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五一假期,黃金市場上演了一出“冰火兩重天”的大戲——國際金價持續走低,國內黃金集散地深圳水貝卻迎來客流高峰,消費者與投資者蜂擁而至,掀起一場“黃金爭奪戰”。
金價“跳水”:從3500美元到780元/克的誘惑
五一期間,國際金價震蕩下行,現貨黃金一度跌破3220美元/盎司,較4月高點跌超7%;國內金價同步調整,深圳水貝實時金價回落至780元/克,較年初高位縮水近6%。這一價格波動迅速點燃市場情緒,大量觀望者湧入水貝市場,商鋪人頭攢動,外地遊客拖着行李箱“掃貨”的場景頻現。
搶購現場:10萬元手鐲成“特產”,高仿款成“爆款”
在水貝金展珠寶廣場,廣西消費者李女士一次性購入100克投資金和兩隻莫比烏斯手鐲,花費超10萬元。“每年家裡都囤黃金,今年正好在水貝完成計劃。”她表示,水貝金價低於品牌店,且款式多樣。類似場景屢見不鮮:福建遊客元女士搶購某品牌“高仿款”玫瑰花窗手鏈,價格僅為正品1/3,一周內差價賺超2000元。
市場熱銷品類集中於低工費產品:投資金、素圈手鐲、金片等因性價比高備受青睞。與銀行相比,水貝商家提供1克至500克多規格投資金,工費統一為5元/克,且大克重產品補貨迅速,緩解了4月底的“缺貨潮”。
雙面市場:搶購與拋售並存,回收商“手軟”
一邊是瘋狂買入,另一邊是高位套現。水貝黃金回收點排起長隊,有投資者以750元/克賣出兩年前購入的金條,單克凈賺250元;單日回收量達平日兩倍,最高單筆回收克重超2600克。香港投資者陳女士直言:“水貝回收透明,趁金價高位及時止損。”
專家警示:短期震蕩風險,長期仍具潛力
儘管金價回落,市場分歧加劇。廣發證券分析師指出,美元走強、美聯儲政策不確定性或致金價進一步回調,需警惕投機性拋壓。但長期看,全球央行“囤金潮”、地緣風險及美元信用波動仍支撐黃金避險屬性。世界黃金協會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全球黃金需求同比增16%,創十年新高。
投資建議:理性配置,避免盲目跟風
1. 短期策略:關注3230美元支撐位,若跌破可逢低布局黃金ETF,止損3200美元;
2. 長期配置:實物金條抗通脹,黃金股彈性高,定投平滑成本;
3. 風險提示:避免貸款購金、信用卡“炒金”,警惕5月美國CPI數據引發波動。
這個五一,黃金市場用價格波動書寫了一部“人間煙火錄”。無論是囤貨的“剛需族”,還是套現的“止盈客”,都在這場盛宴中尋找着自己的答案。黃金,終究是財富的“避風港”,還是投機的“過山車”?或許只有時間能給出答案。
(本文數據及案例綜合自公開報道,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決策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