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大王”曹德旺:創業至今,我從未動用過哥哥的任何政治資源

前幾天,在福建福耀科技大學裡面,看到了學校的理事長曹德旺和校長王樹國,以及香港節目主持人吳小莉,三人一起在校園內同行可能在接受一些採訪。

曹德旺和王樹國原本八竿子打不着,可是今年1月份,王樹國出任福耀科技大學校長。

這所大學是一所民辦大學,創辦者正是曹德旺,於是兩人有了同一個目標。

曹德旺是國內數一數二的企業家,在中國的商界,提到“玻璃大王”,幾乎沒人不知道曹德旺。

他還有個在政界的哥哥曹德淦,曾經還擔任過福建省副省長。

兩兄弟一個從商,一個從政,人生路徑截然不同,卻總被外界拿來揣測:曹德旺的成功,到底有沒有靠哥哥的“政治資源”?

曹德旺的童年,過得很貧窮。

那時候的曹家,早已沒有祖上那個風光的樣子,但是曹德旺的父親曹河仁年輕時在上海灘闖蕩過,持有永安百貨的股份。

算得上是個小有名氣的人物,家裡富裕,日子過得風光。

可惜天有不測風雲,1949年,曹家舉家遷回福建,一艘裝滿家當的貨船在海上沉了底,曹家的財富一夜之間化為烏有。

從此曹家跌入了谷底,日子過得緊巴巴,連吃飯都成了問題,這一年,曹德旺才3歲。

小小年紀,他就要去田地里幹活,晚上回到家把撿來的樹枝當柴火。

一家人就這麼過着一貧如洗的生活,曹德旺的父親每天在外工作,還是改變不了家裡的情況。

曹德旺14歲那年,家裡實在撐不下去了,他輟學了。

不是不想讀,是真沒錢,哥哥曹德淦學習好,家裡人都覺得他有出息,曹德旺咬咬牙,決定把上學的機會讓給哥哥。

他開始四處跑,做點小買賣,賣過水果、販過煙絲,甚至幫人挑擔子,只為了攢錢給哥哥交學費。

他說:“哥哥讀出來,家裡才有希望。”

那時候的曹德旺,瘦得像根竹竿,風吹都能倒。

可他骨子裡有股狠勁兒,別人嫌臟嫌累的活兒,他搶着干。

賣東西賺的那點錢,他一分都不捨得花,全攢着給哥哥送去學校。

曹德淦後來回憶過,弟弟每次來送錢,衣服破得像篩子,手上全是幹活磨出的繭子。

他心疼得不行,可曹德旺就笑笑:“你好好讀書,咱家就靠你了。”

曹德旺的創業路,簡直就是一部草根逆襲的硬核大片。

20多歲時,他在福清一個小玻璃廠當採購員。

這家廠子破得不行,設備老舊,工人懶散,產品經常被退貨。

曹德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不是那種抱怨命運的人,腦子一轉,決定自己干。

1976年曹德旺借了點錢,盤下了一個小玻璃廠,開始了他的“玻璃帝國”第一步。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那時候,中國的玻璃行業技術落後,市場被外國貨壟斷。

曹德旺的廠子連像樣的設備都沒有,工人也不懂技術,生產出來的玻璃質量差,賣不出好價錢。

他每天泡在車間,跟着工人一起摸索,機器壞了自己修,配方不行就熬夜研究。

有一回,為了試新配方,他連續三天沒合眼,累得暈倒在廠里。

錢是個大問題,創業初期,曹德旺的廠子入不敷出,借的錢還不上,債主天天上門催。

他媳婦把家裡僅有的幾塊錢拿出來,哭着說:“咱們是不是干不下去了?”

曹德旺咬着牙說:“干!砸鍋賣鐵也得幹下去!”

他四處跑市場,拉訂單,甚至親自開車送貨,只為了讓廠子活下去。

慢慢地曹德旺的玻璃質量上來了,價格又比進口貨便宜,訂單開始多起來。

1987年,40歲的曹德旺創立了福耀玻璃,專攻汽車玻璃。

這一步,徹底讓他站穩了腳跟。

福耀的玻璃不僅在國內賣得火,還出口到海外,成了中國製造的一張名片。

到今天,福耀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玻璃供應商之一,寶馬、奔馳通用這些大牌車企,都是它的客戶。

再說曹德旺的哥哥曹德淦。這個人,人生軌跡跟弟弟完全不同,但同樣是個狠角色。

曹德淦從小就是學霸,靠着弟弟的血汗錢讀完大學,後來考上了公務員,一步步在政界往上爬。

他從基層干起,當過漳州市委書記,後來升到福建省副省長,成了福建政壇的重量級人物。

曹德淦為人低調,工作上雷厲風行,口碑不錯。

他在漳州的時候,推了不少經濟改革,幫當地引來了不少投資。

到了省里,他又主抓工業和招商,福清老家的經濟也因為他的政策紅利發展得不錯。

兄弟倆,一個在商場殺伐決斷,一個在政壇運籌帷幄,看起來像是天作之合。

但外界對這對兄弟的看法,可沒那麼單純。

曹德旺的福耀越做越大,曹德淦的官位越坐越高,坊間就開始傳:曹德旺能這麼順,背後肯定有哥哥撐腰。

有人說,福耀拿項目、批政策,全靠曹德淦在後面使勁兒。

還有人說得更直白:“沒點關係,哪能這麼快發起來?”

這些話傳到曹德旺耳朵里,他氣得不行,但也懶得解釋。

他常說:“我這人,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曹德旺從不否認哥哥的優秀,但他特別討厭別人說他靠關係。

他在一次採訪里說過:“我創業的時候,哥哥還是個窮學生,哪來的資源給我用?後來他當官,我早就自己闖出來了。”

這話不是吹牛,曹德旺創業的70年代,曹德淦還在讀書,根本沒能力幫他。

等曹德淦在政界站穩腳跟,福耀也已經是國內玻璃行業的龍頭了。

更重要的是,曹德旺的性格決定了他不可能去“走後門”。

他是個眼裡揉不得沙子的人,信奉“做事要硬氣,賺錢要乾淨”。

福耀能做大,靠的是他抓質量、拼市場的真本事。

汽車玻璃這行,技術要求高,客戶挑剔,哪家車企會因為你“有關係”就買你的貨?

曹德旺自己也說過:“我的客戶是全球的車企,他們認的是質量和價格,誰會管你哥哥是誰?”

當然曹德淦在政界的地位,確實給福耀帶來了一些間接好處。

比如福建的營商環境好了,福耀作為本地企業,自然沾光。

但這跟“政治資源”完全是兩碼事,曹德旺從沒拿過不該拿的項目,也沒靠哥哥去疏通過什麼關係。

他甚至公開講過:“我和哥哥,從不談生意上的事。我們是兄弟,但各走各的路。”

曹德旺和曹德淦的兄弟情,是這個故事裡最暖的部分。

曹德旺小時候為了哥哥讀書,寧願自己輟學,吃盡了苦頭。

後來曹德淦有了出息,第一時間想的就是報答弟弟。

他曾提出幫曹德旺牽線,找點資源,曹德旺直接拒絕了:“你好好乾你的,我的事自己搞定。”

兄弟倆就這樣,互相尊重,互相成全。

曹德旺發家後,沒忘了家裡人,他給弟弟妹妹安排工作,資助老家的學校和醫院,但從不給曹德淦添麻煩。

曹德淦也一樣,低調做人,從不拿弟弟的成就給自己臉上貼金。

如今的曹德旺,已經是商界的傳奇人物。

福耀的市值幾千億,他在全球商界都有影響力。

2018年他還把福耀的工廠開到了美國,成了中國製造走出去的標杆。

但他從沒覺得自己多了不起,依然是那個穿着樸素、說話直白的福建漢子。

他愛講的一句話是:“人得靠自己,靠別人遲早要摔跟頭。”

信息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