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哪種美食能代表西安,我認為是泡饃。西安的泡饃有很多種,葫蘆頭泡饃、牛羊肉泡饃等,最負盛名的就是羊肉泡饃了。
我在西安上學那會兒,每個星期都要去吃幾次羊肉泡饃,每次去幾乎都是排隊的狀態。先拿個碗、一塊饃,找個座位掰饃,掰成小塊後往窗口一遞,不消3分鐘,一碗羊肉泡就出來了。
吃羊肉泡有講究,要搭配油潑辣子和糖蒜,那叫一個香!呼嚕呼嚕,掰了10分鐘的饃,不到5分鐘就吃光了,這也說明了它的好吃。
不過大家發現了沒有,同樣是西北地區的美食,蘭州拉麵已經遍布全國了,門店超過4萬家。但羊肉泡饃卻走不出西安,這是為什麼呢?
去西安旅遊的人,都會嘗一嘗羊肉泡饃,然而很多人都表示很失望。羊肉泡在古代叫“羊羹”,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紀,為西周禮饌,距今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
之所以羊肉泡饃走不出西安,在餐飲行業幹了十幾年的朋友說,它有4個缺點,制約了自身的發展,下面我和大家說一說,看看說得對不對。
【羊肉泡饃在全國火不起來的原因】
1、有特殊的膻味,賣相不佳
西北人愛吃羊,但從全國範圍來看,大多數地區的人都是吃豬肉的,牛肉都吃得少,更別說羊肉了。羊肉具有一股特殊的膻味,西北人經常吃,對這股味道已經習慣了。
但對於不經常吃羊肉的人來說,羊肉泡饃的膻味就比較重,雖然燉了很久,但膻味還在,讓人提不起食慾。而且羊肉泡饃是一碗大雜燴,雖然好吃,但賣相不佳,和南方美食的精緻格格不入,上不了席面,導致無法受到全國人的歡迎。
2、吃法繁瑣、價格太貴
羊肉泡饃和其它美食不同,要想吃就得自己動手,就說我個人的感覺吧,掰饃雖然是很悠閑的,但大多數人都沒這個時間呀。掰一塊饃至少都10分鐘,不同的大小,口感完全不同。
要想掰得特別小,時間就更長了,我有個大學室友,他很講究,把白吉饃掰成了黃豆大小,愣是花了半個小時,如果不是特別愛吃,估計沒人會有這份耐心吧。
如果是來旅遊,花個時間體驗一下還是不錯的。但如果普及到全國,作為一日三餐吃的話,每天上班時間都很緊張,根本沒時間去掰饃。而且廢了半天勁掰好的饃,不到幾分鐘就下肚了,真費事。
最主要是羊肉泡饃的價格不便宜,最低也要20元,要知道一碗麵條才5塊錢,吃一碗羊肉泡能吃一天麵條了,性價比太低了,除了真愛粉,西安本地人也不會天天吃的。
3、做法要求高,外地人做得不正宗
要想吃涼皮、肉夾饃,自己在家就能輕鬆搞定。但想吃羊肉泡饃,一般人還真做不來,羊肉泡好吃,關鍵就是一鍋羊湯和羊肉,光熬煮就得至少八小時,燉至羊湯奶白,羊肉軟爛。另外,西北的羊和其他地方的羊也有所不同,所以即使同樣的做法,味道也大變。
除了羊湯和羊肉,主角白吉饃也不好做,並不是普通的烙餅,要用半發麵,烙至焦黃酥脆。想要在外地做出正宗的羊肉泡很難,而且成本很高。
4、不符合大多數人的口味
中國人最喜歡吃的肉是豬肉、雞肉,羊肉要往後排,有好幾個原因,第一是有膻味,第二是價格貴,一斤羊肉能買2斤豬肉了,所以在南方,人們很少吃羊肉,主要就是吃豬肉、雞肉。
而且泡饃雖然是麵食,不但不符合南方人的飲食習慣,就算在吃面的北方,對它的認同感也很低,寧願吃麵條、饅頭,也不會吃羊肉泡饃。
就是這4個缺點,讓羊肉泡饃沒辦法走出西安,火遍全國。不過,這也是地方特色的魅力,如果全國都有羊肉泡饃,誰還會來西安呢?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用,請給我點贊、評論、轉發、關注,讓更多的人看到,讓大家一起學習,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