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進出台微短劇產業專項政策,真金白銀打造“長三角短劇友好城市”

隨着豎屏時代的到來,微短劇這一新興網絡視聽文藝形態發展迅速,2024年我國微短劇市場規模高達504億元。5月21日,江蘇常州文化產業杭州推介會上,常州市武進區發布《武進區微短劇產業專項政策(試行)》,10條“真金白銀”的扶持措施覆蓋劇本創作、拍攝製作、發行推廣、產業鏈培育等全流程,全面激活“內容生產—流量賦能—衍生消費”的短劇產業生態閉環,創新構建“全要素保障、全周期響應、全場景覆蓋”的協拍服務體系,打造“長三角短劇友好城市”。

全鏈條扶持,從劇本到播出 “一站式” 激勵

據介紹,該政策聚焦微短劇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建立“創作—落地—拍攝—發行—推廣”全周期扶持體系。例如,在項目落地上,新建設(改建、擴建)投資超500萬元以上的文化產業項目,最高給予200萬元獎勵;改造電商直播基地最高補貼100萬元,鼓勵盤活閑置資源布局新業態。在取景拍攝上,支持拍攝與文旅場景聯動,開展特色活動或消費場景更新,單部作品最高獎勵20萬元,推動“影視流量”轉化為“文旅留量”。文旅部門推出“武享拍”計劃,西太湖碧波遼闊,14公里黃金水岸線等景區免費拍攝;花博園中西式園林、雅集園藝術群落、國際人才公寓、現代辦公等景區稀缺場景創新單次收費無限轉場任意拍。烯望家園短劇生活基地、西太湖影視公寓等為劇組配套生活服務,食宿成本低至每人每日60元。在出版發行方面,鼓勵出版發行,對在頭部網絡視聽平台上線播出的精品微短劇,最高給予50萬元的獎勵。對票房數據較高的爆火的點播劇,最高給予100萬元的獎勵。對出海優秀文化作品,最高給予50萬元的獎勵,鼓勵作品“走出去”拓展市場。

記者注意到,該政策首次將“體現武進文化元素”作為劇本扶持的重要標準,對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文化題材且融入武進地域特色的原創劇本,給予最高30萬元獎勵。同時,對入選國家廣電總局年度推優目錄的作品,按國家級、省級榮譽分別給予30萬元、20萬元獎勵,從源頭強化內容的思想性與地域辨識度。

同時,該政策不僅聚焦單一項目,更注重產業鏈協同發展與創新能力提升。例如,鼓勵網絡文學、MCN 機構將IP轉化為微短劇,支持電商平台探索“微短劇+消費”模式,推動“內容創作—IP衍生—電商變現”一體化;對運用 AIGC 等新技術開展劇本創作、場景生成的企業,最高扶持 100萬元,推動微短劇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等。

生態集群躍升,打造長三角微短劇“夢工廠”

據介紹,早在2006年,武進就布局“國家動畫產業西太湖基地”,陸續引進捷成華視網聚、視覺中國等一批上市龍頭企業。2015年投資近10億元打造了江蘇省西太湖影視基地,引進世界第二台“ULIGHT 智能光場”數字虛擬攝影棚。劇組入駐率連續8年位列全國同類基地前茅,吸引了《王牌部隊》《他從火光中走來》《罰罪》等近400部優秀作品入駐拍攝。如今,西太湖影視基地擁有國內領先近當代場景,可完成年代戲90%的拍攝場景量,還配備直播間、化妝間和人才公寓。今年3月以來,落地各類微短劇企業12家,完成近40部微短劇的創作,預約拍攝劇組近80個。

同時,阿里巴巴國際站、一達通、嗨購等300餘家電商企業在此集群,2024年已實現電子商務營收80億元,為微短劇產業融合發展提供了多重資源和良好生態,通過發揮“影視創作×電商聯動”的乘數效應,讓衍生電商產業成為未來微短劇的主要爆發點。

武進區委常委、西太湖科技產業園黨工委書記徐俊表示,此次專項政策的出台,旨在通過精準扶持與生態構建,打造長三角短劇友好城市,讓武進成為微短劇創作的“靈感源”、產業集聚的“強磁場”、市場拓展的“出發地”,攜手開啟短劇時代的高光時刻!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葛小林 陳雲龍/文 鄒嘉丞/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