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盟經濟版圖中,位於南歐的希臘曾長期扮演着“拖後腿”的角色,一度是歐豬五國之一。實際上,這只是相對於歐盟而言,放在全球一百八十多個國家比對,希臘的人均GDP幾乎是世界平均GDP的兩倍,已經超過了2萬美元的門檻,算得上是一個初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最新的數據顯示,希臘總人口1040萬,國內生產總值超2400億美元。從希臘人口總量看,與風頭正勁的杭州比較接近,杭州常住人口1252萬。誰的經濟規模更強一些呢?通過雙方的經濟運行情況我們來做一個了解。
希臘經濟的基本狀況
從地理位置看,希臘位於巴爾幹半島最南端,北同保加利亞、馬其頓、阿爾巴尼亞相鄰,屬地中海氣候,13.2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只能算得上是一個中小國家,比我國的安徽省略小。
由於島嶼眾多,僅在愛琴海就有2400多個島嶼,使得希臘的海岸線非常漫長,有1.5萬公里,非常適宜開展港口貿易與航運業。上世紀50年代起,希臘航運業開始崛起,商船總噸位從240萬噸增加到70年代中期的5000多萬噸,坐上世界航運大國頭把交椅,成為世界海運霸主。希臘航運巨頭奧納西斯公司旗下的商船噸位高達600多萬噸,是有名的“世界船王”,還迎娶了肯尼迪的遺孀為妻。
2001年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海上貿易迅速發展。在2010年前後,希臘的商船隊承運了中國進口石油的七成和五成以上的進出口大宗貨物。與此同時,隨着中國造船工業躋身世界三強,從從2000年到2013年,希臘船東累計向中國造船企業訂購了約1000艘船舶,中國也因此超過韓國成為希臘船東的第一大造船基地。
2008年後受金融危機與歐債危機的影響,希臘的海運業也受到了一定的衝擊。但是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希臘船東依舊在全球航運市場保持主導地位,其運力總規模超2.2億噸,擁有大型船舶5700多艘。航運業每年帶來230多億美元的營收,佔到希臘GDP的近10%,直接和間接提供了20萬個就業崗位。雅典大區和比雷埃夫斯港,為歐洲的主要航運中心之一。
此外,希臘航運公司下單在建的船舶有600多艘,噸位超過5000多萬噸,一旦完工交付,將進一步鞏固其全球航運霸主的地位。
旅遊業是希臘另一支主產業,作為西方文明的源頭,希臘境內有250多處古遺址和2萬多座古建築,再加上優越的區位優勢,多山多島、氣候宜人,備受歐美遊客青睞。數據顯示,在2024年,希臘全年接待遊客數量達3300萬人次,實現旅遊業收入217億歐元,帶動相關就業崗位近200萬個,其重要性不輸航運業。
2001年加入歐盟之後,希臘公共赤字和債務、通膨居高不下,直到2014年才走出經濟衰退。過去十年里,希臘的國內生產總值大約增長了25%。目前其GDP規模為2400多億美元,人均GDP超過了2萬美元。
杭州的經濟總量破2.1萬億
本就有網紅屬性的杭州最近因“科技六小龍”出圈,大火了一把。六小龍均是當下的熱門行業,領域涵蓋四足機器人、3A遊戲、腦機接口、生成式AI、工業機器人、3D設計,均是新質生產力的代表,杭州正在用硬科技重新定義中國創新。
杭州的科技爆發絕非偶然,是其深厚歷史基因與現代創新精神深度融合的結果。杭州高等教育發達,擁有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等多所頂尖高校,這些高校在人工智能、機械工程、腦科學等領域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礎,為杭州的科技創新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
數據不會說謊,如今杭州擁有1.5萬家高新技術企業,幾乎在每個領域都有龍頭企業引流,像大名鼎鼎的阿里、海康威視就無需多言了。隨着六小龍企業的崛起,杭州已經從形成了涵蓋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多領域的完整產業鏈。
自2023年邁入“2萬億俱樂部”後,2024年,杭州繼續以21860億元的GDP總量位列全國城市第八名,成為長三角地區的第三城,僅次於上海、蘇州,原先與之比肩的南京、寧波已經被拉開了一個身位。2.186萬億的經濟體量大約是3000億美元,跟希臘相比較,顯然勝出一籌,人均GDP也顯然大幅領先。
由此看來,我國能跟美國硅谷扳手腕的城市,除了深圳,杭州也是潛在的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