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動化到社會責任,蘋果如何成就中國供應鏈

提到iPhone在國內的工業製造,大家首先會想到什麼樣的畫面?

相信對於大多數朋友而言,第一反應可能會是在偌大的車間里,無數工人正在流水線上埋頭奮鬥的場景。

然而當我們三易生活近日前往位於常熟的立訊精密工廠,以及蘇州傑⼠徳設備展示中心後,所看到的卻與大家想象中的“勞動力密集型”場景截然不同。

超高度自動化的產線,顛覆了大家的過往認知

在立訊精密位於常熟園區的模具加工中心裡,這座共有一萬八千平方米的建築里總共安裝了520台以上的生產設備,但日常駐場的僅有約560名資深工程師,而且其中的絕大多數都並不負責進行具體的產線操作。

那麼,這些生產任務到底由“誰”來執行呢?答案就是高度自動化的無人工廠。其中,精度比行業平均水平高出100倍、可達正負1微米級別的CNC設備實現了100%自動加工。與此同時,量測系統也是7*24小時開工,無需人工操作,就能自動完成100%的模具測量任務。至於相關產線的物料搬運任務,則是交給了機械臂和無人車完成,根本無需工程師耗費體力。

有的朋友可能會說這只是模具的生產線,在真正設備加工和組裝部分,總還是會需要大量工人參與吧?

也不一定,就拿這次我們參觀的兩家企業來說,立訊精密如今負責生產Apple Watch、Apple Vision Pro的多個零組件,以及iPhone的部分關鍵部位,其中就包括音圈馬達和相機控制模組,傑士德則擔當了iPhone機身上按鍵防水圈的組裝工作。但無論在哪一條生產線上,我們都沒有看到大家傳統印象里“手機組裝廠”大量人工裝配的場景,取而代之的則是高度機械化、甚至是專門為某個機型中某個零部件單獨設計的獨創自動工序和設備。

這些生產線“無人”到了一個什麼程度呢?在立訊精密的一間無塵車間里,我們注意到一個小細節。那就是他們的整個產線上,許多設備都採用了類似鏡面的金屬面板,但在所有的這些設備表面甚至看不到一個指紋印。

與眾不同的供應鏈,成為蘋果產品的高品質底氣

那麼,為什麼這些蘋果的“供應鏈夥伴”,如今會普遍高度依賴於自動化的精密生產線呢?其實這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站在蘋果以及消費者的角度而言,相比於傳統的“手工生產”,高度無人化的自動生產線本身就會提升產品的品質,甚至影響到部分產品的關鍵性能因素。

比如在如今的大部分iPhone型號里,它們都使用了獨特的傳感器位移光學防抖結構。這種光學防抖可以帶來比普通鏡片光學防抖更好的拍攝畫質,但它需要特殊的機械結構來“支撐”CMOS傳感器的滑動範圍,而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便是產自立訊精密模具的高精度光學成型零件。通過高度自動化的模具生產、自動量測和自動外觀檢測,這些特殊零件的高速量產才得以成為可能。

又比如自iPhone 7開始,蘋果就為旗下的智能手機產品線引入了防水設計,而傑⼠德所負責的按鍵防水膠圈裝配工作,便是整機防水能力里相當關鍵的一環。為此,早在iPhone 7的研發時期,蘋果便與傑士德共同開發了全自動的裝配生產線。其巧妙利用氣流“搬運”膠圈,並使用全自動的機械進行力道均勻的裝配。

根據我們從相關從業者處了解的信息,在與蘋果合作開發這種新的生產工藝之前,行業中防水膠圈往往都是用人工手持針狀的輔助工具進行“大力出奇蹟”式的裝配,不僅效率低,而且還容易傷到零部件本身,從而造成手機的防水能力出現瑕疵。

其次,按照蘋果COO Jeff Williams的說法,供應鏈生產能力的提升,與蘋果的新技術研發很多時候都呈現出“相輔相成”的關係。這也是為什麼蘋果方面總是致力於與產業鏈夥伴共同研發新的加工技術,並推動他們積極創新的原因。

助力中國供應鏈成長,蘋果這樣做不只是社會責任

事實上,從公開信息來看,自1993年開始在中國市場開展業務以來至今,通過供應鏈、iOS生態和直接就業,蘋果已經提供了500多萬個就業崗位。今天蘋果在全球的200家供應商里,有超過80%在中國設立了工廠。而蘋果在過去五年間,僅針對中國智能製造和綠色製造領域的支出,就高達200億美元。

以立訊精密為例,2011年他們最早與蘋果達成合作時,還僅僅只能供應像數據線這樣的初級零部件。但如今立訊精密與蘋果攜手,可以製造覆蓋蘋果幾乎所有產品線、最先進的一部分核心零件。與此同時,自2015年以來,立訊精密也成為了蘋果供應商清潔能源項目的第一期積极參与成員,現在他們為蘋果生產的全部產品,已經100%實現了可再生能源供電。

就在2025年3月24日,蘋果方面剛剛宣布發起7.2億元人民幣的投資基金,用於啟動第二期清潔能源項目。旨在擴大清潔能源產能,目標是每年為中國電網新增約55萬兆瓦時的⻛能和太陽能發電能⼒。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數字並非相關項目的上限,同時也並不僅僅只用於“照顧”蘋果在國內的供應商合作夥伴。就拿圓滿結束的第一期清潔能源項目為例,它在全國14個省實現了超過1千兆瓦的風能和太陽能新建項目,其中的“受益方”當然就不只有蘋果和他們的供應鏈。

除此之外,蘋果還為國內供應鏈夥伴提供了用於員工教育和培訓的發展基金。以立訊精密為例,截至目前為止,他們累計已有1.7萬名員工參與了蘋果提供的多項培訓,其中包括自動化技術員、個人領導力、甚至是殘障員工的教育和發展等等。很顯然,這些項目既幫助立訊精密履行了他們自身的社會責任,同時也成為了這家中國高科技企業在國際市場進一步增強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正如傑⼠徳集團董事⻓景余祥所說的那樣,“與蘋果這樣卓越的公司合作,對我們來說是機遇但亦有挑戰”。同時他認為,與蘋果之間的合作關係,已經成為了企業“獨特的創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