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公募基金開局亮眼 基民該怎麼投?| 財富眼

2024年,a股市場“先抑後揚”的翹尾行情給投資者帶來了諸多驚喜。基民的收益往往跟股票市場緊密相連,特別是偏股型基金。“上半年虧損,下半年回本”已經是大多數基民的寫照。展望2025年,基金行業將面臨怎樣的走勢?基民該如何配置?

(全文2527字,閱讀需要12分鐘)
記者|朱開雲
  實習編輯|拜哈貝兒
基民變淡定了

基民黃先生對半兩財經表示,過去的一年,是他10多年基民生涯最跌宕起伏的一年,從上半年虧到絕望。然後是股市新政帶來“924行情”絕地反擊,30%的虧損從幾天之內就變成盈利,最後是十一假期之後市場的調整。“經過2024年的曲折的走勢,我現在比較淡定了,去年上半年在低谷期差一點出局了,還好多堅持了一下。

另一位投資者劉先生則表示,過去一年自己最大的收穫是市場低位要敢於加倉,在市場出現較大恐慌或者板塊出現較大的恐慌期的時候往往意味着重大機會的到來。比如去年“924行情”之前,市場經過幾輪的下跌極度恐慌。身邊好幾位做基金的朋友都割肉出場了。沒有幾個人敢在這個時候加倉。“買在無人問津處,賣在人聲鼎沸時”。2024年,劉先生的整體年度收益率為16%,大幅跑贏了中證偏股基金指數(收益率4.00%),略微跑贏滬深300指數(14.68%)。劉先生表示,他的倉位主要是在專註科技股的偏股型基金,進攻性比較強,所以行情來了反彈也比較快。

兩位基民都對半兩財經表示,對2025年基金行情充滿了信心。黃先生表示,2025年以deepseek為代表的科技創新將帶來更多的紅利,這也是他新的一年的布局方向。


首份成績單與分紅

值得基民慶幸的事,近日,公募基金交出2025年首份成績單頗為亮眼。在剛剛過去的1月份,在2.2萬隻公募基金(a/c分開統計)中,有1萬多隻實現正收益,佔比近五成。從產品類型來看,權益類基金1月份表現較為突出,在排名前80的產品中,均為偏股混合、靈活配置或普通股票型產品。7隻產品收益率超20%,36隻產品超10%;622隻基金分紅633次,分紅金額達252億元;新成立產品107隻,發行份額832.64億份。

除了業績亮眼外,1月份公募基金加大了分紅力度。wind數據顯示,1月份,有622隻基金共進行了633次分紅,分紅總額達252.0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130%。今年的基金分紅次數超過基金數量,說明部分基金進行了多次分紅,例如國泰中證港股通高股息投資etf、易方達價值精選、合煦智遠嘉悅利率債均在今年1月進行了兩次分紅。值得一提的是,在全部分紅的基金中,有89隻是去年剛成立的。

從分紅數額來看,有47隻公募基金1月份分紅超過1億元,其中主要以債券型為主,佔比超過六成。寬基etf在單只產品分紅金額上穩居前三名。華夏滬深300etf分紅金額達26.83億元,居於榜首。其後是南方中證500etf、華泰柏瑞上證紅利etf,分紅金額分別為15.92億元、10.28億元。而分紅金額也超過10億元的華夏鼎豐債券則排在第四位。在優質資產荒、權益市場波動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2024年的債券市場呈現牛市行情。根據wind數據,中證全債指數、上證10年國債指數、中債—總財富(總值)指數、中債—綜合財富(總值)指數2024年全年漲幅分別為8.83%、9.4%、8.32%、7.61%。在全市場共計5802隻債基中,有5713隻債基在2024年實現了業績上漲,佔比高達98%,年內平均收益率為4.59%。


關注中國科技股價值重估

距離24年波瀾壯闊的924行情已經過去四個月有餘,在此期間a股市場從行情初期的放量上漲逐漸過渡到縮量休整階段,而25年年初a股行情波動有所放大。近期隨着系列政策的落地,市場對於春季行情的期待逐漸被點燃。2025年,機構投研人士如何看待市場走向?多數受訪的投研人士對2025年的a股市場持較為樂觀的態度。

海通證券研報認為,從當前市場環境來看:政策方面近期出台的《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是落實“穩住樓市股市”政策定調的又一重大舉措,2月1日證監會主席吳清在《求是》雜誌發布了題為《奮力開創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的署名文章,提出要不斷開創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流動性方面近期人民幣匯率有所回升,匯率壓力的邊際緩釋為貨幣政策打開空間;基本面方面,春節期間消費數據或望穩定增長,例如據cctv4公眾號援引交通運輸部表示2025年春運首日至2月2日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預計達到48億人次,與2024年同期相比增長7.2%。

天弘恒生科技基金經理胡超認為,deepseek開源大模型的發布,不僅推動了人工智能的平權,也給中國科技公司帶來了價值重估的機會。deepseek新一代模型的發布引起廣泛關注,標誌着ai大模型應用逐步走向普惠化,助力ai應用廣泛落地,同時這對於中國科技行業的後續整體發展,意義無疑是重大的。一眾中國ai公司崛起,多線爆發、百花齊放,正在改變全球ai產業的競爭格局,也有望重塑中國科技股價值。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根據證監會的要求,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來三年每年至少增長10%,2025年第二批保險資金長期股票投資試點將在2025年上半年落地,資金規模將不低於1000億元,力爭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從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於投資a股,這些舉措將會給資本市場帶來幾千億甚至上萬億的增量資金。2025年a股和港股有望走出牛市行情,賺錢效應明顯提升,市場的風格也將更加多元化,不同投資者都將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喜歡科技股的投資者可以關注人形機器人等ai板塊的機會,而喜歡傳統白馬股的投資者可以通過布局優質白馬股來抓住機會或者配置優質基金,喜歡高分紅投資者可以布局紅利股。

多名基金經理對半兩財經表示,如果不確定選什麼,則可以關注科技屬性較強的相關寬基。

“2025年基民該怎麼投資?可買那些基金?”近期熱門ai應用deepseek的回答用時19秒。它的建議是,配置滬深300、中證500等均衡覆蓋中國經濟的核心資產,適合長期定投。配置高成長性的科技主題基金。在風險提示項中,deepseek提醒投資者“全球經濟復蘇不及預期可能引發回調”的風險。  

——the end——