲市場競爭比較激烈,不少人在這個過程中堅持不下去了。”鄧勝利說。
“但是,從整體上來講,鄭州餐飲市場的發展態勢和發展環境還是很不錯的。”
事實確實如此。
鄭州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00年,鄭州市餐飲業零售額僅有47.9億元。到了2021年,鄭州市餐飲業零售額已經達到了911.1億元,21年間,鄭州市餐飲市場規模增長了將近20倍。
立足河南,放眼全國,鄭州餐飲人探索“新豫菜”之道
當下,90後,00後逐漸成為餐飲消費主力。喜歡新奇、熱愛探索、張揚個性的他們,在“吃什麼”這個問題上,需要更新的選擇。
“豫菜想要真正做好,必須要創新。從產品到經營模式,從店面裝修到服務體驗,都要創新。不能給消費者一種豫菜很土,品質很低的印象。”鄧勝利說。
目前,鄭州餐飲人正在用新的理念,探索“新豫菜”之道。
解家河南菜運營總監李偉認為,傳統豫菜被稱為“百菜之母”,但是實際上傳承下來的比如鯉魚焙面、煎扒鯖頭魚尾這些,在市面上見到的已經不多了。
“我們的提法叫河南菜,來自河南民間的拿手好菜。河南各地的特色食材,比如南灣魚、固始雞、溫縣鐵棍山藥等,凡是河南的特色食材我們都會拿來用。”李偉說。
魯班張推出旗下高端豫菜品牌“數福”,並提出了“用豫菜的技法烹飪全球優質食材,用世界的工藝料理河南特色原料”的新理念。
從溫縣壚土山藥、信陽南灣魚,到雲南野山菌、西藏亞東木耳,再到西班牙伊比利亞火腿、印尼花膠,省內外、國內外的產品和食材都被他們拿來烹飪“新豫菜”。還有品牌開啟了堂食+外賣檔口+零售商業模式。
這相當於讓品牌實現了“多條腿走路”,能夠觸達更多消費者。
在“老家河南·百城千味”首屆河南省特色美食評選活動中,上述優秀品牌都已經報名參加。你還猶豫什麼,趕快點擊下方圖片報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