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地不產鹽,川鹽經赤水河道運抵茅台口岸,再由茅台陸運至黔中等地,“仁岸”成為川鹽入黔的四大口岸之一。
茅台鎮由於水路暢通,八方鹽商雲集,運鹽馬幫和舟楫絡繹不絕,市場繁榮,成為“蜀鹽走貴州,秦商聚茅台”“家惟儲酒賣,船隻載鹽多”的繁華集鎮。
由此產生的赤水河畔鹽幫菜與川南自貢的鹽幫菜一脈相傳。在傳承中創新,結合當地鹽幫文化和酒文化開發和豐富了新的內容,形成自有特色,兼具川菜與黔菜風味。
赤水河畔鹽幫菜善用椒姜,料廣量重,選材地道,煎、煸、燒、炒自成一格,煮、燉、炸、熘各有章法,形成了區別於其他菜系的鮮明風味。
下面,跟着小編一起探尋赤水河畔不得不吃的鹽幫菜。
三合刀尖肉
三合刀尖肉的來源歷史悠久。相傳,在清末年間,為了慶祝何小妹兄妹剿匪成功而獨家烹制的。其外形獨特,香味悠遠,當數三合最具有特色的美食。
此菜深受當地百姓喜愛,聲名遠播,眾多食客久吃不厭,它屬於仁懷市地方名菜之一。
仁懷三把雞
仁懷三把雞是仁懷的傳統名菜。製作仁懷三把雞的廚師三把就能拔去一隻雞所有羽毛,三把雞也是因此而得名。
仁懷三把雞不僅拔毛的速度相當快,製作的時間也非常快。只要3分鐘的時間,就可把一隻拍翅撲騰的活雞,變成一盤熱氣騰騰,香鮮可口的辣子雞丁。三把雞在當地那可是一道十分受歡迎的美食,當真是色香味俱全,讓人吃了還想吃,是一道美味的下飯菜。嘗起來,這雞肉鮮嫩鮮美,咸香可口,香味濃郁, 而且香辣過癮。
赤水河生態魚
赤水河流域生態好,水質優,所產的赤水河生態魚肉質鮮嫩。白水魚、辣殼魚、酸菜魚是赤水河鮮宴的代表。
白水魚沒有川味的重油重辣,又無魚腥味,吃的是魚的本味鮮香。
辣殼魚香辣爽口,口齒留香;特色豆花烤魚,吃起來皮酥肉嫩、麻辣有加,香飄四溢。
“熊貓宴”
赤水盛產竹類,是全國竹林面積最多的竹子之鄉。
“熊貓宴”主料選用各種竹食品,用竹中的竹筍系列、竹蓀、竹鼴、竹雞、竹燕窩、玉蘭片等竹食品,調製成系列美味佳肴,單品可達上百種,複合品可達上千種,佐食竹筒飯,配用竹餐具,多種竹筍組成的菜品不僅口感好,以素食為主,清涼解火,還能達到養生效果……
“國寶菜系”又因時令鮮竹筍的不同而構成了不同的四季風味。冬有“冬筍香菇炒肉絲““大蒜冬筍炒肉片”;春有“春筍炒肉絲”“糟辣椒炒筍片”“竹蓀烏骨雞”“鹵筍”“糊辣殼涼拌苦筍”;夏有“綠筍魚湯”“苦筍酸菜肉片湯”;秋有“麻筍炒肚絲”“麻筍竹鄉雞”等,一年四季,季季不同。
八大碗
“八大碗”是一張充滿着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民俗美食名片。起源於民間宴席,經過上百年傳承與創新,用大自然饋贈的真材實料,濃得化不開的家鄉味道,溫暖一座城。
硬八大碗的主要菜肴有雞、鴨、魚、豬肉、魚翅、燕窩、海參等,以各種肉類和珍寶為主,屬於官府宴席菜肴。
中八大碗主要菜肴有扣肉、甑肉、鮓肉等,以豬肉為主,屬於中上層人家宴席菜肴。
水八大碗菜肴主要以豆腐等豆類產品為上等食材,間以少量的豬肉,以為時蔬主打,是一般平民百姓宴席菜肴。
八大碗屬鹽幫菜中的會館菜,具有獨特的地方特色。
以上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溫馨提示:疫情防控常態化,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請各位市民遊客出行時別忘了佩戴好口罩哦,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同時,也請積極配合景區做好防疫,主動出示健康碼、測量體溫喲。
▐ 三 審:林 玲
▐ 二 審:歐孟均 / 易蘭蘭
▐ 圖文統籌:黃興海 / 任嘉欣
▐ 本期編輯:舒 瀅
主 辦:遵義市文化旅遊局
歡迎廣大粉絲積極投稿!投稿類型:遵義市各縣(市、區)旅遊攻略、民俗文化、特產美食等。一經錄用,可在“醉美遵義行”官方微信平台發布。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編輯部聯繫電話:0851-27916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