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下的科技和工業,將如何讓“MAGA”成為空中樓閣

導讀: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不是全球化的終結,而是美國退出全球化的開始。

【文/觀察者網 周盛明 編輯/觀察者網 高莘】面對特朗普瘋狂變本加厲的加征關稅行為,中國“戰鬥到底”的決絕態度已經讓越來越多的外媒憂心忡忡——他們認為,中國受到的衝擊可能遠不及特朗普的預期。

《經濟學人》認為,中國從特朗普上一個任期之後就一直在減少對美國的依賴,目前對美出口額不及2017年的五分之一,而中國的科技公司的發展勢頭也更加穩健。

msci中國指數明顯跑贏了美國s&p 500 經濟學人

根據特朗普的邏輯,高昂的關稅將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推動製造業的迴流。

但客觀事實是,工廠的建設需要花費數年的時間。短時間內,美國面臨著工業級供應鏈嚴重不足的困境。此外,勞動力的短缺、工業自動化的建設、朝令夕改的關稅政策也讓特朗普的所謂“願景”充滿了不確定性。

作為對特朗普政府對華關稅政策的回應措施之一,中國也開始掐住美國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咽喉”——4月4日,商務部、海關總署發布公告,對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

在種種因素的疊加之下,特朗普鼓吹的“maga”美夢或將成為沒有地基的空中樓閣。

中重稀土出口管制,卡住“工業命脈”

4月4日,商務部會同海關總署發布關於對釤、釓、鋱、鏑、鑥、鈧、釔等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並於發布之日起正式實施。

稀土及關鍵礦物示意圖 aclara

值得注意的是,稀土元素在高科技領域和精密製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目前,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具有稀土全產業鏈的國家。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特約專家余翔對觀察者網表示,中國對中重稀土出口管制的舉措將對美國軍事工業、科技產業造成顯著衝擊。

“中重稀土元素在高科技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鏑和鋱是高性能永磁材料的重要添加劑,廣泛用於精確制導導彈、戰鬥機、雷達系統和電動機;釤則用於製造高精度激光器和核反應堆控制棒。這些材料的短缺將影響美國軍事工業供應鏈的穩定性。”余翔表示。

中重稀土同樣也是半導體、通信設備和新能源技術的重要原材料。余翔認為,中國對中重稀土的出口管制將影響美國5g基站、服務器、高端芯片製造和依賴稀土元素衍生的精密組件的製造。

“美國企業如高通、英偉達可能面臨生產成本上升和交貨延遲的風險。”余翔補充道。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中國稀土產量約佔全球總產量的70%。在稀土冶煉分離的環節,中國的產能佔全球的約90%。

余翔認為,美國短期內難以通過替代來源填補缺口,且建設新供應鏈需要數年時間。因此,這一管制可能導致美國科技產業的競爭力短期內受到影響,尤其是那些高度依賴中國稀土的高端製造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國對稀土的出口管制並未包括“輕稀土”。對於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說,輕稀土是製造永磁同步電機的核心材料。

約90%的電動車型採用釹磁體 aclara

“若中國限制輕稀土出口,美國車企可能面臨原材料價格飆升和供應短缺,進而推高電動車生產成本,削弱其在全球市場的價格競爭力。”余翔認為,若供應鏈中斷,美國汽車產業可能被迫減產或延遲新車型上市,特別是在特朗普政府推動“能源獨立”和“製造業迴流”的背景下,這一打擊可能引發政治和經濟雙重壓力。

“因此,輕稀土可以成為中國未來的戰略槓桿。其影響不僅限於經濟層面。”余翔表示。

沒有地基的“製造業迴流”

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稱,美國的企業高管認為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存在不確定性,這也讓投資數十億美元在美國建廠的舉措存在巨大風險。

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the conference board)的經濟學家埃琳·麥克勞克林(erin mclaughlin)表示,在美國建造一座新的製造工廠通常需要3至10年不等。

由於建廠是一個成本高、周期長的過程,許多美國企業的高管在特朗普關稅政策明朗之前大都保持觀望,不願意立即砸下重金。艾睿鉑(alixpartners)全球汽車市場主管馬克·韋克菲爾德(mark wakefield)表示:“在當前情況下,人們不會立即做出長期決策,而是選擇觀望事態如何發展。”

自特朗普上台以來各大公司對美國所做的最大投資承諾 金融時報

據悉,企業在美國建設工廠,一邊是高昂的投入,一邊則是緩慢的進度。

《金融時報》舉例,現代汽車在美國佐治亞州的工廠從2022年5月簽署協議到2024年10月投產,共耗時約兩年半。沃爾沃汽車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工廠也用時3年才開始投產,從2015年以來,沃爾沃已經為該工廠投資了約13.5億美元。

現代汽車佐治亞州工廠耗時兩年半 金融時報

與中國貿易脫鉤也將讓美國新能源汽車的供應鏈建設舉步維艱。標普全球移動數據顯示,中國目前擁有電池正極活性材料市場份額的80%以上,並且中國的生產能力還在迅速增長。

“美國本土企業(如特斯拉的供應商或新興電池公司)在短期內難以完全替代中國企業的技術輸出。若中國撤回投資或限制技術轉移,美國電池產業可能出現產能缺口,導致電動車和可再生能源項目成本上升,延緩產業升級。”余翔表示。

此外,《金融時報》指出,製藥公司建設工廠大約3—5年;造船廠需要5—10年;金屬冶煉廠需要7年。

美國知名消費品公司viahart的首席執行官莫爾森·哈特(molson hart)也曾在美國關稅政策發出後撰文痛批特朗普。

莫爾森·哈特曾在美國和中國製造產品,深入研究了兩國的供應鏈。此外,他還從越南、印尼、中國台灣以及柬埔寨採購過商品,也深入走訪過墨西哥的工廠。

這位擁有15年的製造業經驗的行業專家認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不會奏效,製造業不會迴流,美國還會因此更加貧困。

莫爾森認為,美國的工業供應鏈薄弱。他用iphone舉例稱,蘋果公司從亞洲附近的工廠獲取零部件更快更便宜,而美國本土這些工廠早就不存在了,最終這些零件還是得從亞洲進口。

“供應鏈聽起來複雜,其實不然:如果你無法在合理的成本和時間內獲得所需零件,那麼不管關稅多高,你也只能依賴進口。”

莫爾森表示,更嚴重的問題在於特朗普低估了製造業的難度。他用自己公司旗下的產品舉例,如果該產品的模具損壞,美國幾乎沒有對應的製造商,掌握技術的人早已退休或去世。公司只能耗費數月從中國定購或者寄回去維修。

莫爾森還糾正了一個美國人認知中的常見誤區——選擇中國製造只是因為勞動力成本的優勢。他表示,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工資都比中國低,但正是中國工人的敬業精神、技術能力、基礎設施和高效率造就了當今全球最強的製造國,而這些特質在美國工人身上也很稀缺。

相反,莫爾森表示美國本土的製造業工作者一方面存在嚴重的不足;另外一方面,想讓習慣了在金融行業賺錢的優秀人才再回歸製造業,他認為這完全不現實。他認為,中國甚至都在逐漸減少低附加值的製造崗位,但美國卻在用關稅的方式引回它們——“這簡直無法理喻。”

“如今,中國對美出口占其總出口的比例已經遠低於8年前,因此中國現在對美國關稅的依賴性也遠低於過去,”莫爾森表示,“中國製造的汽車,特別是電動車,正在全球範圍爆髮式增長——而這根本不需要美國參與。”

他認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不是全球化的終結,而是美國退出全球化的開始。

“這將使美國科技界倒退十年”

4月9日,彭博社發布了一篇名為《硅谷的損失將成為中國的收穫》的文章,開頭這樣寫道:“沒有哪個國家能在一場持久的貿易戰中成為真正的贏家。但如果這場對抗持續下去,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可能會發現,中國科技行業承受住衝擊的能力遠強於硅谷。”

彭博社對比了蘋果和騰訊在此次衝擊中受到的影響,結論是雖然騰訊的股價同樣受到拖累,但由於其業務以中國國內市場為主,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避免貿易中斷帶來的影響。

彭博行業研究分析師表示,騰訊及其在華的互聯網同行,其盈利前景基本沒有改變。相比之下,投資者卻不斷試圖計算這場貿易戰會對蘋果公司盈利造成多大的衝擊,而相關變量幾乎每天都在變化。

在時下最前沿的ai領域,中國也不受到美國的限制。“與硅谷的ai企業不同,中國初創公司如deepseek受到行業關注,正是因為它專註科研而非利潤。”彭博社表示。

彭博社進一步補充道,相比之下,美國ai項目更依賴資源的堆砌式投入。此外,美國推動芯片製造本土化的努力也將困難重重——因為這些供應鏈很多都紮根在亞洲。

彭博社認為,中國的硬件科技產業目前在東南亞、拉美等市場快速發展,特朗普發起的貿易戰反而加速了中國科技在這些新興地區的布局和發展。

知名分析師丹·艾夫斯(dan ives)指出:“這將讓美國科技界倒退十年。”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