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時間市值蒸發3000億,巔峰時期,這家公司的市值7000億,比中石化都高,有人就好奇,到底是啥公司,竟然比賣石油的都賺錢?
這家公司的產品,我們天天都在用,靠着幾款產品,它征服了全國老百姓的味蕾,霸佔了全國所有的廚房。它就是海天醬油。
輝煌時期,海天醬油的市場佔有率高達15%,穩居行業第一,這個數據有多牛?我這麼說吧,當時的排在它後面的美味鮮、李錦記、加加三個品牌加起來的市場佔有率還不到它的一半。
可以這麼說在彼時的醬油市場,海天憑藉著強大的實力技壓群雄,獨步武林。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在20年前海天醬油還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企業,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它在短短20年間成長為一個行業巨無霸呢?又是什麼原因讓它在一年時間就蒸發3000多億的市值呢?
這個啊,我們還得從一瓶醬油說起,20年前,海天這個招牌,在廣東當地都不咋出名,那時候廣東的醬油老大是致美齋,人家口碑好、產品好,還是個百年老字號。
而海天醬油只用了一招便實現逆襲,超越了致美齋,那它到底是咋做的呢?
答案很簡單,就是瘋狂擴張提高產能。彼時的海天醬油業績雖然比不過致美齋,但是它的眼光卻是非常超前的。
據了解啊,在當時的醬油市場,大家還都是用最傳統的方法釀製醬油,這樣做的弊端就是產能嚴重不足。
而海天醬油敏銳的覺察到了這一點,它認為,在未來,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醬油一定會成為千家萬戶廚房的調味必備品,那個時候,誰能搶佔這龐大的市場,誰才是王。
於是乎,海天豪擲3000多萬從國外引進了生產線,這一壯舉,在業內徹底炸開了鍋,大家都說,花3000多萬買堆廢銅爛鐵回來,海天瘋了。
然而不久之後,海天沒瘋,同行們卻都瘋了,原來啊,自從引進了這條生產線以後,海天的產能越來越高,一時之間,甩出同行好幾條街。等到同行們反應過來的時候,卻發現,如今的海天早已今非昔比,想要追上更是難上加難。
而海天呢,在嘗到了擴張產能的甜頭後便一發不可收拾,2005年,海天直接砸下10個億,建了一座100萬噸的生產基地。2008年,又引進了10條生產線,把生產醬油的全過程全部實現了自動化。
至此海天憑藉強大的產能,幹掉了行業老大,拿下了華南市場。
然而,區區一個華南市場對於早已羽翼豐滿的海天來說已經不值一提,它的野心是拿下整個中國市場。
可問題是,放眼整個中國醬油市場,大到國企巨頭產品,小到地方代表企業,他們都在擼起袖子卯足了勁的競爭,那如何在他們中間撕開一道口子,成為了擺在海天面前的一大難題。
而海天這次用了三大殺手鐧,便成功出圈,坐上了“醬油一哥”的寶座,具體是哪三大殺手鐧呢?
第一:廣告開路,在營銷界有句名言叫“兵馬未動,營銷先行”營銷對於一個品牌攻城略地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而海天的營銷絕招就是廣告鋪路,據了解,為了打開全國市場,海天一出手就驚艷四座,它豪擲千金一舉拿下了央視黃金時段的廣告,並且還曾成為第一家豪氣買下新聞聯播片頭的整點報時廣告的品牌。
第二,渠道衝鋒,與傳統的企業一樣,海天最開始也走的是經銷商的路子,但與傳統企業不同的是,為了提高經銷商的競爭活力,海天竟然在一個區域設置兩個以上的經銷商,這些經銷商為了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拚命的幫海天賣貨,而海天也正是靠着這套機制,將自己的產品普遍了各大中小商超。據相關數據統計,截止到2021年底,海天的經銷商數量已經達到了7430家,這個數據是同行的整整5倍多,當同行還在搶佔市場的時候,海天已經實現了省市100%的覆蓋率,縣城90%的覆蓋率了。
第三、產品守擂,靠着廣告營銷和渠道鋪貨,海天迅速成為了醬油一哥,俗話說的好“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那海天是如何守江山的呢?很簡單,它靠着不斷推陳出新的產品,細化到醬油不同的領域,當同行還在醬油市場爭的不可開交的時候,海天開始搶奪蚝油市場,當同行在蚝油市場爭的如火如荼的時候,海天又開始搶奪料酒市場,總而言之,海天總是比對手“快人一步”。
正是因為這種不斷搞研發、不斷出新品、不斷搶市場的策略,海天大獲全勝,2014年海天順利IPO,成功上市,此後的7年時間裡,海天味業,在調味品市場攻城略地,傲視群雄,在資本市場,海天股價更是芝麻開花,節節攀高。
據了解,在這7年的時間裡,海天味業的股價暴漲了26倍,巔峰時期市值達到了7000億,一度超過了中石化。由此人們調侃道,一個賣醬油的竟然比賣石油的都賺錢。
然而,這種喜悅沒過多久,海天的情況便急轉直下,從2021年初至今,海天味業的市值蒸發了3000多億,2021年,海天的營收增速只有個位數,而你要知道,5年前,海天的營收增速還在20%以上。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海天的情況急轉直下的呢?
老喬認為是“老大”當的太久了,啥意思呢?
眾所周知,任何一個行業都有行業排名,而海天味業在調味品行業那是妥妥的老大,但是老大當久了會養成老大的一些“通病”,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志得意滿”,想當年海天在高速發展時期,為了爭得老大的位置,不僅研發做得紮實,新品推出速度夠快,更重要的是產品質量過硬。
但是現在,隨着企業越做越大,以前的三大優勢慢慢後勁不足。不僅如此,隨着這些年新的消費形勢的誕生,同行們都紛紛轉型發力線上,但是,海天卻顯得慢了半拍,再加上產品質量的瑕疵,老百姓的信任度慢慢降低。所以,這個昔日的行業巨無霸,如今也是“人到中年”。
好了,談三點自己的看法:第一,可以當老大,但危機意識不能丟。為什麼說創業容易守業難?原因在於,創業的時候,別人是老大,自己是小弟,那時候的危機意識就是要幹掉老大,避免被老大幹掉,但是當自己成為老大以後,尤其是當久了老大以後,就會自認為天下無敵,這種驕傲自滿會讓管理者的危機意識企業的危機意識慢慢消退,最終倒在老大的位置上。
第二,創業幹勁十足,守業不忘初心。很多企業在創業的時候效率非常高,戰鬥力非常強,為什麼呢?因為有夢想,這種夢想會給其帶來強大的力量,但是很多企業創業成功以後,夢想就丟掉了,開始唯利是圖了,甚至於干出有損口碑的事情。這是很多企業的通病,所以你就會發現很多企業在成功以後就會由盛轉衰,最後倒下。
第三、質量是企業的良心,老喬之前購買了一個牌子的空調,一年時間不到,修了3次,而且這家公司還是個上市企業,這樣的企業竟然造出了這樣的產品,你說後面我還敢用嗎?所以說,重視質量是守住企業良心的關鍵,也是企業基業長青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