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高增長,也挑高質量,“蘇大強”的經濟密碼

圓滿實現“十四五”發展目標,經濟大省要挑大樑。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提出江蘇要把握好“挑大樑”的四個着力點,為全國發展大局作貢獻。這既是對江蘇的殷殷囑託,也為經濟大省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

2024年江蘇地區生產總值達13.7萬億元、增長5.8%,增量全國第一。從製造業數智化升級,到服務業提質增效,再到新能源領域技術突破,江蘇正以一場“向新求質”的變革,書寫經濟大省的擔當答卷。

科技創新

打造新質生產力策源地

江蘇的“創新基因”深植於實驗室與生產線的無縫銜接。太湖之畔,中國智造跑出加速度。

走進位於江蘇無錫的上海交通大學無錫光子芯片研究院,外形酷似“方形蜂巢”的大樓引人注目。去年9月,國內首條光子芯片中試線在這裡啟用。

上海交通大學無錫光子芯片研究院

量子科技是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國際前沿焦點,而光子芯片的中試階段則是行業內從實驗室研究到產業化之間的關鍵一環。過去國內光子芯片行業面臨中試平台缺位、工藝壁壘高、成果轉化難等“卡脖子”難題,嚴重製約了創新成果轉化落地的“黃金期”。歷經3年的研發,上海交大無錫光子芯片研究院率先在無錫布局國內首條高端光子芯片中試線。

“整個中試平檯面積達1.7萬平方米,集科研、生產、服務於一體,年產晶圓超1.2萬片。”上海交通大學無錫光子芯片研究院院長金賢敏介紹,依託光子芯片中試線,研究院構建了“平台+孵化+基金”三位一體的光子芯片領域的工研院模式,打通光子產業項目從產品研發到市場化的完整鏈條,加速科技成果商業化進程。光子芯片+量子計算雙底層驅動是催生一批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發力點,將有望成為中國在全球科技產業中致勝的核心技術。

研究院率先布局國內首條高端光子芯片中試線

光子芯片中試線的投用是江蘇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產業突圍的生動縮影。去年以來,江蘇瞄準科技變革和產業變革的前沿,着力推進三大基礎科學中心和高水平科技創新平台建設,為關鍵核心技術、基礎前沿技術的突破築牢基礎。2023年底,江蘇獲批牽頭建設的全國重點實驗室就由過去的31家新增至44家。

產業創新

構建現代化產業新優勢

“製造業是江蘇經濟發展的‘基石’,也是我們的看家本領。”江蘇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蔡劍峰介紹,2024年,江蘇新增4個國家級的先進制造業集群、累計達到14個,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11家,位居全國第一。

當前,江蘇正堅持推動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和未來產業培育,加快構建現代化的產業體系。一方面,實施新一輪的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網絡化連接三年行動,更好地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重點深耕量子科技、生物製造等新領域、新賽道,加快構建以第三代半導體、前沿新材料為代表的十個成長型未來產業和若干個探索型、前沿性的未來產業,形成10+x未來產業體系。

位於常州的某車企生產基地

江蘇常州曾是全國三大乘用車製造基地之一,近年來常州積極布局新能源賽道,引入理想汽車、比亞迪等新能源車企,帶動傳統汽車產業鏈全面轉型升級。2024年,常州新能源產業規模突破8500億元,整車產量接近80萬輛,佔全省比重近60%,位居全國第三。以整車帶動新能源汽車供應鏈,讓常州新能源汽車產業集鏈成勢。時至今日,常州已成為全球新能源產業供應鏈上的重要節點。

從實驗室的產學研探索,到車間的“智造”革命,江蘇正以“拼”的精神、“創”的勁頭、“實”的幹勁,奮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在這片土地上,科技與產業的交響曲激蕩出高質量發展的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